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忠李清照《夏日绝句》(《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全诗只有20字,却成为表达男人节气的千古绝唱,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李清照如何评价其他文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李清照如何评价其他文人(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如何评价其他文人

顺忠

李清照《夏日绝句》(《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全诗只有20字,却成为表达男人节气的千古绝唱。

关于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李清照写给丈夫赵明诚的。因为赵明诚身上在后人看来有个大污点,就是所谓“缒城宵遁”,也就是赵明诚在任江宁知府时,一天晚上以为城被攻破,吓得用一根绳子从江宁城墙上系下连夜逃跑了。

但笔者认为,李清照这首诗并不是写给丈夫赵明诚,而是写给宋高宗赵构的。历史考证如下:

首先,大宋朝廷允许官员弃城逃跑。宋高宗登基即颁布一项命令,“臣僚因乱去官者,限一月还任。”言下之意是你跑可以,但你必须得一个月内及时回来。这主要是由我们北方这个少数民族兄弟一贯作风决定的,北方游牧民族进攻内地,主要目的是抢劫,不以占地为目的。所以,金人就连攻下大宋首都汴京也没有赖着不走,而是抢一把带着两位皇帝就撤。在大宋朝,好多地方官员在金人来袭时都选择弃城,避其锋芒,然后再回城“收拾旧山河”,例子不胜枚举。

其次,赵明诚被免江宁知府不是因为逃跑。据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记载,赵明诚在1128年9月任江宁知府,1129年3月罢。赵明诚上任时间在宋史里没有记载,离任时间得到了正史证实。《宋史.高宗本纪》载: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辛巳,吕颐浩为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知江宁府。” 吕颐浩上任,意味着赵明诚离任。赵明诚“缒城宵遁”发生在2月,3月就进行了人士调整,看起来似乎两件事有联系,其实二者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们可以先看看代替赵明诚的吕颐浩是个什么人物,《宋史.高宗本纪》在1129年的2、3月间,频频出现吕颐浩的名字,如“二月庚戌朔,癸丑,以吏部尚书吕颐浩为资政殿大学士、江淮制置使”,“庚申,次崇德县,吕颐浩从行,即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等。可见这是一位伴在皇帝左右、丞相一级的人物,用这么一个大人物兼任小小的江宁知府,稍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会明白,吕颐浩实际是在为皇帝巡视江宁打前站。事实也证明正是如此,《宋史.高宗本纪》记载,“五月, 乙酉,至江宁府,驻跸神霄宫,改府名建康。”而就在宋高宗到达南京的5月,赵明诚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府,这就说明赵明诚离任江宁根本与逃不逃跑没有一点关系,朝廷也根本没有计较这件事。

再者,宋高宗从江北狼狈逃窜到江南,违背登基誓言,让天下人失望。宋高宗刚登基时信誓旦旦,要抵抗金人,曾经下诏:“奉元祐太后如东南,六宫及卫士家属从行,朕当独留中原,与金人决战。” 但是这只是表面文章,心里早做好了偏安江南准备。先在南京修了宫殿不说,李刚几次上书请求皇帝还京师,高宗却手诏:“京师未可往,当巡幸东南。”所以宋高从登基到渡过长江前,多驻跸扬州,目的就是南逃方便。

《宋史.高宗本纪》记载,1129年2月先“命刘正彦部兵卫皇子、六宫如杭州。”接着 “内侍邝询报金兵至,帝被甲驰幸镇江府。”此时的宋高宗犹如惊弓之鸟,当时“与金人决战”誓言已经无影无踪,而是“被甲驰幸”,跑得比兔子还快。

更要命的是这次逃跑非常狼狈,狼狈到把祖宗牌位都跑丢了。《宋史.高宗本纪》记载:“二月癸丑,游骑至瓜洲,太常少卿季陵奉太庙神主行,金兵追之,失太祖神主。”大宋有这么一位皇帝,真够丢人的。

宋高宗第一次逃到江南,开始的目的地应该是江宁,所以从3月开始人事调整作准备,5月终于住进江宁的神霄宫。

此时的李清照面对这样一路仓皇逃过来的朝廷,可以说是义愤填膺,但又不能直言,只有借古讽今,中国历史上刚好有一位宁死不过江的帝王级别大英雄项羽,刚好拿来与跑丢了祖宗的赵构比较一下,农历4、5月间正值江宁夏日,所以有了《夏日绝句》。

从个人情感方面看,这首诗的题名叫《夏日绝句》,也不可能是李清照送给丈夫的诗。老婆送给丈夫的诗,题名“绝句”,就不怕丈夫误解有决裂分手之意吗?冰雪聪明的李清照绝对不会这么干,他们夫妻二人因为政治原因离多聚少,但好在志趣相投,情感十分和谐,所以在赵明诚病逝后,李清照也大病一场。笔者猜想,也许是后代文人为了塑造李清照大义灭亲的形象,故意把《夏日绝句》改名为《乌江》。这样就可以把这首诗的帐算到赵明诚头上,而为皇家挽回点面子。

《夏日绝句》还有一首姐妹篇,可惜这首姐妹篇整诗失传,只留下两句:“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诗中提及的王导、刘琨都是东晋人物,东晋王室南渡后偏安江宁,把江宁改为建康,巧在宋高宗一到南京,也把江宁改为建康,所作所为一定也引起了诗人李清照的联想,从这两句残存的诗句看,这首诗讽刺的锋芒与《夏日绝句》一起,直接指向了逃跑皇帝赵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