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清旷之乐莫过于此(唤醒老遗存快哉亭)(1)

亭台楼阁

常常出现于文人雅士的诗句画作中

诗意而美好

在徐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里

也有一座亭子

它守护着一处园子

充满文人色彩 饱含历史韵味

它就是位于建国路上的快哉亭

在公园西门的一处枝繁叶茂处,立着一块石碑,上书大字“快哉亭公园”。公园的东南角,有一处高出地面5米左右的独立院落,拾阶而上,门前的二十多级台阶通往一处碧瓦黄墙的建筑,朱红大门上苏轼题写的“快哉”二字映入眼帘。快哉亭就在这院落当中,如今的它被这院墙保护着,隔绝了院外的纷扰。

人间清旷之乐莫过于此(唤醒老遗存快哉亭)(2)

人间清旷之乐莫过于此(唤醒老遗存快哉亭)(3)

快哉亭最初叫阳春亭,由唐咸通年间的感化节度使薛能修建。到了宋代,时任京东提刑使的李邦直在亭子的旧址重新修建,并邀请苏轼前去游玩,苏轼对亭子赞叹不已。

人间清旷之乐莫过于此(唤醒老遗存快哉亭)(4)

市史志学会副会长李世明:

邀请了知州苏轼前去,去了之后,四面的风吹来,非常凉爽,所以苏轼就称为快哉、快哉,意思就是非常凉快,非常的高兴。所以后来这个亭子就改名为快哉亭。苏轼就认为这个名字很好,还写了一篇赋。这样快哉亭的名字就传开,而且受到大家的喜欢。

人间清旷之乐莫过于此(唤醒老遗存快哉亭)(5)

正因为苏轼在《快哉此风赋》中写道:贤者之乐,快哉此风。所以很多文人骚客都闻名前往。北宋诗人陈师道就多次游览快哉亭,并写下诗句“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岁月推演,快哉亭几经兴废,直到清代光绪十五年,太守桂中行才开始对它进行大规模扩建。

人间清旷之乐莫过于此(唤醒老遗存快哉亭)(6)

李世明:

不但修了亭子,这个亭子还修得很高大,而且这个院子的门也特别讲究,里面也有快哉亭三个字,也有快哉快哉这些门匾,同时在亭子的外面,也开挖了很多的河塘,所以既是可以登高眺远,也可以在河塘里面游船。而且当时徐州有一个评为徐州小八景评比,快哉亭的景色也被评为小八景之一。

人间清旷之乐莫过于此(唤醒老遗存快哉亭)(7)

如果说苏轼成就了快哉亭,那么进入近代之后,快哉亭则成为孕育一位美术大师的摇篮。1920年的时候,文人墨客聚集于快哉亭吟诗作画,家住快哉亭城墙外的少年李可染常去快哉亭里看名家泼墨染彩。

人间清旷之乐莫过于此(唤醒老遗存快哉亭)(8)

李世明:

这些名人看了之后,这个少年天天来看他作画,说明他很喜欢作画,就询问他,结果就招他为徒弟,这也就是李可染先生从少年起,拜名人为师,开始学画的一个地点。80年代的时候,李可染重回到快哉亭,他也提了三个字,快哉亭,说明李可染先生对快哉亭也有一种深厚的感情。

人间清旷之乐莫过于此(唤醒老遗存快哉亭)(9)

1928年,快哉亭和荷花池被辟为公园。九曲桥、凉亭、石桥、水阁点缀其中。它曾被命名为中山公园、人民公园,最终确定为快哉亭公园。这座徐州最早的公园,陪伴着几代人的成长。居住在公园附近的刘女士犹记得童年时代的快哉亭公园:

人间清旷之乐莫过于此(唤醒老遗存快哉亭)(10)

刘女士:

公园里有荷花,有鱼,有藕,还有亭子,还有船,非常漂亮,看电影的还有人家唱戏的在那里。都好上那去玩,打跪砖,跳绳,斗鸡。

如今

快哉亭与快哉亭公园已经融为一体

清晨

快哉亭公园里

有或舞剑、或舞蹈的身影

亭子里、回廊中

传来戏曲阵阵,弦乐声声

人间清旷之乐莫过于此(唤醒老遗存快哉亭)(11)

人间清旷之乐莫过于此(唤醒老遗存快哉亭)(12)

记者:FM93徐州新闻综合广播 宋奇

编辑:慕澜

监制:陈永峰

人间清旷之乐莫过于此(唤醒老遗存快哉亭)(13)

长按二维码 关注“广播徐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