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帅哥美女大家好,我是喜欢美食的天馐楼,相信醉拳中成龙吃鹅腿的片段,甚至看过不止一遍。肯定会有朋友奇怪,为什么成龙点烧鹅的时候还要特别嘱咐要左腿?左腿比较好吃吗?

醉拳成龙名场面(为什么在醉拳中)(1)

之前也有‘大聪明’给我解释过,说广东的鹅可能喜欢单腿蹦,天长日久左腿的肉质就变得比较紧实,吃起来口感也会比较好。别闹了,你看它们两条腿走路都跟卡戴珊一样,更别说蹦了,有些人对事物的理解本身就比较清奇。

其实左腿好吃的由来是源于香港警界最腐败的1960年前后,当时的警察就是穿上警服的黑社会,黑社会就是脱了衣服的警察,在香港除了黄赌毒要给警察保护费,就连正行做生意的人都要给红包交保护费,也就是所谓的收陀地。

醉拳成龙名场面(为什么在醉拳中)(2)

收陀地时有警察忘记这家店的钱到没到位就会旁敲侧击的检查一下,比如到烧腊店或者茶餐厅都会问:“唔该一份烧鹅髀饭,唔知系左髀定系右髀好食呀。”就是说来一份烧鹅腿饭不知道左腿好吃还是右腿好吃,有经验的店家就会说:“左髀”因为左髀反过来就是‘俾咗’给了的意思,这样黑警就不会再找你麻烦了

香港的烤鹅技法多来自于广东,广东潮州,清源,开平,阳江是大鹅源产地,也是吃鹅最多的地方,这四个地区包括经常上纪录片的顺德和无所不吃的广州,都没有鹅腿左边比右边好吃的说法。有人说狮头鹅的左腿肉质更加紧实,烤出来鲜嫩多汁,油润香腴,但这个说法也不靠谱,狮头鹅的胸肉肥厚,皮脂反倒比一般的鹅要单薄,诚然狮头鹅适合卤制浸泡,而不适合挂炉烧烤,这个说法也靠不住。

醉拳成龙名场面(为什么在醉拳中)(3)

所以香港人喜欢烧鹅左腿纯粹就是为了讨吉利保平安聚散财的意思,1973年英籍总警司被查出巨额财产来路不明后潜逃回英国,这彻底激发了民众对贪污的不满,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几年以后香港便跻身全球最清廉地区之列。餐馆老板向警察交陀地成为历史,但香港人喜欢烧鹅左腿保平安的习惯倒是保留了下来。

当然,我不知道鹅腿能不能得到福佑,但我清楚招惹鹅可是容易招灾的,小时候在农村的姥姥家花了一整墙的王八被姥姥打了一顿,生气没地方撒照着一只大鹅踢了一脚,好家伙,十个姥姥加起来也没那畜生狠啊,简直就是畜生中的禽兽了,我记得不光把我身上啄的青一块紫一块,还追的我满村乱跑,当时还拿了条玉米,一边跑一边哭,一边哭一边吃,姥姥家离村口十五分钟的路程两分半我就到了,从那以后吃烤鹅我都点大份的,而且越焦越好。

2

说到烧鹅就想到肉,说到肉又想到了一句俗语‘我可不是吃素的’,比如两伙人打架,这边撸胳膊挽袖子:“你去打听打听,老子可不是吃素的!”这边的也不示弱刀子一拍:“你不是吃素的!你以为谁是吃素的!”这时候我就可以弱弱地告诉他们,那啥,邢佳栋和张静初是吃素的。

醉拳成龙名场面(为什么在醉拳中)(4)

这句话真正的由来是从满清贵族那边开始的,满族进关之前有打胜仗请八旗子弟吃白煮肉的传统,讽刺的是现在谁还能想到所谓八旗曾经是清朝最强兵团编制,八旗子弟进了紫禁城,那真是,大烟酗酒逛茶馆,戏院窑子胡同串,提笼架鸟看京剧,为了蛐蛐卖古玩。到了后期的八旗子弟别说金戈铁马驰骋沙场,被大烟和酒色掏空的身体遇到一群女人也难有一战之力啊

满族人阴历六月二十六祭奠关老爷也会用白煮肉,冬至的时候也如是。祭祀过后祭品自然就是----‘心到神知,上供人吃’。其实大多地方都有吃祭品的习惯,像是我们熟悉的回锅肉,所谓的‘回锅’有些人认为是把肉过油然后回锅烹调,其实这个回锅说的就是把肉祭祀祖先之后回锅烧给自己吃。

醉拳成龙名场面(为什么在醉拳中)(5)

当然了满族人吃白煮肉可没有川菜那么享受,人家川菜有自贡的井盐,郫县的豆瓣,新繁的泡菜,简阳的二金条,汉源清溪的花椒,德阳的酱油,保宁的醋,顺庆的冬尖,叙府的芽菜,潼川的豆豉,做出来的菜热中生鲜,鲜中出味,滑腴爽嫩,浓郁味醇,香气复合而宾主不扰,味道厚重却百吃不厌。满族奖赏给八旗子弟的白煮肉呢,就是放在大锅里面煮,煮的略微熟了还没熟透就捞出来,也没有任何佐料的干吃,美其名曰‘晶饭’,你说打了胜仗给吃这玩意,这是奖励还是惩罚啊。

等满人坐了江山在衣食住行上面都精细了许多,吃上面更是讲究,但是为了不忘本,皇上特意在坤宁宫里面添了两口大锅,做白煮肉,现在那两口大锅还在故宫博物院里面呢,透过坤宁宫东面的玻璃还能看得到。

醉拳成龙名场面(为什么在醉拳中)(6)

以前满清贵族在关外的时候吃的豪放不在乎白煮肉的品质,现在嘴都刁了,没有滋味半生不熟的猪肉实在是咽不下去了,所以就有人想了办法,把高丽纸泡入酱油中,据说越好的酱油泡出来的高丽纸颜色越淡,等纸上面的酱油色看不到的时候就能带进宫里,用‘油纸’擦拭碗筷刀具,或者浸入肉汤里,那么切割下来放在碗里的肉就像是沾了极品生抽,滋味就好很多了。

如同黄巢在《不第后赋肉》中写的那样:

待到秋来九月八,过节回家把猪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酱油沾肉不一般。

对吧,啊哈哈哈。

吃白煮肉的习惯不光是皇室,王公贵戚们也有,《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只要是王宫贵胄有大祭或者喜庆,就会请客吃肉,不发请帖,就是口耳相传,一说是只请亲戚,另外一说是亲戚朋友一起来,甚至不相识的人只要登门就是客。进门之后,道了喜就席地而坐,厨师会端来一块十斤左右的水煮肉,和一碗肉汤供客人食用。客人吃的越多主家越高兴,吃完之后不能朝主人道谢,因为这是祖先贡品,享神后的馂余假借主人之手馈赠宾客,跟主人没有半毛钱关系,瞧瞧,花了钱受了累,好处全都归老祖宗了。也不能擦嘴,要不然就是表示嫌弃,是对老祖宗不敬,这群老祖宗比活人的礼儿都多。

醉拳成龙名场面(为什么在醉拳中)(7)

后来一个和王府有点关系的更夫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就在京城开了一家叫做和顺居的馆子,门口支上一口四尺款的大砂锅,专门做白煮肉,因为味道好而且自带网红光环,所以很受大众青睐,慢慢的大家就直接把这里叫做砂锅居了,因为砂锅居的肉好卖得快,而且懂得饥饿营销,每天限量供应,中午之前卖完肉直接摘幌子歇业,所以老北京有一歇后语‘砂锅居摘幌子----过时(午)不候’,后来还有文人雅客在吃了砂锅居的炖肉后留下了‘缸瓦市中吃白肉,日头才出已云迟’的诗句,逐日渐隆的名气也让砂锅居跻身成为北京八大居之一,其他七个是福兴居、万兴居、同兴居、东兴居(此四家又称“四大兴”)、万福居、广和居、同和居。

不管是大祭还是喜庆总有白肉吃不完剩下的,王府就会赏给下人,流传到民间,所以说能吃上白煮肉的人或多或少都和这些权贵沾点关系,背靠大树好乘凉,自然不是好欺负的,‘我不是吃素的’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我上面有人!!!

3

既然说到了老北京,那咱们就再说一个美食小知识,为什么北京人不喜欢说‘蛋’这个字,在家常菜中,烩乌鱼蛋被称为烩乌鱼钱,摊鸡蛋被叫做摊黄菜,鸡蛋炒肉片叫做木樨肉,鸡蛋汤也被叫做高汤甩果,甚至蛋炒饭也有地方叫木樨饭。

醉拳成龙名场面(为什么在醉拳中)(8)

北京人为什么不喜欢说蛋呢?第一是因为蛋这个字很多时候瓜娃子里面的瓜一个意思,就是一个不雅的字眼,老北京人讲礼,所以喜欢用棒槌丸子这一类伤害性不小侮辱性极强的词语来代替,这样比较直白也好,要不你说什么竖子不足与谋,夏虫不可语冰,那没文化的真听不懂,夸当成骂,骂当成夸。

也有解释说过去皇宫里出来采买的大都是太监,所以十分忌讳说‘蛋’这个字,因为会联想到别的。都说打人不打脸,揭长不揭短,所以避讳,因为太监都是大主顾再加上他们都在宫里上班,接触的都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所以谁也不会主动找晦气惹麻烦。

醉拳成龙名场面(为什么在醉拳中)(9)

这个说法还是比较靠谱儿,因为在早以前也就北京二环以内的皇城脚下,北京人才忌讳蛋这个字,皇城文化的AOE也有范围限制,到了郊区就对这个字没那么敏感了。其实咱们也应该学学北京人的文明,传承下老北京文化,朋友犯了错别再说什么傻蛋了,可以这么说你个傻钱,你个傻菜,你个傻苜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