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守护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里,不乏出现了一些璀璨优秀的中华文化经典之作,它们是古代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这些经典古籍,体悟人生哲理,有助于我们修身明心养性。以下是从中选出的十部经典之作,你读过哪几部?

《周易》——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五批(10部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1)

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周易》即《易经》,它是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历代学术思想发展多基于《易经》,它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是汉族文化之根。

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久历众劫而不覆,根源一脉传至今,与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

对我们来说,《周易》可以当作我们的生存宝典和人生指南,研习其中的智慧可以帮我们领略人生智慧,把握时代机遇。

《论语》——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五批(10部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2)

宋代宰相赵普曾言:“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是儒家的奠基之作。它是儒家学派的必读书目,也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必考科目。

仁、礼、中庸是论语中最重要的三个思想,由此“以仁为核心、以和为贵”的思想构筑了中华民族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

研读《论语》,领悟极高明而中庸的为人之道,对于我们的修身处世会有着极大的帮助。

《诗经》——浪漫文雅,纯粹诗意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五批(10部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3)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面貌的方方面面,在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研读《诗经》,欣赏领略其中的诗情雅句,可以助我们提升文情、修身养性。

《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五批(10部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4)

哲学大师冯友兰评价:“游于逍遥,论于齐物;超乎象外,得其环中。”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的汇总,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庄子》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其文构思巧妙、瑰丽诡谲,鲁迅先生曾如此评价: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对于中国文学及其审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读《庄子》,可感天地汪洋之瀚,品人生哲学之美。

《孟子》——心存天下,浩然正气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五批(10部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5)

南宋文学家朱熹曰:“孟子配享,乃荆公请之”。

《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由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所著。它是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及政治策略等,其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仁政、民本等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历朝地治国理念。其文纯粹宏博,雄健优美、气势浩然。

《孟子》长于论辩,习读《孟子》,领略其中辩才,可精进自身辩证思维能力;欣赏行文所提倡的浩然正气,可开拓心胸,对于个人的修身处世有着极大的帮助。

《史记》——观天识人,察古知今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五批(10部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6)

鲁迅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并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内容丰富,文笔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等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读《史记》,不仅可以更了解历史,通过对历代人物及时代变迁的描述,它为我们揭示出历代兴衰更替之道及成败祸福的千古不易之至理,参悟蕴含其中的内理,可拥有敬畏天道的超然之心。

《道德经》——悟天之道,明人之德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五批(10部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7)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内容涵盖哲学、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后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哲学、政治、科学、文化等有着深远重要的影响。

《传习录》——知行合一,修心养性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五批(10部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8)

“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 ——《四库全书》

《传习录》记载了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由王阳明的门人弟子整理编撰而成。《传习录》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传习录》阐述了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等心学思想,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

在飞速发展、欲望膨胀的当下社会,研读《传习录》可帮助我们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

《孙子兵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五批(10部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9)

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由春秋时期吴国孙武所著,是中国现存最早、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是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

《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在此基础上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为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

《孙子兵法》拥有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及变化无穷的谋略战术,在现代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探讨其中韵味,可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开拓思想,使我们办起事来多几分智慧,少走些弯路。

《六祖坛经》——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五批(10部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10)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六祖坛经》:“我不大懂佛经,但觉佛经与佛经是有区别的,有上层的佛经,也有劳动人民的佛经,如唐朝时六祖(慧能)的佛经《法宝坛经》(《六祖坛经》)就是劳动人民的”。

《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经典著作,主要记载六祖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由其弟子法海集录。《六祖坛经》在整个中国哲学思想史、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佛教著作被尊称为“经”的,仅此一部。

《六祖坛经》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一部纯粹而上乘的大智之作。书中所言皆为般若之智和禅宗妙谛,其中心思想提倡“见性成佛”、“即心即佛”的佛性论和“顿悟见性”的修行观。80经中字字句句都妙意无穷,值得一再玩味,体悟不尽。

读《坛经》,是一条修心之路,谛听其中精妙,有益于清心、明心,对于提升人生幸福感有着极好的作用,这亦是佛法的精髓所在。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长木,希望我的文字能帮您进一步了解这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