乒乓球前队员(一个经常被认错的乒乓球名将)(1)

最近发现很多朋友将当年国乒名将王浩错认为了前世界冠军、奥运会三亚王王皓,这、这、这……

不过也难怪,同为国手,王浩的成绩比王皓差很多,没获得过世界冠军,其他方面的知名度也远远不够。不过此王浩确实非彼王皓,打法也完全不一样,是上世纪初我国杰出的削球选手,河北选手,生不逢时,其活跃的时代正是国乒最低谷的时期,再加上哥德堡世乒赛发挥失常输掉了关键的一局,随后便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而且更巧的是,王浩那时候和他一起担任国乒主力的,一是马文革,一是王涛,他们仨合起来也可以被称作“二王一马”,对此王励勤、马琳、王皓表示前辈在上,我们亚历山大啊!

乒乓球前队员(一个经常被认错的乒乓球名将)(2)

  • 首先,我百度了很久,基本找不到关于他的资料。

  • 其次,除了和队友的合照和比赛视频截图,没找到一张他个人的照片;

  • 最后,一些回忆乒坛往事文章里面介绍王浩都是用的王皓的照片,比如下面这个(有点尴尬啊)——

  • 乒乓球前队员(一个经常被认错的乒乓球名将)(3)

    王浩算是中国最后的比较纯正的削球打法——中国的削球打法在王浩之前,比如陈新华、张燮林、梁戈亮等,还算比较注重基本功,主要靠旋转变化取胜。而王浩之后,中国削球基本就成了攻球的附庸,技术中的进攻比例非常高。丁松大家都知道,几乎可以算是攻球选手,削球只是手段,进攻才是目的,若但说削的话,丁松比朱世赫、王浩、李根相等人的功底都差多了。

    而丁松之后,中国削球选手基本就只能作为陪练而存在了。

    四十二届世乒赛中国男队输给瑞典后王浩提出了一个至今仍有意义的问题——“在中国任何东西都可以是第二,唯独乒乓球必须是第一,第二就是失败,但如果中国所有的东西都是世界第二的话,那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

    有人说这是他为自己的输球做辩解,也有人说这是一种高于竞技体育本身的反思,孰是孰非,全言在这儿也不做评价,各位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参与互动哈!

    王浩:我没有直板横打,我是削球打法,我就是王浩,我为自己代言!

    全言作品

    乒乓球前队员(一个经常被认错的乒乓球名将)(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