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次与朋友聊天时,朋友说:来到衡阳,石鼓书院是一定要去看的。所以,我就“一定去看”了。看过后,我要说,非常感谢朋友的推荐,除了让我增长了相关历史知识,还让我欣赏到了两江汇合处的大美风光,感受非常棒。因而我也要对大家说,如果到了衡阳,石鼓书院是一定要去看的。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1)

石鼓书院的“前世今生”

石鼓书院是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由陇西人李宽(亦名李宽中)创立的。李宽从小就饱读诗书,博学多才,但他好像看破红尘,淡漠仕途,有识之士想推荐其入朝从政但遭拒绝。为了躲避朝廷的招揽,李宽就来到石鼓山,搭建了一间草庐读书究学,把草庐叫作“读书堂”,不久改称为“书院”(李宽中秀才书院),这就是石鼓书院的前身。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8年),宋太宗赵光义赐以“石鼓书院”匾额。

李宽也成为石鼓李氏始祖。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2)

李宽筑庐读书图(摄于书院展厅)

在晚唐至唐灭的五代时期,由于战乱,书院被毁坏而荒废。直至北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李宽后裔,石鼓李氏七世祖李士真继承祖辈遗业,将书院重修拓建,并正式招收学生开展讲学,成为真正的书院。直至清末改制。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3)

清朝末期的石鼓书院照(摄于书院展厅)

抗日战争时期的1944年7月,石鼓书院遭到日军炮火袭击而变成了废墟。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4)

石鼓书院被日军炮火毁成废墟(摄于书院展厅)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5)

石鼓书院被日军炮火毁成废墟(摄于书院展厅)

1965年,当地政府在石鼓书院遗址上建起了石鼓公园,公园范围扩展至遗址外很大一片区域。2006年,石鼓书院被再度重建,就是现在的格局。

千年石鼓书院屡经修葺扩建,石鼓公园在湘江边石墙上建了一条长99米的“石鼓碑墙”,嵌有38块石碑,碑上刻录着自宋至清各朝重修石鼓书院的记载和赋赞。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6)

石鼓碑墙

石鼓书院座落在一个名叫石鼓山的小山上,从地图上看,石鼓山像是从西南方向的陆地向东北方向延伸到江中的一个细长半岛。左边是蒸水(湘江支流),右边是湘江,两江在“半岛”的顶部区域汇合。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7)

1965年在修建石鼓山公园时,公园范围从石鼓山脚向前沿两江间的陆地延伸扩展,增加了约两个石鼓山的面积。因此公园分为前后两个区域,以一石拱桥相通。石拱桥前面及桥下区域是休闲公园,石桥后面区域是石鼓书院,两区域有机融为一体。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8)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9)

石鼓公园优美的环境及醉人的“湖光山色”

我一踏进公园,就感觉凉风习习,好像走进了一个小森林。公园绿树成荫,翠竹青青。看到不少市民在消遣、休闲,那安逸的氛围让我的情绪也瞬间被感染得放松下来。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10)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11)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12)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13)

石鼓山三面环水,走在江边的小道上,放目所及,无不是醉人的美景。远观石鼓山,如龙头直伸江中,整座山被浓密的林木染成一个绿岛,屋宇被绿林掩映,只露出几个屋顶,像“浮”在绿林中。在明净的江水映照下,整座山的倒影与主体同样明晰,形影竞秀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14)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15)

沿江而望,水面波光粼粼,明净如镜,把两岸景观衬托得如诗如画。极目处,一望无际,水天一色,美得让人心情一下放飞起来,“诗和远方”的遐想久久萦绕在脑海中。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16)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17)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18)

景色实在太美,这应是摄影爱好者的理想打卡地。我也拍了好多照片,所以多发几张照片让大家欣赏,拍了不发出来浪费了。不过,我不是用相机拍的,用的是手机,如果摄影发烧友用专业相机拍,效果一定会更好。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19)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20)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21)

好了,来石鼓书院主要是奔书院来的,不是来看风景的。我收起对“诗和远方”的憧憬,快步走上石桥。

石鼓书院内部主要建筑及景观

禹碑亭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22)

走上石拱桥,迎面的是一座“禹碑亭”。禹碑亭始建于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但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炸毁,现在的是解放后重修的。“禹碑”据史载(最早见载于东汉时期赵晔所撰的《吴越春秋》)是大禹当年治水功成后所刻。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23)

禹碑

现亭中所立“禹碑”是明万历年间湖广提学副史管大勋依据岳麓书院中所存原碑翻刻的。

石鼓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24)

林荫下的“石鼓书院”的山门

穿过禹碑亭再沿石桥走几十步就到了一道上书“石鼓书院”的山门,山门后右侧立着一个坐高3米,直径1.6米的大石鼓。这“石鼓”是有故事的。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25)

据传,石鼓山原来有一个石鼓(故谓“石鼓山”)。东晋时期的文豪罗含所撰《湘中记》中述:“石鼓在蒸口南,湘水西,扣之声闻数十里,此鼓今无复声。”此外,北魏时期的《水经注》中亦有所载。后来,有个名叫卢龙的人把石鼓推下山滚入了深潭中。宋朝初期李宗谔所撰《祥符图经》中载:“俗传卢龙推鼓下,入于潭水。”从此,石鼓匿迹。自南北朝后的史料中,再未见有关石鼓的记载。现在所见石鼓,是1965年修建石鼓公园时凿制的。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26)

“卢龙推鼓下”(摄于书院展厅)

李忠节公祠及武候祠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27)

石鼓之后,两祠并排,左为李忠节公祠,右为武侯祠。李忠节名叫李芾,南宋衡州人,抗元英雄。时任谭州(今长沙)知州兼湖南安抚史,在一场持续3个多月的抗元护城战斗中惜败,举家殉国。元朝时朝在其故宅建李忠节公祠,以供后人纪念和祭祀,清朝时移建于石鼓山。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28)

武候祠大家都清楚,就是纪念和祭祀诸葛亮的。据史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诸葛亮驻临烝(今衡阳)督长沙、桂阳(今郴州汝城县)、零陵三郡时就驻在石鼓山,所以,诸葛亮是有据可查最早到过石鼓山的先贤。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29)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30)

诸葛亮驻石鼓山图(摄于书院展厅)

古时的书院除以讲学为最主要职能外,还有藏书和祭祀的职能,所以普遍会建一些有影响力的相关故人的祠堂,一方面是祭祀敬仰,另一方面是作为榜样教育生徒。

大观楼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31)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32)

大观楼建在石鼓山最高处,主要用于观景揽胜(故名“大观”)。大观楼前,立着先圣孔子的高大塑像。大观楼建于明万历末年,亦在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日军炮火之下,后在重修书院时重建。

书院原本还有座“仰高楼”,讲堂(敬业堂)设在其一楼,但重建石鼓书院时并未复修仰高楼,所以,讲堂的局部场景就布置在大观楼内。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33)

讲堂的局部场景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34)

讲堂的局部场景

合江亭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35)

合江亭在李宽筑庐究学之前就存存了,为唐贞元三年~七年(公元787年∽791年)衡州刺史齐映为便于观江景而建,位于石鼓山北缘,此处正是蒸水与湘江汇合处,所以叫做“合江亭”。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衡州刺史宇文炫对合江亭进行扩建。

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韩愈被朝廷从广东调往湖北任职,途经衡州时受当时的衡州刺史邹儒立之邀来石鼓山登上合江亭观景,被绝美景色震撼之余想到很多未竟之愿,感慨万千,写下了《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的千古绝唱。从此,合江亭声名远播,在石鼓书院中具有特殊地位。书院在历朝的修复重建中,合江亭必在其列。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36)

韩愈所写《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摄于书院展厅)

人处合江亭上,两水沿岸风景尽收眼底,美不胜收。真的叹服先人的生活情调和独到的眼光。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37)

朱陵后洞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38)

朱陵后洞位于合江亭右后侧的山脚处,洞口虽然不大,也不太显眼,可却是衡阳八景之一。传说朱陵后洞与数十公里外的南岳“朱陵洞天”(即南岳水帘洞)是相通的,朱陵后洞是朱陵洞天的后洞。据传衡岳道士常在洞中往来,朝往暮返。亦传洞内壁原来留有杜甫、韩愈等历代文豪逾千首诗作,但因年代久远及战火所损,今已荡然无存。现在洞口右下方所存“朱陵后洞”据传为唐代所刻。

书院满眼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屋宇分布错落有致,在林荫掩映下或隐或现。远观如画江景,近听悦耳鸟鸣,如此优美的环境,仿如世外桃源。身处其中,心净、怡情。书院择此而建,确是绝佳之选。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39)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40)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41)

院内有些树木高大参天,有的枝干及树冠比平常见的粗壮及宽阔许多,看得出有不少年头了。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42)

参天的国槐树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43)

龙爪槐的主干直径有二十多厘米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44)

这杨梅树年龄也不小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45)

杨梅树上结了好多杨梅

石鼓书院人文资源非常丰富

石鼓书院历朝都有不少社会名流、文人学士前来,或执教讲学,或观景揽胜,或赋诗作记,为石鼓书院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史迹,其中包括苏轼、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辛弃疾、范大成、文天祥、朱熹、徐霞客、周敦颐、张栻、罗含、郦道元、齐映、宇文炫、曾熙等名流及文豪的史迹,成为石鼓书院珍贵的人文资源。除前文所提李宽、李士真、齐映、宇文炫、韩愈等对书院密切相关的人物,还不得不提一下朱熹。

虽然朱熹未到过石鼓山,但他写下了脍炙人口、名垂千古的《衡州石鼓书院记》,石鼓书院由此声名鹊起,影响力大幅提升。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46)

朱熹所写《衡州石鼓书院记》(摄于书院展厅)

那是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的事。当时与朱熹交好的湖南提刑宋若水携同几位同是湖南的官人共同捐资完成了石鼓书院的重建,宋便邀朱熹为书院作记,朱熹欣然同意,名垂千古的《衡州石鼓书院记》就此诞生。

石鼓书院学脉绵延,果硕累累

千年石鼓书院学脉绵延,育人无数,生徒人才辈出。在乡试、会试中常常是多人同时中举、登第,因而名震湖湘。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47)

《中国历代书院志》中有关石鼓书院生徒中举、登第的记述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48)

《中国历代书院志》中有关石鼓书院生徒中举、登第的记述

湖南衡阳千年石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历史厚重)(49)

《中国历代书院志》中有关石鼓书院生徒中举、登第的记述

书院更培育出了王居仁、夏汝弼、管嗣裘、邹统鲁、朱炳如、伍定相、曾朝节、陈宗契、王夫之、曾国藩、彭玉麟、彭述、杨度、齐白石等一批对中国历史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因为石鼓书院的卓越成效和巨大影响力,宋朝时期就被列为“四大书院”之首(另三大书院是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商丘睢阳;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石鼓书院也被誉为湖湘文化发祥地,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及文化史上均享有较高地位。

石鼓书院山门左侧,是三间展厅,展厅墙上工工整整挂满了书院的史料图片,还摆放了一些实物,如果认真看完,对石鼓书院历史就会有更深的了解。

石鼓书院如今虽已成为古迹供游览,没有了讲学授教职能,但它本身却成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游览它,犹如读了其历史,上了一堂有关其历史的课。我是认真的去读了这本“书“,上了这堂“课”,从中增长了知识。我在琢磨,我是否也可算作石鼓书院的非正式学生呢?有点想得美了吧。

温馨提示:目前书院区域仍是免费的,但受疫情影响,进入书院要提供身份证和健康码,并要戴口罩,缺一都不让进。

——THE END——

影子在你身边,伴你阅读生活。期望你关注【影子伴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