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个乡叫富有乡,富有乡并不富有祖辈们穷怕了,所以取了最值直呼心声的名字—富有乡,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小学学校美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小学学校美篇(短篇完全中心小学)

小学学校美篇

我们那个乡叫富有乡,富有乡并不富有。祖辈们穷怕了,所以取了最值直呼心声的名字—富有乡。

富有乡里有个小学,按常理应该叫富有小学或者富有乡小学,因为就是在北京东城区的史家胡同,我们就叫史家胡同小学,上海黄埔区我们就叫黄埔实验学校之类,但是在我们乡,它有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富有乡完全中心小学。

富有乡完全中心小学,既是完全还是中心,咋一听,觉得这里肯定有故事,不一般,这个学校是确实不一般,因为它是这方圆20多里地,18个行政村里唯一一个从一到六年级的小学,其余村有的是一到二年级,有的是一到三年级,也有一到四年级的,一到五年级就比较少见了,只有它是一到六年级,小学制六个年级,它是齐全的,而且六年级有两个平行班,到了六年级,乡里适龄儿童都到这里集合,所以六年级人数还多一些,这一点与其他学校不一样,其他小学是金字塔型,随着年级上升,失学人数原来越多,上学人数越来越少了,这也很符合我们正常人的心里,刚开始,生下孩子,喜出望外,望子成龙,个个将来肯定是栋梁之材,长大后都要报效祖国,光祖耀祖的,慢慢地,就知道朽木不可雕也,也就接受了,回家守着一亩三分薄地也不错,能吃饱肚子就好了,我们祖祖辈辈不都是这样吗?

富有完全中心小学,它不一样,它是倒金字塔型,班级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所以它取个完全中心小学,实至名归。

富有中心小学也有辉煌的时候,特别是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年年都是冠军,年年都是记录的保持者,校运会的记录保持者不是以前的学生,就是现在的学生。其他兄弟学校下湾小学,陈家小学等兄弟学校,都会开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盛会,农村乡镇没有什么大事,这个运动会就显得特别尊贵,其他学校都会派出过来参考比赛,与其说来参加比赛,倒不如是过来观摩的,每年过来参加的同学,他们回到自己学校,就会讲他们比赛的热闹的场面,那真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他们可以一直讲到下个学期的运动会,富有乡的孩子真的太想见见外面的世界了,谁要是他们是生大山里孩子?

大山的孩子渴望山外的世界。

山里孩子总是坐在大山里问自己父辈:

“大山外面是什么?”

以前老人总是说:“大山里外面还是山。”

“那大山的大山那边呢?”

“嘿嘿,那就不知道了,我也没有去过。”

……

富有中心小学的校长是一位脚有点跛的老师,姓陈,名国栋,是一名退伍军人,18岁参军到部队,训练勇猛,农村的孩子,能吃苦,做什么都是冲在最前面,被部队送到上大学,后来回到部队担任指导员,在一次实战演习中,看到士兵遇到一个哑炮,他那是一个箭步,猛地冲上去,用手把那个小战士拉开,自己用脚想把哑炮踢飞,还是慢了半步,突然,哑炮响了,顿时,陈国栋的右脚没有了知觉,接着晕了过去。

演习变成急救,好了抢救及时,虽然没有性命危险,但是右边一条腿留不住了,部队记上一个二等功,一条腿,二等功,值?不值?这种事,不能用简单的值不值三个字来衡量。

两个半月后,出院了,可以下地了,没有右脚,所以走路只能撑着拐杖,部队是留不住了,团长问他想他那里去,团长说:“你想去哪个部门,只要我们部队能说得上话,我们尽管想办法。”

陈国栋想都没有想,说,“俺就想回家长,办学校!”

他心里想,大山的孩子太需要走出大山了,走出大山靠什么,光考两条腿,能有多远?要想走出大山,还是靠知识,靠文化。

陈子豪要是不是当年赶上招兵,他也不可能当上人民子弟兵,也不会上大学,当然也不会丢了一条腿,不过这个不能怪部队,自己来当兵,就有献身报效祖国的打算,何况是一条腿呢?

出了这个事,部队领导过来說:“国栋同志,你是立过功的人,你可以再考虑考虑,可以就城市找个文职工作,不需要回农村大山。”

“领导,还是让我回去吧,我喜欢大山。”

领导也没有在勉强,在哪里都是为国家服务,能够回家乡,出来还不忘家乡,这很好!

陈国栋同志就这样来到了富有乡中心小学,他来的是部队开着吉普车,戴着大红花送来的,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也来,被认命为富有中心小学副校长,原来的老校长已经60岁了,还有半年过度一下,熟悉交待一下工作。

陈子豪在富有中心小学上任以后,虽然离开了部队,但是把部队作风都带过来了,每周一必须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整个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高了,好好学习,走出大山,一定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山外的世界。

无论吹风下雨,都是站在校门口,不,对拄着拐杖在门口新来每一个同学。

我是1992年上学校的,上课的同学也有个跛的同学,叫陈子豪,他比我们同届大两岁,据说是小时候得小儿麻痹症落下的病根。

陈子豪同学读书不是最优秀,只能说过的去,没有考上我们最好高中,本来说复读一年,父母一想,读个师专也行,将来回来教书,至少不用担心工作,走路不方便不影响教书,我们的校长不是柱者拐杖还可以当校长吗?

所以子豪最终选择了师专,师专毕业了,刚好碰上了富有中心小学招老师,国家需要振兴乡村教育,陈子豪这样成了富有中心小学的一名人民教师。

富有中心到达顶峰的发展到400人的规模,这个规模,有多方面的原因,说大家对知识的渴望,是那里面国家搞普九,我们搞普九验收,把所以人都过来学习,到了普九那天,我们教室挤满了人,老师交待你说什么,老师说,他们下来,也是问一个形式,无非就是问一下简单的问题:

“你今年多大了?是几年级的学生?学到了哪里?…”

要是问道《赵州桥》是哪一课学的?作者是谁?那就一定会露馅。

如今老校长退休了,陈子豪也成了富有完全中心小学的校长,只是没有那么多学生了,这些年,人们都去城市打工,留下都是留守儿童,前些年,人虽然少,至少一至六年级每个班还有,最少的三年级还有两个学生,他们是一对天双胞胎,由于他爸爸今年要把他们转到县里去读书,顿时三年级就断层了,

再过了几年,又走了一些孩子,条件好一点就去县城买了房,或者去县城租房,让老人带孩子读书,只剩下四个个孩子,二年级一个,四年级一个,五年级一个,六年级一个,两个老师,老师干脆把他们拼在一起上课,陈子豪的老婆在学校做饭,他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

学校的人也少了,优秀老师也被城里学校来挖走了。

每到暑假,就会有乡村教师选调进城的通知发放,这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优秀的学生被“掐尖”掐走了,优秀的老师被“选拔”拔走了,一年又一年,一拨又一拨……

陈子豪看到了今年的进城教师名单后,忍不住潸然泪下,发来的信息显得特别痛苦悲观,“农村教育没有了优质生源,优质师源也在不断离去,还有路可走吗?”这是每一个在农村坚守的老师发自肺腑的追问。

于是,乡村学校慢慢陷入了困境中,大家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迷茫,校长觉得没干头,老师觉得没劲头,乡村教育就是这样的死气沉沉,了无生趣。

乡村教育,路在何方?

不仅我们在问,很多关心教育尤其关心乡村教育的名家也在思考。比如肖诗坚、俞敏洪、詹大年、杨东平等,一直在关注他们的言论和实践,富有中心小学学校和陈湾学校就是两所别具一格的乡村学校,农村的未来学校或许就应该是这样的,接近土地与自然,富有灵气与纯美。

我安慰朋友说,既留之,则安之,把自己的心放在这片土地上,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依然要想办法“在危机中育先机,在绝境中找机遇”,做好乡村孩子的守护天使,相信未来可期,路在脚下!

这样一来,教室也有空,于是他们养了两只肉猪,解决了每天的剩饭剩菜,把这些粮食收集起来,养猪,一举两得。以前是家里过年杀年猪,现在是暑假杀一只,寒假杀一只,同学吃完猪肉还可以拿几斤猪肉回家给爷爷吃。

富有中心小学的牌坊虽然有点破旧,但是陈子豪校长还是隔断时间去察洗一下,只是没有学生是没有办法的事。

国家也发现中国人口问题,不搞计划生育了,人们还是不想生娃,国家在中央会议上提出,全面放开二胎,你说怪不怪,以前不让你生,你们还躲着生,拼命生,现在让你生,你又不生了。

国家又放开三胎了,但是人们生孩子的意愿还是不大。

陈子豪现在也已经有38岁,他还能等来完全中心小学恢复到原来的一至六年级所有的班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