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1948年派飞机接北大教授(卢沟桥事变之后)(1)

华北事变之后,日本已经不再满足于对我国的蚕食。他们看到了国民政府的腐败与羸弱,寄希望于一战而胜,将中国变为自己的殖民地。1937年7月7日,做好了准备的日本已不耐烦寻找别的借口,还是施展日军失踪的闹剧,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就此引发了卢沟桥事变。

针对日军的侵略行径,国内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主流的声音认为,日本亡我之心不死,必须誓死抵抗,才能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另一种声音却另辟蹊径,以汪精卫,周佛海,陶希圣,胡适为代表的主和派认为,中日实力相差太大,一旦开战,中国必败,必须对日和解。日后,这一派人物大多践行自己的“理想”“曲线救国”,加入了汪伪政府,为日本人效力,除了胡适。

胡适1948年派飞机接北大教授(卢沟桥事变之后)(2)

卢沟桥事变后的几天的1937年8月5日,胡适与陶希圣相约共同拜访陈布雷,并通过陈给蒋介石送了一封信。信中建议:“决战之前作最后之外交努力”“放弃力所不能及之失地,而收回并保持冀察之领土行政完整”。信后还附了一份胡适亲笔写的条陈,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承认伪“满洲国”和平解决华北问题,调整中日关系,消除两个民族的敌对心理,从而求得长久之和平。

条陈中提到“在左列条件之下,可以承认东三省脱离中华民国,成为满洲国”条件分别为:

1、东三省人民可以自由选择国籍;

2、东三省境内的中华民国人民享受居留、经商、购地的自由;

3、东三省境内人民应有机会做到自治独立的宪政国家;

4、如果满洲国国民以公投恢复中华民国统治,他国不得干涉;

5、热河省归还中华民国,作为非武装区,由中华民国任命官员;

6、山海关到独石口之长城线由中华民国设防守御。

附带的条件还有,日本放弃在中华民国领土内的一切权利等。

蒋介石在看到他的条陈之后,断然说,是绝对不可能的,是绝对办不到的。相比于蒋介石的给面子,参谋总长程潜就没那么客气了,大骂“胡氏为汉奸,语殊可笑。”

胡适是汉奸吗?从他之后的表现来看,并非如此。他只不过是当时一些被日本侵略者吓坏了的知识分子的代表而已。这些人想用暂时的妥协来换取短暂的和平以及追赶的时间。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幼稚而天真的。

胡适1948年派飞机接北大教授(卢沟桥事变之后)(3)

他们的思想甚至还不如百年前的古人。苏洵曾在《六国论》有重要的论述: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毛泽东也说过,以都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当时,中日之间在军事,资金,科技方面确实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些被胡适们看在眼中。他们也只看到了中日之间的差距,而并没有看到每当中华民族面临危机时,我们所能爆发出的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是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屈的精神所支撑,这一点是日本方面在其他方面的优势所不能填平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今如此,概莫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