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衣物回收到底用来干嘛(旧衣物也吃香)(1)

时下,从垃圾分类到“光盘行动”,反对浪费、绿色发展正成为社会共识,“变浪费为消费”的闲置经济蔚然成风。秋去冬来,又到衣物换新季,被淘汰的旧衣去了哪?

本期《16楼深读》,三湘都市报记者针对旧衣物回收市场,展开了走访调查。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杨洁规

遭遇

无处安放的废旧衣物

“旧衣回收箱,线上回收平台,他们真能履行使命吗?”看着五花八门的回收平台,长沙市天心区居民杨丽很是疑惑。

早在10年前,杨丽就曾尝试点对点捐赠旧衣物给偏远地区贫困户。因为热心,很多邻居朋友都把要捐赠的衣物送到她手中。杨丽将成色较新的衣物清洗整理后,打包捐赠出去。衣服送到后,每次都会收到反馈信息。这让杨丽觉得心安,只是这种方式成本较高,几箱衣物要花费一两百元邮费。

2019年,杨丽居住的小区有了爱心公益旧衣回收箱,她将以前点对点的捐赠,变成了整理好打包放进回收箱。“后来听说很多回收箱,是企业或个人打着‘慈善公益’旗号,将回收的衣服拿去变卖,我就不太相信了。”杨丽说。

前不久,杨丽意外发现,有不少线上平台可以回收旧衣服,“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否有公开募捐资质,但衣物去向,至少线上平台有迹可循。”杨丽一方面有所担忧,一方面还是预约了上门取衣物。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市民都有同样的烦恼,不再喜欢但质量好、成色新的衣服,丢了可惜,堆在家里占地方,想捐赠又没有门道。最终,因为怕麻烦直接丢进了垃圾桶,难免心疼不舍。

今年3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资委提出“旧衣零抛弃”的口号,并发布《旧衣物回收与资源化利用环境效益评价白皮书》。白皮书评估,中国每年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会产生600万吨左右的废旧纺织品(不包括存量),并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但废旧纺织品再利用总体效率偏低。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旧衣物无处安放。

现象

线上 线下,旧衣回收渠道趋多元化

事实上,当前线上捐赠旧衣物的渠道多得如雨后春笋。

三湘都市报记者在支付宝上以“旧衣回收”为关键词,搜索到10家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均以“环保”和“公益”为由收集旧衣物,其中“白鲸鱼旧衣服回收”使用频次最高,显示超过160万人次,“飞蚂蚁旧衣服回收”有超101万人使用,“鸥燕旧衣服回收”有超85万人次使用。

在微信平台小程序,记者以同样方式搜索到“白鲸鱼旧衣服回收”“飞蚂蚁旧衣回收”“绿蜜蜂旧衣服回收”等上百个相关用户。点开这些机构的服务内页,均没有查询到公益资质公示。

线下,长沙很多小区都设有旧衣回收箱,大多数为商业性质的回收箱,公益性质的回收箱相对较少。

记者在雨花区上海城小区看到,一个由“小蜻蜓再生资源”投放的旧衣回收箱,赫然标明是“湖南省传递爱心物资回收中心”。记者拨打回收箱上备注的联系电话,面对是否有募捐资质的询问,对方当即表示,“箱子是从以前的公益组织收的,可能覆盖的贴纸掉落了,会马上改正。”

除了线上线下的多种渠道外,还有热心人士、车友会、驴友等搜集旧衣,说要捐赠给偏远地区,但渠道正不正规、衣物是否送到真正需要的人群手中,就需要更多考证了。

调查

传统渠道“吃不饱”,新兴渠道回收量不高

记者走访发现,居民小区里的各类旧衣回收箱,大都处于“饥肠辘辘”的状态。

长沙镜美佳环保公司与城管部门合作,在开福区投放了500个带有垃圾分类功能的旧衣回收箱,从目前来看,平均每个箱子每月回收50公斤的废旧纺织品;湖南小蜻蜓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在长沙投放近400个旧衣回收箱,每个箱子每月平均回收旧衣服同样只有不到50公斤。

“做的人太多了,压根就‘吃不饱’。”长沙镜美佳环保公司负责人唐先生如是说。

传统渠道“吃不饱”,互联网渠道能否有效补充?2018年,湖南万容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开发小程序“一起分类”,协助线下渠道,回收各类可回收物。据该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回收旧衣服一块,今年截至11月17日,公司在长沙县、望城区、宁乡市、浏阳市范围内共回收6239吨衣物。

湖南万容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江介绍说,经过多年的跑马圈地,线下回收市场早已被蚕食一空。“小区、废品站,甚至收拾垃圾的阿姨都有固定对接收衣服的人,而且别人出价都很高,我们能回收到的都是漏网之鱼。”

困难

多重因素叠加致回收率低

“有企业打着捐赠的幌子回收衣物,让大家对旧衣回收误解很深。”李江介绍说,因为入行门槛低,旧衣物回收行业入局者众多,仅长沙县就有四五十家,由于缺乏主管部门的监管,鱼龙混杂,进而扰乱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唐先生认为,按照以往单靠“慈善”“公益”之名进行旧衣物回收,也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现在多数以商业模式放置旧衣回收箱进小区,制作一个回收箱成本600元至800元,每个月需给物业费用。“旧衣物的价值难以确定,因此市民参与的兴趣不大。”

对于线上回收渠道来说,暂时还未能被人广泛知晓。李江认为,旧衣回收是一个低频次的回收方式,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年可能就捐赠一次,“加强旧衣回收的粘性,是线上渠道需要解决的问题”。

揭秘

回收的旧衣服最后去了哪

目前,我国的旧衣回收行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由前端回收、分拣、后端处理等环节组成。但不管你是扔进垃圾桶,投进旧衣回收箱,还是选择线上回收,旧衣服们所去的第一站,都是“分拣中心”。

11月18日,三湘都市报记者来到位于长沙县青山铺镇的蓝岛综合分拣处置中心。现场,分拣员们依靠肉眼和触感,迅速将衣服分成不同等级。

“根据新旧程度、纤维成分、颜色、制造方法等,进行分类,完成分拣后,这些旧衣服会有不同的去向。”李江介绍说。

成色比较好,主要指不起球、不缩水、不变形、不发黄。这类衣服经清洗消毒处理后可进行二次销售,由对口合作的外贸公司将其出口到非洲等地。记者获取到最新一份报价单显示,夏装A货(成色较好的衣服)出口工厂收购价约在5000元/吨至6000元/吨。“像我们做垃圾分类的回收,都是被他们挑剩下的漏网之鱼,量太小了。”

破旧、脏污严重的衣服也并非毫无利用价值。在分拣处理中,分拣员会将这些衣物上拉链、钮扣、金属饰物等与衣物分离,可以重新投入成衣加工,且二级市场回收价极高,锌差不多能卖到1万元一吨,铜则能卖到4万元一吨;棉毛、棉纶、涤纶、腈纶等,可加工成农业大棚保温材料,建筑或汽车的隔音材料、填充材料等;旧衣上的再生纤维、聚酯原料、棉布等可重新用于纺织品生产。

采访中,李江还提到,随着可持续时尚观念的流行,许多服装企业相继推出“再造衣”项目,回收旧衣进行设计改造的服装品牌也接连涌现。如波司登从2010年起回收废旧羽绒服,来制造吸附材料、清扫用品、工业用织布和汽车隔热材料等。

未来

旧衣物回收行业未来可期

一边是低回收率的尴尬现状,一边是低碳环保大势所趋和巨大的潜在市场。你认为没用的废旧衣服,在一些回收公司或个人眼中,则是一块“宝贝”,旧衣服也有大价值,不仅可以直接卖掉,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用途是很广泛的。

根据天眼查提供的数据显示,从事旧衣回收的企业数量从2016年总共262家,增长到今年的1300余家。

有数据统计,每年我国闲置和浪费的纺织品高达600多万吨,在这些废弃衣物中有超过95%的比例都是具有利用价值的,但回收率却不足10%。废旧衣物量大类多,若直接进入垃圾处理系统,后端将“压力山大”。例如,在服装中占比较高的化纤类产品,混在生活垃圾里被填埋后难以降解,会污染土地资源;经不规范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其次,2017年底,我国开始明令禁止进口纺织废料,许多以废旧纺织品为生产原料的厂商,只能转而在国内寻找货源,这也刺激了国内旧衣服回收行业的发展。再加上,旧衣服回收行业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未来势必会得到更多扶持,也会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体制制度。

“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不仅是环保工程,更是新经济、新动能,将催生千亿元级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声音

旧衣回收,公益和商业要拎清

“回收衣物是环保需求,不是捐赠需求。”一位公益人士向记者表示,虽说回收旧衣服与做公益不矛盾,但回收企业不能打着做公益的旗号,企业公益行为并不公开透明,无法监督。他认为,“旧衣服最终是城市固体废弃物,如果不回收,必将污染环境。”

业内人士周先生直言不讳地表示,不能一味地夸大和宣传旧衣回收只能用来做慈善、公益,一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要用有偿回收的市场化方式,解决社会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公益与商业一定要泾渭分明,不可‘挂羊头卖狗肉’。”

李江建议,治理旧衣回收市场乱象,亟须更有效的规范和强有力的措施。要明确回收过程的责任主体、监管主体,加强回收过程的透明程度;通过加强旧衣回收工作的标识、设施管理,公布监督电话等方式,方便公众甄别和监督。

旧衣物回收是民生和环保所需,也是纺织行业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行业转型的趋势。然而,如何提高废旧衣物的回收率,打通“最后一公里”,是目前该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提醒

入局需谨慎,小心被套路

由于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些回收公司开启了“收割模式”,鼓动投资者入局。业内人士根据市面上常见的几种模式,提醒投资者,入局需谨慎,小心被套路。

收取加盟费。基于多数人找不到分拣厂的前提下,回收公司以“高价回收”等方式吸引投资者加盟,殊不不知你收回来的“好东西”,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待交完加盟费后,所学到的仅仅只有针对加盟商培训的回收知识。

收取押金,会规定攒够一定数量,再退还押金。如果你攒够,会以各种理由去挑三拣四让你的货剔除一半,或者以公司政策变动的名义去拒绝收货。

收取培训费。旧衣服回收真正的利润是在于分拣,旧衣服回收公司会以此为由收取培训费。

高价收货。加盟费和押金之后的另一种套路,投资者不用加盟也不用分拣,公司就能以高价格回收你的货物。但前提是你得把货送过去,然后他们会有人专门“验货”,以不达标压价。

延伸

公开募捐资格有条件,慈善募捐须公布募捐信息

2019年,民政部《关于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提示》明确,以公益慈善名义开展旧衣物等废旧物品捐赠回收,属于公开募捐活动。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公布募捐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同年,省民政厅发布《关于规范以慈善名义设箱回收旧衣物行为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民政部门做好旧衣物慈善捐赠管理工作,叫停并处罚那些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却以慈善名义设置旧衣物回收箱的组织或个人,取缔无单位、无联系方式、无固定场所的“三无”旧衣物回收箱。

此外,捐献衣物的条件比较苛刻。此前,国家已有明文规定:直接接触皮肤的衣物不能够进行二次捐赠,也就是说,短袖T恤、运动裤、牛仔裤都是不能捐献的。

记者手记

“旧衣服回收”不应只看到商业利益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闲置和浪费的纺织品高达600多万吨,在这些废弃衣物中有超过95%的比例都是具有利用价值的,但回收率却不足10%。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其中的巨额利润,可这中间,也隐藏着很大的环保问题,如果不回收、不处置,直接焚烧,危害巨大。

诚然,在环境保护运动中掺杂着不少商业行为也正是在巨额利润的引导下,才有千千万万的人加入到这场运动中,成为回收队伍中的一员,在各个地区回收被我们丢弃的旧衣服。

旧衣服从回收、分拣到出口,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维持,更何况这场伟大的环境保卫战中,还关系到千千万万的辛勤从业者。他们更需要大众的理解,在脏乱、繁杂的背后默默处理着被我们丢弃的垃圾。

所以,大家不应只看到旧衣服回收的商业利益。同时,应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有节制地购买我们需要的商品,会让社会更加的可持续。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