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蛋蛋妈(爸妈进化论主笔)
今天是女儿10周岁生日,却因为疫情不能外出,不能聚会,生日仪式草草了事,仅仅从楼下超市买了一份小蛋糕,以示父母没有忘记。
但年前女儿就开始策划张罗生日聚会,还列出聚会的详细流程,时常幸福满满地幻想当天的精彩和幸福。
没有五彩的气球,没有好玩的游戏环节,没有小伙伴的祝福,也没有生日礼物,女儿很是伤感,晚上只见她默默在画画,一副生日蛋糕的彩铅画。
老母亲看了后,心里非常内疚。
很多孩子都很重视这些特殊而意义非凡的日子,他们希望能有小小的庆祝仪式,体现自己被父母关注着,深爱着。
的确,足不出户的假期,苦闷的学习,懒洋洋的情绪,在最值得期待的日子里,如果加入一点惊喜和小确幸,生活就会变得闪耀和值得回忆。
但中国青年报曾做过调查:
74.3%的人感觉国人仪式感淡漠。
66.0%的人认为是因为“社会节奏加快,无暇顾及”;
61.5%的人将其归结为“仪式教育缺乏,不了解仪式的内涵”;
47.7%的人觉得“现在的仪式过于死板,只是走走过场”;
45.9%的人认为“各种仪式太多了,无暇顾及”。
仪式越少,孩子会越孤单,幸福感也会越少,在仪式感中成长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特点。
01幸福的童年
上次看到女儿的美术老师,平时工作培训都很忙,她女儿果果生日那天,尽管已经下班很晚了,依然不忘记给女儿一个很浪漫很梦幻的生日惊喜,只见果果期待地照在车边,当车子后备箱缓缓打开时,五彩气球和彩纸,梦幻的垂幔,精致的蛋糕,华友粉红的芭比……果果满眼都是惊喜,兴奋的手舞足蹈。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快乐更重要。
那一刻,妈妈也是欣慰和满足的,因为父母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不过是孩子健康地快乐着。
一网友说,她自己向来都是粗燥过日子,对仪式感没有什么概念,当有一天了解他哥哥的学校情况时,彻底改变了她原有的想法。
“哥哥所在的一所国际学校, 自创了五个孩子们独享的节日,分别是:冰淇淋日、联合国日、毛茸茸玩偶日、睡衣日和间谍日。
冰淇淋日:孩子穿上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的颜色的衣服,并且每一个孩子可以获得一份和自己衣服颜色一样的冰淇淋;
在校的学生,不分年龄,不分国界,不分肤色,都积极参与到节日的组织和分享中来。孩子们在参与节日中看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关爱,收获了朋友间的纯洁和友善,也体验了生活的五彩斑斓,从而对生活无比的向往和热情。
02认真的态度
有人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仪式可能会存在“安慰剂”效应,仪式能够改变人们的态度和信念,进而影响实际的参与意向和行为表现。
比如在音乐之都奥地利,父母带孩子去听一场音乐会之前都会让所有人穿上礼服,临行前告知入会仪式等,在听音乐会过程中,孩子们就会格外专注和用心,并且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疫情之下,教育厅全面发出“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后,大小朋友们纷纷在家面临上网课,但是上网课的环境和心态不同在校时期,所以导致很多孩子听课不认真,不专注,不持续等情况。
重庆一家长,为了孩子创造上学仪式感,用一个房间当教室,制作班级牌贴门上,还用上了投影仪,”在家是换了一种方式学习,为了能够让她安心学习”,孩子也表示:“跟学校学习差不多”,妈妈和孩子在仪式感满满的前提下,都感觉网课效果良好。
还有的学校要求上网课时,小学生依旧要系红领巾,穿校服,晨读等,这样的仪式感就是让孩子有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
深以为然。
女儿上网课第一天,为了不让同学和老师看到自己穿着家居服的摸样,心安理得把手机摄像头关闭了,上课互动讨论环节,也是一会吃块零食,一会去喝杯水,当发现这一现象,后面每天上课前,我就要求孩子早早起床,认真洗漱,早饭完毕,开始晨读等待进入状态,设备也由手机换成电脑,如此一来,孩子明显比较专注,思想不开小差,学习效率也大大提升。
孩子带着仪式感上课,就会自发强调身临学习之中,从而有意或无意中就会约束自己的言行。
一个幼儿园的小女孩刘若熙,哭着要穿园服写作业:“穿了这身衣服,就像老师在跟前一样,坐有坐样,站有站样,学习有学习样”,“不穿,就写的慢,没得劲儿了”。
仪式带给孩子的是神圣和庄严,让他们学会认真做事,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
网上有人对仪式的价值做出这样的投票:
除了仪式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仪式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具有教育教化的作用。
有仪式的生日,教会孩子快乐,感恩和爱的能力;有仪式的学习,教会孩子认真,敬畏和执着。
一位小学生写作业的“仪式感”爆红网络,每次写作业都要给自己唱歌打气,这段说唱节奏感很强,小朋友手舞足蹈,透过背影都能看出孩子打鸡血般的学习状态。
每天起床第一句:“先给自己打个气,我要做完这些题,书本书本看看我,我每天都在努力,要努力呀要努力,要让老师看得起。”
一位心理专家说,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仪式感,暗示你必须要认真地去对待这件事。
03阳光有爱的性格孩子都是自带仪式感的。
生活中经常发现每次让孩子参与准备节日,帮忙裁剪,粘贴时,孩子们总是忙得不亦乐乎,俨然就是个小小策划家和指导家。
在参与中,他们的幸福来自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网上曾有一款很受母婴育儿达人大V们欢迎的好物《10岁前和爸爸要一起完成的100件事》。
如:一起学做一道妈妈最爱吃的菜;
制定一个压岁钱使用或理财计划;
了解人体每天必须的营养物质;
爸爸分享一个儿时和爷爷的故事…….
在爸爸陪伴孩子的时光里,100件事情,100个小格子,每一次打开都是最值得孩子期待的,每一次打开也都是欢声笑语的,每一件事完成也是给孩子童年多增添一笔色彩,100件事完美组成了孩子幸福而珍贵的童年,而拥有幸福的孩子一定是阳光有爱的,他们会更加健康,更加善良去看待这个世界。
9月开学的第一天,一家幼儿园为孩子和家长们准备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入园仪式。
幼儿园的大门是气球拱门,取名“聪明门” ,寓意踏入幼儿园大门都将成为聪明可爱的小宝宝。
继续往里走,会陆续看到寓意“一鸣惊人”的一面鼓和两个木棒,寓意“平平安安”的一盘苹果和寓意“大吉大利”的一盘橘子,最后会呈现棒棒糖花束,寓意“学习棒棒,身体棒棒”!
图片来源@致远妈咪
感受如此用心和有爱的入园仪式,孩子们一定是兴奋的,重视仪式的老师们也一定会教出生活有阳光,心中有大爱的孩子。
生活中,对于仪式不屑一顾,认为是矫情,麻烦,不实用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多半是不善交际,不善于表现自己,对生活敷衍了事、平淡无趣的人,这样的孩子又怎能拥有一个趣意盎然的生活?
04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让孩子在仪式感中成长,不用太费周折,也不需要重金铺垫,只要家长用心就好了。
《时代周刊》里说,孩子们都喜欢不期而至的惊喜,但对可预测的,能期盼的家庭活动更是记忆深刻。
所以在家庭的日常小事中就可以创造仪式:
比如,出门前的拥抱,睡前的晚安,每天保质保量的陪伴;
不缺席孩子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时刻,如比赛演出,家长会,亲子活动,颁奖典礼等;
特殊的日子给予孩子一份祝福,一份心意,一份惊喜。
在平凡的生活中制造仪式感,正是为了体会到生活中不易察觉的乐趣,让生活成为更好的生活,孩子也会更加珍视人生和热爱生命。
作者简介:蛋蛋妈,富书专栏作者,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80后的宝妈,家有儿女,在文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