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余世亮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1)

三番救主出重围,忠勇如公世所稀。

遍体疮痍犹痛饮,血痕残酒满征衣。

——罗贯中赞周泰

魏蜀吴三国,每个国家都有一个能从万军中将自己的主公救出来的英雄。蜀汉有赵云、曹魏是许褚,那么孙吴有没有这样的猛将呢?我相信大家会异口同声地说出来——周泰。

没错,他就是周泰,字幼平。

周泰有如此好名声、高人气,得益于《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因为罗贯中描写周泰“三番救主出重围”的故事太感人了。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2)

故事一,宣城之战周泰救孙权,在《三国志》里有记载。此战周泰有万夫不当之勇,能力敌数十人,并能率军击退山贼,可谓勇将。在周泰“救主”作战过程中,“身被十二枪,命在须臾”。

故事二,在第二次濡须之战中周泰两次救孙权、顺便又救了徐盛,这是罗贯中虚构的。故事情节如下:孙权率周泰迎战曹军,只见张辽,徐晃二将把孙权围在垓心,曹操更是派许褚持刀杀入阵中,将吴军冲做两半,形势极其危急。周泰杀出重围后,见孙权还在阵中,于是提刀翻身再入。寻到孙权后,周泰让孙权跟着自己杀出,周泰在前勇猛冲出后,孙权却被乱军卷回,不能突围。周泰只得再次杀入曹军包围圈,寻到孙权后,孙权却说,“弓弩齐发,不能得出!”这次周泰让孙权在前,自己在后抵挡敌军弓弩,直杀到江边,孙权因此得以脱险。此时周泰已经“身被数枪,箭透重铠”。

此时徐盛还在魏军之中,周泰不顾重伤,再次杀入,救出徐盛。周泰前后冲杀曹军四次,救出孙权,徐盛等人。

本文依据《三国志》提供的史料,给大家讲述三国历史人物周泰的英雄故事,以及孙权通过重用周泰来营造其重视人才的氛围与抬升自己道德标杆的作用。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3)

一、身经百战的周泰在“宣城救主”

《三国志·周泰传》记载,“周泰字幼平,是九江郡下蔡县(今安徽凤台)人。周泰与蒋钦一道在孙策身边供职,成为左右得力的部将,办事恭敬,多次作战立下功劳。”

再组合《三国志·蒋钦传》记载,“蒋钦字公奕,是九江郡寿春县(今安徽寿县)人。孙策投奔袁术时,蒋钦随从孙策供职。”足以说明,周泰属于早期跟随孙策创业的主要将领之一。

在此,我们回顾孙策初创里的经历:初平四年(193年),守孝结束后,孙策到寿春找袁术准备讨回之前其父孙坚的旧部,以建功立业且为父报仇,未果。兴平元年(194年),孙策带着从丹阳招募来的数百人投奔袁术。袁术这才将孙坚旧部数千人中的一千多人交还给孙策统领。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从历阳渡江,打败了刘繇。建安元年(196年),孙策进攻会稽。王朗败溃后投降,于是会稽平定。占据会稽后,孙策将原有长吏全部更换,自己兼任会稽太守,又以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另置庐陵郡,以孙贲弟弟孙辅为庐陵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彭城人张昭、广陵人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士。

《三国志·周泰传》记载,“策入会稽,署别部司马,授兵。”或许就是在孙策任命丹阳、吴郡、豫章等太守的同时,任命周泰为别部司马,并分给他军队。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4)

(一)周泰“宣城救主”。周泰原本是跟随孙策身边供职,办事恭敬,多次作战立下功劳,已是孙策身边的得力部将。孙权喜爱周泰的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在自己身边任职。孙策对于弟弟孙权的要求,只得同意。

而事就这样凑巧,建安二年(197年),袁术拉拢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等县山贼头目祖郎,作乱当地。孙策决定清剿六县的山贼。孙策决定让孙权和周泰负责清剿宣城的山贼。

孙权率领不足千人的军队开进宣城并驻扎下来,他觉得山贼并没有什么可怕,因过于自信而疏忽大意,孙权只命令士兵坚守岗位,并没有加强城防工事,想不到几千名山贼却突然攻入县城,直接冲进孙权的住所。

孙权刚刚来得及上马,山贼锐利的尖刀就已从在他身体的左右两边交叉刺了过来,有的刀还砍中孙权的马鞍,众士兵被山贼的气势吓得惊慌失措。这时也只有周泰激扬振奋,舍命保护孙权,勇气胆量超出常人,孙权身边的卫兵也因为周泰的激励而全力参加战斗。最终山贼被打退后,而周泰身受创伤十二处之多,经过很久才苏醒过来。这次如果没有周泰舍身救孙权,他的性命恐怕不保。孙策深深地感谢周泰,补授他为春穀县长。周泰“宣城救主”的义举,让孙权牢记在心。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5)

(二)周泰身经百战。建安二年(197年)宣城剿匪后,孙策决定补授周泰为春穀县长。建安四年(199年)周泰随从孙策袭击庐江郡皖城刘勋,之后又跟随孙策于江夏大破黄祖。

1.宜春县长。《三国志·周泰传》记载,“策入会稽,署别部司马,授兵。”“还过豫章,复补宜春长,所在皆食其征赋。”意思是说,周泰跟随孙策攻入会稽郡后,孙策任命周泰为别部司马,并授予他兵马。在“宣城救主”之后,周泰补任为春穀县长,再后来周泰又跟随孙策从江夏打到豫章,孙策又补授他为宜春县长。不管周泰在哪个县任职,就将所在县划定为周泰的军赋食邑,即周泰的奉邑。

言外之意是,周泰除了担任春穀、宜春县的县长外,还担任过其他县的县长,这也可以从《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得到证实:建安八年(203年),孙权向西进军征讨黄祖,打败了他的水军。但城堡没有攻破,后方的山寇又作乱。孙权撤军归途经过豫章,派吕范平定鄱阳,程普攻讨乐安,太史慈兼管海昏,韩当、周泰、吕蒙任军政任务繁重的县令、县长。

2.三征黄祖。建安八年(203年)周泰随孙权西讨黄祖,立下战功,但未能攻破城池,而后方因有山贼作乱,孙权不得已而退兵。

建安十二年(207年),孙权再征黄祖,周泰又随从征讨,数有战功,虏其人民而还。建安十三年(208年),周泰在讨伐黄祖之战中再立新功。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6)

3.镇守岑阳。建安十三年(208年)周泰又与周瑜、程普在赤壁抵抗曹操,到南郡进攻曹仁,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建安十四年(209年)荆州平定后,周泰带兵屯驻岑阳。

岑阳古城,在今湖北公安县南一百里,以在涔水之阳而名。据说岑阳古城人丁兴旺,繁华热闹,既是官家必占,望族必争之地,又是军机要塞,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成为屯兵大本营。岑阳古城最终毁于康熙之手。

4.留督濡须。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军进攻濡须,周泰率军前往抵挡。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再次进攻濡须,周泰第二次次率军前往抵抗曹军。曹操退军后,孙权拜周泰为平虏将军,留督濡须,周泰成为第三任濡须都督。

5.封陵阳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袭杀关羽,想要借机伐蜀,于是拜周泰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二、老将周泰担任濡须都督却难以服众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7)

前文罗列了周泰从补录为春穀县的县长后,他参加了庐江战役、江夏战役、赤壁之战,荆州平定后,周泰带兵屯驻岑阳,之后又参加第一次濡须之战,第二次濡须之战,这样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被孙权任命为濡须都督时,其部下朱然、徐盛等将领并不认可,这是为什么,而孙权又将如何应对呢?

(一)周泰担任第三任濡须都督。濡须口指的是濡须山和七宝山之间的水口。濡须山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东关镇境内,临河设关谓东关;七宝山在今无为县黄龙乡境内,临河设关谓西关。两山对峙,形势险要,为巢湖的出口。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如果东吴丢失濡须口,曹魏大军就可以巢湖进入长江,进而攻占牛渚(采石矶),逼近建业(南京),所以,濡须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孙权一面迁都秣陵,一面派兵在东关修筑防御。孙权在濡须山上筑城立东关,在七宝山上建西关,两关对峙,中有石梁,凿石通水,为险关津道。孙权又在吕蒙建议下,修筑形似堰月形的濡须坞。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首次率领大军南下而出濡须,号称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孙权以甘宁领兵三千为前部督,自率七万主力进驻濡须。孙权方的将领周泰也率领军队前来抵挡曹军。第一次濡须之战,曹魏与孙吴各有胜负,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最终曹操北撤。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季,曹操治兵完毕,兴师伐吴,孙权率兵抵御。曹军进入居巢,开始攻打濡须口,第二次濡须之战打响。东吴军队在都督吕蒙、濡须督蒋钦的带领下,奋力抵挡曹军的进攻。东吴猛将周泰又一次率军来到濡须口参战。中郎将徐盛、偏将军朱然也都纷纷前来参战。虽然吕蒙、蒋钦、周泰等人奋勇抵抗,但东吴军队渐渐力不能支。孙权最终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二月退走。三月,孙权派遣都尉徐详前往曹营请降。还不具备大规模渡江条件的曹军,见好就收,退出了濡须一线,还屯居巢。

曹操退军后,孙权拜周泰为平虏将军、第三任濡须都督。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8)

(二)孙权为周泰都督站台。孙权也知道周泰虽然资历丰富,但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而驻守在濡须的朱然、徐盛等将领就不愿意接受新任都督周泰的调遣。朱然和徐盛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他们甚至对孙权讲,周泰怎么配统领我们呢!

为了让朱然、徐盛等将领心服口服,让他们与周泰同心协力抗曹,孙权亲自前往濡须坞,宴请诸将。在宴会中,孙权亲自端酒到周泰跟前,然后让周泰解开上衣,大家都看到周泰上身伤痕累累。孙权每指周泰身上一处伤痕,问周泰这伤怎么来的,周泰都明确地说出这伤痕是哪一场战斗怎么受的伤。

之后,孙权拉着周泰的胳膊,哭着说:“幼平,你为我们兄弟在战场上作战如同熊虎一般,从不怜惜自己的身体,受伤几十处,皮肤如同被雕刻一般,我怎么不能不把你当作我的至亲骨肉,委任你以兵马之重?你是东吴的功臣,我当和你同荣共辱。”次日,孙权还赐给周泰青罗伞盖。

周泰的一生都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身上的刀疤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了,他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虽然周泰不善于用智谋,但是却非常有原则,绝对忠诚上级。朱然和徐盛等将领在孙权的劝说下,改变态度全力支持周泰工作。

周泰在濡须都督岗位上一干就是五六年,到黄初三年(222年)秋九月,曹丕发动第三次濡须之战,朱桓才接替周泰担任第四任濡须都督。

《三国志·周泰传》记载,周泰在黄武年间(222年-229年)去世。或许可能是,周泰的体质已不适合带兵打仗,故只能从濡须都督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在家休养。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9)

三、孙权为何廿年后重提“宣城救主”之故事

孙权为了让朱然、徐盛等将军能够听从周泰指挥,他不得不在濡须大宴众将士,并在宴席上让周泰脱其上衣,露出累累伤痕,并重提二十年前的周泰在“宣城救主”之故事。

(一)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孙权决不会重提“宣城救主”的故事,这是因为这件事对孙权和周泰两人来说都不光彩。这是因为在宣城被山贼攻破县城,孙权被山贼包围厮杀,孙权自己和周泰均有过错。

1.孙权对自己陷入生死危机应,负有领导责任。孙权镇守宣城后,没有尽到一个指挥官应尽的职责:一是在己方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仅仅命令士卒实行自卫;二是主观上过于自信而疏忽大意,没有加强城防工事建设;三是缺乏情报支持,等到山贼冲进宣城县府大院时,孙权才急忙上马逃命,而此时几千人山贼已将孙权团团围住,孙权性命攸关。

2.别部司马周泰没有尽到军事参谋作用,负有直接责任。建安元年(196年),在孙策收得丹阳、吴、会稽三郡之后,十五岁的孙权被任命为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市)县长。孙权欣赏周泰的能力,向孙策请求让周泰在自己身边任职,而此时周泰在军中职务是别部司马。周泰作为跟随孙策南征北战的将领,对于如何镇守宣城,如何剿灭山贼,应该有一整套的作战方案。特别是孙权手下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既不加强城防工事,又没有建立完备的情报系统,甚至山贼冲进了县府衙门将孙权包围起来时,周泰才匆匆赶到孙权身边营救。这不能不说,这是周泰的重大失误。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10)

3.与黄盖清剿武陵蛮夷相对照,孙权在宣城被动挨打,其主要原因就是消极备战、不作为造成的。据《三国志·黄盖传》记载,武陵郡的少数民族(被称为蛮夷)发动叛乱,攻占城镇,于是孙权任命黄盖担任武陵郡太守,前去镇压这些被称为蛮夷的贼寇。当时武陵郡的士兵才五百人,黄盖认为凭借如此少的兵力,难以抵敌贼寇的进攻,便敞开城门,让贼寇半数进入城门,才进行反击,杀死了几百人,其余的都奔走逃命,且全部逃回到村落。接着,黄盖按照“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原则,只诛杀了贼寇的头领,赦免了随从人员。从春到夏,武陵的贼乱全部平定,境内的巴、醴、由、诞等僻远地区的县官也都改变品行,捧着礼物请求黄盖接见,武陵郡境内终于清平。

在平叛山贼之战中,孙权与黄盖两者对比分析可知:(1)敌方情况:宣城的山贼与武陵的蛮夷一样凶残善战,两者不相上下;(2)兵力数量:孙权和周泰在宣城的兵力不足千人,而黄盖在武陵的兵力只有五百人;(3)平叛结果:黄盖通过半年时间武陵全境清平,而孙权和周泰不仅没有平定宣城的山贼,甚至自身性命难保,非常狼狈。

为什么敌情相似,孙权和周泰手中的兵力要多于黄盖,为什么平叛结果却是孙权大败,黄盖大胜?原因有二:第一,军事指挥官孙权和军事行动执行者周泰,在军事能力上远远低于黄盖;第二,也是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孙权消极应对,且周泰并没有在实质上帮助孙权积极备战。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11)

4.孙策对周泰在“宣城救主”所作的评价:事出有因,功过相抵,孙策感谢周泰对自己弟弟孙权的救命之恩,还是补授周泰为春穀县长。为什么以“功过相抵”来评价周泰营救孙权行为?这是因为孙权是镇守宣城的行政首长,周泰受其节制,再加上周泰自始跟随孙策左右,是孙策的得力部将,加上周泰平时办事恭敬认真,因此宣城失误不能完全怪罪于周泰。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军司马一人,比千石”,而“百姓满万户的大县设县令,一千石;中者设县长,四百石;小者亦为县长,三百石”,也就是说,县长要比军司马职级要低。根据周泰由“别部司马”补任为“春穀县长”(“策深德之,补春穀长”)来看,三国时期孙策手下的别部司马地位和待遇,似乎要低于一个县长。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任命相关将领兼任县长、县令或太守,其目的就是解决该部队的军饷问题。按当时的说法,就是以将领所任的所在县或郡为该部队的“奉邑”而已。

(二)孙权廿年之后重提“宣城救主”的故事,不仅不会给孙权带来负面影响,相反却能给孙权带来有多重利益。任何事情都是此一时,彼一时,由于孙权疏忽大意被山贼包围,周泰未有良策只得舍身护主,这些事在孙权没有发达之前,是倒霉的事,而今孙权已是江东共主,此时再次“宣城救主”故事,却意义完全不同了。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12)

1.因为“宣城救主”且而重奖周泰,这对朱然和徐盛等江东将领会产生重大影响。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出兵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朱然在大坞及三关屯备军,阻击魏军通过濡须口,被拜为偏将军。

当时魏军无法攻克濡须坞,于是改走历阳陆路尝试大举转攻横江(并没有攻破横江),徐盛与东吴诸将前往迎战。不料突然遭遇大风,吴军的艨艟战船被吹到敌军岸边,东吴诸将心中恐惧,没有人敢出战,只有徐盛单独率领士兵上岸砍杀敌人,敌军被徐盛吓破而溃逃,死伤甚大。风停后,徐盛率军返回。孙权非常看重徐盛在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史载“权大壮之”。

在第二次濡须之战,朱然和徐盛表现非常出色,可是孙权却任命在战役中没有突出表现的周泰为濡须都督,这让他们心生不服。只不过孙权突然让周泰脱了上衣,伤痕累累的周泰展示在大家面前,再加上孙权将周泰视为救命恩人,朱然和徐盛突然悟到孙权在酒宴上的话外之音,既然孙权把周泰当作“至亲骨肉”,那么自己的所谓战功在孙权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朱然和徐盛只能全力协助周泰,镇守濡须口。

一个君主身边自然会集聚许多能征善战将士,这些将士也一定忠心于自己的君主。可是当自身安全与君主的安危发生冲突时,很多人还是会出于本能选择保全自己,但是周泰则是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孙权,所以孙权厚爱周泰。孙权替周泰出头、站台,不仅展示他与周泰的亲近关系,同时也褒奖周泰的武勇和忠心。

还需指出,周泰身先士卒拼命厮杀的记录十分突出,否则像他这样出身卑微的武人是很难熬出头。从这个角度上讲,孙坚父子用人还是颇有独到之处,换成刘繇之辈用个太史慈都怕被人非议①,那么周泰之类绝无出头之日。周泰能够出人头地,这也是对出身卑微的众将士的极大鼓励,更加激励江东从将士死心塌地为孙权驱使。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13)

2.因为“宣城救主”重奖了周泰,还可以重树孙权的道德标杆。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大战,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赤壁之战后,刘备借得江陵后,其势力逐渐壮大,孙权感到威胁,孙刘两家多次发生摩擦。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孙权双方为解决荆州土地归属问题而达成的划分边界的协议。协议中主要内容为:刘备和孙权以湘水为界,分荆州的江夏、长沙、桂阳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于刘备。湘水划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刘备、孙权双方的矛盾,且双方关系已趋恶化。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爆发第二次濡须之战,曹孙双方不分胜负,曹操自己也有撤退的打算。《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建安二十二年春季,孙权于是遣都尉徐详为使者,向曹操请降。曹操答应了孙权请降的要求,并回答要派遣使臣改善双方的关系,决心重新结为姻亲。当年三月,曹操借孙权“请降”而率军撤回,留下夏侯惇、曹仁、张辽等人驻守居巢。

罗列上述史料就是想告诉大家,自赤壁之战之后,孙权原本是将北方曹操作为自己的最大敌人,而建安二十二年春,孙权却主动向曹操“请降”,并决定重新结为姻亲,成为盟友。这也意味着孙权是要将刘备这位盟友视为“敌人”。其实,在这之前,孙权已经派船接回原先嫁给刘备的妹妹孙小妹。

孙权这种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做法,这当然不利于孙权的道德形象的塑造。而现在孙权想通过重用“恩人”周泰,既有利于孙权树立“倾心竭思”培养贤才的贤君形象,又同时能树立起孙权知恩必报的高大的感恩形象。

有人可能会说,孙权使用周泰就是任人以才,哪有什么“政治秀”?其实,作为政治人物孙权,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他的“政治秀”,况且周泰勇救孙权发生在建安二年(197年),而第二次濡须之战结束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三月,孙权为什么要在周泰救自己之事,过去整整二十年之后的濡须口众将士宴会上,旧话重提,再来一场“感恩大戏”呢?

表面上,孙权自然是要给周泰站台,将周泰扶上“濡须都督”的马上,再送他一程;更为重要的是,孙权要树立自己崇高的道德形象,从而激励更多的江东将士忠心耿耿追随自己。

四、“宣城救主”的周泰,是位英雄却不是“战神”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14)

(一)从神医扁鹊说起。据《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记载,魏文侯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更高明?”扁鹊言道“大哥医术最高,二哥次之,自己最差。”魏文侯好奇道“何出此言?”扁鹊答“大哥治病,常常通过望闻问切,诊断隐患,善于在病害形成之前就能事先铲除病因。可一般人并不知道他的高明,是以大哥声名不显。二哥治病,往往治于病情起初之时,一般人就以为他只能看看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用针刺、用猛药,救人于危重之时,所以大家都以为我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传遍天下。”这就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扁鹊三兄弟的故事,而这故事揭示了扁鹊为何被封为“神医”真谛。

本文主人公周泰正因为有了“宣城救主”之故事,再经过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深度加工,周泰“三番救主出重围”的英雄事迹得到广泛认可,为此有人将周泰与蜀汉的赵云、曹魏的许褚等三人封为“战神”!

周泰、赵云和许褚三位将军,在混战中,能够舍身护主的勇敢与忠义之举值得赞许,但深究起来确有许多未解之谜。

如果周泰能够建议孙权强化防御工程和情报收集工作,那么就有可能不存在孙权被山贼包围起来厮杀的厄运;同样道理,作为承担保护主公职责的赵云和许褚,假如事先的预案做得更具体、更扎实,对主公的危险就有可能少许多,而他们自己的风险也会降低很多。这些“事后诸葛亮”的话,可能会让人讨厌,却还是有一点点道理的!

只不过没有“宣城救主”,周泰的英雄事迹会逊色很多;赵云和许褚的忠义之举,如果少了激烈的“护主”故事,那是多么无趣呀?!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15)

扁鹊因医术高明名垂青史,被尊为神医,而扁鹊的两个哥哥则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无闻,不为后人所知。通常出大事时可以解决问题的人,才能被领导者器重,但那些致力防患于未然的人,犹如扁鹊的哥哥一样会被冷落。

这也使得同为江东十二虎臣的黄盖,他以五百兵力打败几千武陵蛮夷之战绩,没有多少人为他点赞,孙权也没有因此给黄盖升官封爵,而率领近千名士卒却莫名其妙地给山贼包围的周泰,却因为“宣城救主”而得以升官发财、后世留世。

虽然大家都明白“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但是大家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歌颂“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英雄壮举,这可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崇拜英雄有关。可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渴望和平、希望安居乐业的,因此有必要营造一种,为千千万万参与构建“防患于未然”工程的“无名英雄”唱赞歌的氛围,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周泰是英雄,但不是战神。对战争的重视,使人们对战神无比的崇拜。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16)

战神,在中国的传统民间信仰中称“武曲星”,指的是能够掌管人间武事的天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不过中国的战神有两种:一种是神话人物战神,一种是由历史人物演化而来的战神,前者以蚩尤为代表,后者以姜尚和关羽为代表。这些战神都具有三个特点:智慧、勇武、忠义

在古代中国人的心中,战神除了能够守护一方平安外,还拥有勇武的作战能力,能够为作战的军士起到精神鼓舞的作用。而现代人所说的“战神”,主要是指某些将领用兵如神,故军事专家给出了“战神”的四条标准:

第一,战绩要突出。作为一名指挥员,战绩是最主要的,因为战绩是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战绩的指挥员肯定不能称为战神。

第二,善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且自身伤亡较小。一个指挥员如果在兵力、武器装备等方面胜过对手,战胜敌人是正常的,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三,化不能为可能,可以打神仙仗。一个战役很多指挥员都可以打胜的就难以显示水平,作为战神级别的指挥员往往在不可能中抓住敌人破绽从而战胜敌人,这就是神仙仗。

第四,要有困境中的担当。作为战神级别的指挥员必须要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担当,当然这会冒很大的政治风险。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17)

按现代军事专家所说“战神”四个标准来衡量,周泰被封为“战神”的可能不大;而从古代战神应具有的智慧、勇武、忠义等特征来分析,周泰的勇武和忠义完全具备,只不过他缺的是“智慧”。

周泰身经百战,却没有出彩的战绩,更没有以“智”取胜的战例,这是一个遗憾,正因为如此,我对周泰的评价是:

他是一位英雄,但还不是战神!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十八日星期日写于丽水)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18)

注:

①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曾为救孔融而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援。兴平二年(195年),刘繇在曲阿担任扬州刺史,作为刘繇的同乡太史慈到曲阿投奔刘繇。有人劝刘繇可以任用太史慈为大将,以拒孙策,刘繇却说:“我若用子义,许子将必会笑我不识用人。”其实,刘繇心里就是看不起太史慈的寒门出身,能征善战的太史慈只能做刘繇的侦察兵。

②孙盛曰:观孙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意思是说,纵观孙权培养贤才的方法,用尽了心思,以此得到贤才的拼死效力。

③天择杂谈的网文《他为何被称为战神?专家:他符合战神的四条标准》

④除“周泰”“扁鹊三兄弟”图片外,本文图片均由摄影师余媛提供,不胜感激!

周泰综合实力怎么样(拼命三郎周泰是一位英雄)(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