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健康指导(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专家共识要点精读)(1)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SWL)是上尿路结石微创治疗的重要方法,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我国有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病例选择、操作的规范以及安全防护机制还存在较多问题,缺乏相关共识。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临床应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委员会泌尿学组参考了国内外指南及经验,组织国内专家编写了该篇共识。该共识重点介绍了SWL的适应证、禁忌证、患者管理、操作规范、技术要点、并发症防治及术后复查评估等,医脉通整理要点如下。

SWL术前检查及准备

术前检查的目的:(1)明确结石的诊断;(2)评定SWL的适应证;(3)排除SWL的禁忌;(4)评估患者接受SWL的可能性。

术前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临床结石评估应选择超声 腹部X线平片或腹部非增强CT)。

术前准备:(1)评估患者情况:根据SWL相对禁忌证的范畴,重点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尿路感染的发生、服用抗凝药的情况、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控制状态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2)肠道准备:术前需做好肠道准备。(3)尿路准备:术前常规饮水500 ml,输尿管下段结石SWL术前需要适度充盈膀胱。(4)支架预置:无需常规置管,但存在以下情况建议术前放置输尿管支架:①孤立肾的肾或输尿管结石,如少尿、无尿、结石体积较大;②双侧输尿管结石;③输尿管结石合并重度肾积水;④多发输尿管结石或“石街”;⑤感染性结石;⑥较大的鹿角形结石。(5)术前谈话:详细告知患者SWL的适应症及并发症,以及替代诊疗方案,签订知情同意书。

SWL术中操作及技巧

治疗体位:常用体位主要有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

治疗路径:路径选择需遵循“冲击路径短、安全性高”的原则,特别注意冲击路径中组织脏器或毗邻器官的损害程度。主要治疗路径有:(1)经背部路径,适用于肾与输尿管上段结石;(2)经腹部路径,又分为同侧经腹路径与对侧经腹路径,适用于输尿管中段及下段结石,特殊情况下可用于肾下盏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对侧经腹路径常用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3)经坐骨大孔路径,主要用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

定位技术:SWL定位及监控方式主要有X线与超声,理想的SWL是采用X线和超声双定位系统,选择X线寻石,超声跟踪。

参数设置:选择治疗参数需兼顾安全性与有效性,包括冲击频率和冲击波能量、冲击波次数和治疗期数。推荐冲击频率为60次/min,并应用“步进式增能技术”逐级提高能量。“间隙休息法”主要应用于肾或平肾下极以上的输尿管结石SWL,冲击300~500次,暂停2~3 min,既有利于提高碎石效率,又可减少肾出血的发生概率。同一部位结石SWL的治疗期数不超过3次。单期冲击次数:肾结石不超过2500次,输尿管结石不超过3000次。

皮肤耦合:需重视耦合技术和耦合剂的选择,确保水囊与人体皮肤之问密切贴合。水囊与皮肤耦合质量直接影响碎石效果。

SWL术后复查及疗效评定

术后复查:在SWL术后,分别于1、2周以及3个月进行复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和腹部X线平片,必要时行腹部非增强CT。SWL术后,有严重不良反应者,应缩短复查时问,并增加复查次数。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残石再生长均因特定致病因素所在,应重视结石发生的病因诊断和预防。对于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以及合并低枸橼酸尿的含钙结石,推荐使用枸橼酸钾预防结石复发。

疗效评定:评估指标包括清石率、复治率、辅治率和效率商。以超声及腹部X线平片检查为主,必要时行腹部非增强CT。直径>4mm的残留结石视为结石残留;发现单枚、直径≤4mm的结石为临床无意义残石。结石未粉碎是指结石主体变化不大。

参考文献: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委员会泌尿学组.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专家共识[J].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22,14(1):1-3,7.

编辑:王木木

审校:LR

执行:王木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