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环,亦称“推罗圈”,一般为男孩的游戏。用铁环一个,大如桶口;推杆一条,前头有半圆钩,或前头横钉一铁钉,以圆钩或铁钉推动铁环,于行进中不断调节,使铁环始终不倒。还有的在大铁环上套挂小铁环,推动起来哗哗作响,更增加了游戏的乐趣。

儿时在山上的游戏有哪些(福山人童年的游戏)(1)

踢毽子,古称“抛足之戏”,据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汉代,于六朝和唐宋时期盛行于民间。宋代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说:“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五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等。从此以后,元明清以来,踢毽子的风俗一直盛行。福山地区所制毽子有两种。一种是鸡毛毽。以铜制钱一枚,用软皮革包缝。上面竖置皮管,名为“盘”。在皮管中插上鸡毛,先插绒毛,再插几根翎毛。另一种是小学生们应急用的纸毽。也是用铜制钱一枚,废纸一张,将纸从一端剪成细条,另一端留下连根,剪好,将连根的一端卷成圆柱形,塞入钱眼中,压平。踢毽子有各种姿式,比赛时将各种姿式组合,叫做“一套”。踢毽子也常有歌谣相伴。福山地区一般为数谣,如:“踢,踢,踢花毽,马里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打花棍,原是胶东山区的一种游戏。花棍为女孩所为。二个人各持一根花棍,用各种姿式碰敲,同时伴以歌唱。流行于张格庄、回里一带。

儿时在山上的游戏有哪些(福山人童年的游戏)(2)

翻线,古人称为“交线之戏”,现大多称“翻花篮”、“翻识招”等。即用粗线一根,做成环形,套在两手的食指到无名指三个手指上,又以中指穿引,变化出一定招式。对面的人识形之变,挑取到自己的两手间,再令原来的人来挑取。每换一次,招式变化一回,其式有:面条、花篮、棋子、小船、乱招等式。游戏时也有歌相随:“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装小孩,小孩翻的是什么?王母娘娘的花篮,翻一翻,花力气……”

儿时在山上的游戏有哪些(福山人童年的游戏)(3)

下棋,是一项民间活动,一般在田间地头休憩时进行,其种类有“憋孔中”、“五子”、“五福”、“大五花”、“砍高梁”等。棋子顺手拈来,或用石子,或用草棍,棋盘随地而画。常常有一些观棋者在一旁分帮分派呐喊助威。双方杀得难解难分,气氛其乐无穷。

儿时在山上的游戏有哪些(福山人童年的游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