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娥形象特征及其意义(田小娥纵情欲望的背后)(1)

一、田小娥惨淡的人生是那个时代下的悲剧。

田小娥大概是《白鹿原》里面最有代表性的女性之一,她出生不好,很早就被父亲田秀才卖给了郭举人。

或许,她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就会老死在郭举人的院子里。

她恨,她又不甘,可是这又有什么法子,世道就是这样,这不是她能够改变的。

在郭举人的家中,她的身份比卑微的婢女还要低下。

白天,她洗衣、做饭、打扫院子,什么脏活累活都要干。晚上她成了郭举人“泡枣”的机器,在郭举人的眼中,田小娥就是个工具,一件随时可以丢弃的衣服而已。

田小娥内心的压抑和痛苦可想而知,但是一个女人家,在那个时代,怎么可能有出路。

直到黑娃的出现,让田小娥那颗濒临死亡的心,突然有了生机。

从黑娃来到郭举人家中的那一刻,大概田小娥就已经喜欢上他了。

田小娥形象特征及其意义(田小娥纵情欲望的背后)(2)

她一直在想办法靠近他,创造两个人相处的机会,直到她和黑娃一同翻滚进欲望的深渊里,让爱和幸福滋润她的心田。

田小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其实她很明白,她这辈子几乎没有可能走出这个院子,所以她对黑娃说,

“兄弟,我明日或是后日死了,也不惦记啥啥了。”

她觉得她这辈子已经甘心了,只不过世事的变化没有她想的那样。纸终归保不住火,他们两个人的事没多久就被郭举人察觉了。郭举人差点要了黑娃的命,好在黑娃逃了出来,而田小娥彻底被扫地出门,打发回家。

当黑娃找到田小娥,把她从父亲田秀才的手里解救出来时,两个人抱在一起,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虽然,两个人的丑事不光彩,但是也已经算是一种比较好的结局,起码她逃出了牢笼,以后的日子有了盼头。

田小娥形象特征及其意义(田小娥纵情欲望的背后)(3)

二、田小娥在白鹿村的挣扎,终归抵不过命运的摆布。

有人说田小娥不正经,不是干净的女人,或许,这是因为她的内心有一股倔劲,本质上她是个不希望被命运摆布的人。但从骨子里,其实她想要的不多,无非是有个男人,有个家,有个归宿,有个地方可以让她活命而已。

可是,谁曾想,即便是这么简单的愿望,对她来说也是比登天还难。

白鹿村所谓的“礼教”不接受她这样背景不干净的女人,黑娃没有办法,只好带着田小娥在村子外的窑洞里先住下来。日子过得很清苦,但是田小娥没有后悔过。

白天,黑娃去干活赚钱,她就在家里养鸡养鸭,缝衣做饭。晚上,两个人就缠绵在一起,度过那些难熬的时光。

如果,黑娃没有被鹿兆鹏怂恿去参加革命,最后走上不归路,他们两个人或许能成为一对神仙伴侣。

可是世事还是难料,黑娃闹了革命,有家不能回了,白鹿村上,田小娥又成了孤苦伶仃的一个人。

田小娥形象特征及其意义(田小娥纵情欲望的背后)(4)

田小娥想让黑娃回来,她没办法,就去求鹿子霖帮忙,谁知道鹿子霖看上了田小娥的美色,忽悠了她。暗地里,田小娥成了鹿子霖的美妇,并受到他的庇护。

或许,这是田小娥做出的政治投资,她一个弱女子,想要活命,必须绑上一个大人物,有了大人物做靠山,日子才能看起来好过一点。

只是,鹿子霖终究不过是利用田小娥而已,他要田小娥去诱惑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以此来报复白嘉轩。田小娥大概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最后两人彻底闹翻了。

闹翻后的田小娥又失去了依靠,这时候,她曾经利用过的白孝文却找到了她。白孝文因为田小娥的事情,被白嘉轩彻底扫地出门,他没有想到父亲这么冷面无情,连一点机会都不给他留。

仿如丧家之犬的白孝文,压根就没有地方去。他找到了田小娥,留恋在她身上的温存,此刻的两个人就像是被世俗抛弃的两条流浪狗互相取暖,安慰彼此。

但是这两人毕竟不是同路人。白孝文人狠心野,有想法,有抱负,他只是缺少一个机会而已。有了机会,他绝对不可能在田小娥的破窑洞里继续呆下去,果然后来白孝文就参军去了。

田小娥形象特征及其意义(田小娥纵情欲望的背后)(5)

三、田小娥最后的“报复”是她一辈子生活的哭诉。

自从田小娥来到白鹿村以后,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大事,包括白家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在白家的长工鹿三看来,这一切都是田小娥这个肮脏的女人带来的,他觉得这个女人不能留,他想了又想,趁着天黑夜深,偷偷摸摸来到田小娥的家,一把刀刺进了田小娥的后背。

这后面的情节就更加讽刺和诡异了,田小娥死后,她的鬼魂附生到了鹿三的身上,向白嘉轩,向白鹿村的村民们诉说着自己悲惨的命运。她同时也把疑问指向了苍天,我就是想要有口饭吃,有条活路,为什么我就是不能好好活着?

当然,在白嘉轩的眼里,这一切都是无稽之谈,从一开始,他就认定田小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怎么可能从田小娥的角度来考虑她的处境呢?他更不可能怀疑这一套“仁义道德”之说的错误性,因为如果他怀疑,他就是在否定自己,那么他这个族长还怎么当?白鹿村他还怎么混下去?

田小娥形象特征及其意义(田小娥纵情欲望的背后)(6)

表面上看起来,田小娥是个扫把星,把一些不好的晦气都带过来了,但实际上,这是那个时代之下所必然产生的结果。

旧社会的缔条还没瓦解,但新思想的力量正在渗透进白鹿村这个古老而传统的村子之中,变革是一定会产生的,而田小娥只不过是那个时代下的一个缩影,一个牺牲品而已。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像田小娥一样的女子被禁锢在封建礼教的教条之下,压得喘不过气来。

比如,鹿兆鹏的媳妇,她也是在父母之命下嫁入鹿家的。但是鹿兆鹏接受了新的思想,闯革命去了,怎么可能回来看她。她在鹿家等于就是个活寡妇,没有人爱,没有人疼。

她的婚姻就是座坟墓,既不能追求自己的真爱,也不能离婚,最后彻底疯癫而死,着实令人悲愤。

还有白嘉轩三儿子白孝义的媳妇,也同样受到了婚姻的压迫。

她与白孝义两人成婚多时,却生不出孩子,其实原因不在她身上,而是白孝义的问题。但是在所有人看来,这就是女人不中用。最后,白孝义的奶奶想了个法子,让白孝义媳妇同鹿三的儿子兔娃相好。结果,白孝义媳妇真的怀孕了,但其他人却突然又厌恶起这个女人来。

田小娥形象特征及其意义(田小娥纵情欲望的背后)(7)

不仅仅是《白鹿原》,包括很多的文学作品,我们都能够看到那个时代之下女性的悲哀。沈从文的《萧萧》 ,鲁迅的《祥林嫂》等等,底层女人的命运坎坷多舛,很多人最后不得不被逼上了绝路。

其实,要算起来,并不是整个中国文化社会变迁中就是这样的。

这种极端的封建礼教的思想其实是从宋明时期开始,并逐渐走向萧瑟的。

宋朝的大哲学家、教育家程颐说过一句话,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其实这句话本身是没有很大问题的,因为程颐本来想要表达的含义就是孟子的“舍生取义,贫贱不能移 ”。

就是说,一个人要有骨气,有钱也好,没钱也罢,风骨不能丢,节气,一定要在。

可是到了真正的社会环境中,这句话就变味了。尤其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句话就成了一种定义,一种符号,以至于一直影响了中国后来社会的发展。

并且是对于女性而言,这成了她们人生的枷锁,好像一出生就带着罪,一辈子都被框定在其中。

好在,那个时代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了,如今,虽然社会中还存在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最起码,女性多了很多奋斗的机会,女性创业,女性成功,女性企业家,也不是少数了。

有时候,回看过去,不仅仅是在了解历史,也是为了从历史中看清楚我们自己,反思我们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我觉得,每个人始终是要珍惜生活的。尽管有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比起旧社会,起码容易很多了,只要好好努力,人生总归会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