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大剧《清平乐》持续热播,前几集陆续有晏殊、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出现,朝堂上达到高潮。接下来,刘太后薨逝后,宋仁宗终于独掌大权,他先追封自己的生母李氏宸妃为太后,又要废掉结发妻子郭皇后,后宫的戏份也热闹起来。然而,在笔者看来,《清平乐》这部剧虽然写实,但却把宋仁宗废郭皇后一事演绎得太过简单,实际上,这本是一出大戏。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1)

宋仁宗赵祯一共有三位皇后,除了已经登场的郭皇后,和曹皇后外,接下来还会有一位张皇后(追封),而这三位皇后中,最让宋仁宗不喜的,便是结发妻子郭皇后。

一、15岁皇帝心中的刺

宋仁宗赵祯是大宋第四位皇帝,是宋真宗赵恒驾崩时唯一的儿子,8岁被立为太子,12岁时登基。宋真宗在驾崩前立下遗诏,让太后刘娥处理军国大事:

遗诏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宋史》)

刘娥是北宋著名的皇太后,被后人评价为“有吕后之才,无吕后之恶”,刘娥作为宋仁宗的嫡母,垂帘听政,辅佐宋仁宗,有很大的历史贡献。但是刘娥有一个特点,就是控制欲极强。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2)

比如,刘娥从宋仁宗12岁垂帘听政,把持朝政11年,直到自己去世,23岁宋仁宗才得以亲政。这期间,很多大臣都建议刘娥早点撤帘,让宋仁宗独立处理国事,但刘娥不肯退让。23岁才亲政的皇帝,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除了把持朝政外,刘娥还在儿子的婚姻上大加干涉。宋仁宗15岁那年,看上了一位叫王氏的女子,便向太后提出,想把王氏娶进皇宫,册封为太后。刘娥一听,连忙派人打听,原来,王氏家中虽然富有,也算大家闺秀,但并非官宦大族出身。刘娥就以“此女妖艳太甚,不利少主”为由,拒绝此事。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3)

在古代,普通家长尚且有干涉子女婚姻的权力,何况帝王之家。若太后只是阻止,宋仁宗顶多伤心一场。可是,没多久,太后竟然把王氏指配给了刘从德为妻。刘从德是谁,是刘娥前夫刘美的儿子,虽然和刘娥没有血缘关系,但也算是刘娥的“儿子”。

换句话说,宋仁宗是亲儿子(宋仁宗当时认为自己是嫡母刘娥所生,其实并不是),刘从德勉强算个儿子,亲儿子要娶的女子你说不好,转眼就把他赐给了另外一个“儿子”,这深深地伤害了15岁的宋仁宗。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4)

王氏的事情,引起了刘娥的警觉,他发现儿子大了,是要找个媳妇了。于是,太后最终挑选了两位女子,分别是中书令郭崇(已故)的女儿郭氏、骁骑卫上将军张美(已故)的曾孙女张氏。

太后刘娥让皇帝来看看,并且言明,不管皇帝看重哪个,就立哪个为皇后。宋仁宗看中了张氏,结果,就在宋仁宗认为张氏会被立为皇后的时候,刘娥却宣布册立郭氏为皇后,而且事先没有给宋仁宗一点商量。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5)

《续资治通鉴》云:

乙巳,立皇后郭氏。时张美人有宠,帝欲立之,太后不可而止,故后虽立,而颇见疏。

这件事让宋仁宗难以接受,宋仁宗一度认为这是母后故意不让自己如愿,因此对郭皇后十分冷淡,因为他只要一看到郭皇后,就想起自己悲剧的婚姻,郭皇后就好比是埋在宋仁宗心中的刺。

二、皇后跋扈,皇帝心里苦

这位被太后看重的郭皇后,性格较为直率,仗着太后的喜欢,在后宫中十分骄纵。不仅帮太后严密监视宋仁宗,而且对宋仁宗宠爱其他嫔妃十分不满,动不动就醋意大发。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6)

宋仁宗本就不喜欢这个不是自己选的皇后,本来不打算和皇后恩爱白头,只求相敬如宾,结果发现皇后的性格和行为都太令人失望,连相敬如宾都难做到,因此对皇后更加疏远。郭皇后因为得不到皇帝的宠爱,又被其他嫔妃笑话,所以动不动就对其他嫔妃冷眼相加。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7)

宋仁宗虽然对皇后极度不满意,但太后喜欢,他也只能忍着。每逢大型礼仪、节日和祭祀,宋仁宗还要带着这个不喜欢的皇后一起出席。

公元1033年,太后刘娥去世后,宋仁宗终于亲政,不用再看太后脸色,这就意味着,后宫中的郭皇后的境遇会更加尴尬。宋仁宗曾一度想废除郭皇后,但宋朝开国80年,还没有废后的先例,所以这种想法也就想想,毕竟,在宋朝的台谏制度下,宋仁宗也不敢轻易表露出来。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8)

然而,让宋仁宗想不到的是,郭皇后给了他废后的机会。

后宫之中,有尚氏和杨氏两位美貌的嫔妃,深得宋仁宗宠爱,这引起了郭皇后的嫉妒,二人仗着皇帝的宠爱,也经常和郭皇后发生冲突。

其后尚美人、杨美人俱幸,数与后忿争。(《宋史·郭皇后传》)

有一日,宋仁宗陪二位美人聊天,二人不断向宋仁宗诉说郭皇后的种种不是。郭皇后恰好路过,听到此语后立即冲进来对尚美人一顿暴打。宋仁宗见这架势,立即上来劝阻,没想到郭皇后一巴掌误打在宋仁宗脖子上。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9)

《宋史·郭皇后传》记载:

一日,尚氏于上前有侵后语,后不胜忿,批其颊,上自起救之,误批上颈,上大怒。

纵观中国历史,皇后打皇帝,也仅此一例,虽然她不是冲着皇帝来的。

有皇后如此,宋仁宗脾气再好,也无法容忍,这个时候,宰相吕夷简推了一把。

三、狡猾的吕夷简

吕夷简,北宋明相吕蒙正的侄子,宋真宗的时候,吕夷简只是开封府知府、刑部郎中。宋仁宗继位后,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宰相丁谓等人想趁机颠覆刘娥,不曾想却被刘娥以雷霆手段除掉。丁谓被除之后,太后刘娥向提拔一个自己信任的人为宰相,而吕夷简出身高贵,正好可以用来“充数”,从此,吕夷简被认为是太后的嫡系,担任宰相。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10)

刘娥临朝称制期间,大权独揽,很多事情都独断专行,吕夷简秉着“小事拍马屁,大事绝不退让”的态度,得到太后和朝臣们的信服。

吕夷简此人,城府极深,堪称老成谋国,虽然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他的政治贡献不可否认。例如,公元1032年,宋仁宗的生母李氏去世,在刘娥去世后之前,宋仁宗一直认为刘娥才是自己的生母。李氏去世后,刘娥本打算以太妃的礼仪草草安葬,但吕夷简阻止说:

“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是丧礼宜从厚。”

吕夷简是在提醒太后刘娥,李氏毕竟是陛下的生母,若陛下有一天知道真相,必定会认为你夺他人之子,到时候你刘氏一门恐怕都不保。如果现在你厚葬李氏,到时候陛下定会感念你。实际上,吕夷简看似在保护刘娥的家族,其实也在为自己家族着想,毕竟,他是太后的嫡系。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11)

刘娥被吕夷简的话说动,不仅以太后的礼仪将李氏入殓,还用水银封棺。一年后,刘娥去世,宋仁宗得知生母竟然是李氏,恼怒之余,打开生母棺椁一看,看到刘娥并未亏待自己的生母,因此更加尊重刘娥。而吕夷简也因为当时劝太后厚葬李氏,保住了自己的家族。

可见,吕夷简此人,其目光之长远,非常人能比。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12)

且说郭皇后被废之事,在此之前,吕夷简和宫中一位叫阎文应的内史交好,《宋史》云:

夷简素与文应相结,使为中诇。

阎文应一直悄悄替吕夷简传递宫中消息,所以吕夷简早就知道宋仁宗对郭皇后不满意。那天,郭皇后误打了宋仁宗,阎文应正好在身旁,阎文应劝宋仁宗,趁着脖子上的抓痕清晰,赶紧给吕夷简看看。然后私下给吕夷简递消息,把皇后打皇帝的事情告知吕夷简。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13)

吕夷简的打孔阎文应的消息后,心中已有主意。等他见到宋仁宗的伤口,开始义正言辞地劝宋仁宗废后。宋仁宗本就想废后,只是怕大臣不支持,有了宰相吕夷简这话,宋仁宗非常高兴,但废后总要有理由吧。吕夷简为宋仁宗想了一个理由:皇后入宫九年多,没有生育。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14)

在古代,有“七出”之说,即,如果妻子符合这7条中的任何一条,夫家就可以休妻。而“七出”第一条就是“无子”。有了吕夷简的支持,宋仁宗主意大定,让吕夷简去和大臣们说废后之事。

上以示吕夷简,且告之故,夷简亦以前罢相怨后,乃曰:“古亦有之。”后遂废。《宋史·郭皇后传》

吕夷简为何要支持是宋仁宗废后呢?于公,郭皇后确实不足以母仪天下,于私,吕夷简有自己的小算盘。因为他笃定了宋仁宗想废后,而且自己以前被认为是太后刘娥的人,他不如趁着支持废后,获得宋仁宗的信任。这样一来,皇后就成了吕夷简的“牺牲品”,因为废后这件事,对皇帝有利,对宰相也有利,吃亏的是郭皇后。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15)

废后之事并没有那么简单,以范仲淹为首的那些谏臣们对此事不依不饶,宋仁宗一看这个情况,不如一竿子插到底,把废后之事做绝,正好给自己亲政立威。因此,在皇帝和宰相的密切配合下,废后之事终于成功。范仲淹等人也因此被贬,不过,宋仁宗不糊涂,他知道范仲淹等人是纯臣,不久后,又召他们回京。

四、废后之后的撩拨

郭皇后被废,10年前埋在宋仁宗心中的那根刺终于被拔掉。宋仁宗废后的真实理由是皇后无德,不足以母仪天下。但对外公布的理由是说皇后因为没有儿子,觉得自己不配主持东宫,请求入道观清修,宋仁宗因此封她为净妃。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16)

宋仁宗的性格虽然仁慈,但也有纠结的一面。既然决定放弃郭皇后,做事情就不应该拖泥带水。之后,在大臣的推荐下,宋仁宗纳曹皇后入宫,册立为皇后。不久后,宋仁宗觉得郭皇后毕竟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就这样被送入道观,实在有愧,于是,宋仁宗便派人去道观,想接郭皇后回来。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17)

这就充分显示宋仁宗的性格特点,既然已经废后,就不要再撩拨,否则结局只会更惨淡。

要知道,此时后宫之主已经是曹皇后,郭皇后回来之后,怎么安置呢?宋仁宗不过是觉得道观清苦,让郭皇后入宫做个普通的嫔妃,也让自己少一点愧疚。没想到,郭皇后的暴脾气还没改掉,直接给宋仁宗传话:“想接我回去是吧?可以,但必须让我重新做皇后,否则,老娘宁愿做道姑也不回去!”

果然有“骨气”,果然够“狠”,宋仁宗一听,这厮无可救药,你要做道姑,就从了你吧,史载:

诏净妃郭氏出居于外,美人尚氏入道,杨氏安置别宅。

不仅把郭皇后赶出瑶华宫,还把郭皇后家族的姻亲钱惟演也贬到京外,彻底绝了郭皇后的希望。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18)

第二年,郭皇后在宫外生病,宋仁宗派阎文应前去探望,几天后,郭皇后突然去世。

郭皇后死了,宋仁宗念在夫妻一场的情分上,恢复了郭皇后的皇后身份,但没有给她谥号。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状元(宋仁宗废郭皇后被清平乐演得太简单)(19)

郭皇后生个小病怎么就死了呢,她到底怎么死的,《宋史》也怀疑这事有蹊跷,在书中写道:

“疑阎文应进毒,而不得其实。”

不过,《宋史》也没证据,只是怀疑是阎文应下毒,注意,《宋史》只是怀疑阎文应,没有怀疑阎文应背后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