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九如巷张家的四个女儿,叶圣陶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张家四女中的长女——张元和的故事。

在说之前,先说几句关于她父辈的故事。

张家祖籍合肥,曾祖父是张树生,曾任两广总督和代理直隶总督,父亲是张武龄,后改名张冀牖,虽然出生在衣食无忧的大地主家庭,身边有不少赌钱、抽大烟、娶姨太太的,但是张武龄却出淤泥而不染,十分痛恨这些世家子弟的做法,一生都烟酒不沾,并且也不玩纸牌。为了子女不受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张武龄携带自己这一支离开合肥,最后落脚于苏州,并且张家很快就成为了当地的“名门”。

真正的大家闺秀民国(她是民国真正的大家闺秀)(1)

张武龄

张武龄酷爱读书,苏州的大书店每次都会把新进的书籍捆扎好送到张家,这种“量贩式”买书及读书的方式令张家显得与众不同。

有这样的父亲,子女的教育想必是不会差的,张武龄十分重视子女教育,该做的规矩做好后,放任子女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没有任何束缚。在给女儿起名字的时候就能看出这位父亲的与众不同,张家的四个女儿名字都带“腿”,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允和曾说,爸爸希望他的女儿能够迈开健康有力的双腿走向社会,四个女儿也确实做到了。

真正的大家闺秀民国(她是民国真正的大家闺秀)(2)

张家四姐妹 右一为张元和

张武龄共有两任夫人,第一任夫人共生了四个女儿五个儿子,第二任夫人育有一个儿子,张元和是这十个子女中的长女,从小就备受宠爱,她和祖母同住,有很多先进的小玩具。但元和并没有恃宠而骄,作为长女她十分有长姐风范,端庄沉稳,是真真正正的大家闺秀。

真正的大家闺秀民国(她是民国真正的大家闺秀)(3)

张元和

因为父亲爱好昆曲,四姊妹从小就开始学昆曲,有专门的老师教她们识谱唱曲,元和有表演天赋,在学习昆曲时就数她最认真,所以四姐妹中她的昆曲是最好的,并且也终身从事昆曲行业,八十多岁了还登台表演。

真正的大家闺秀民国(她是民国真正的大家闺秀)(4)

老年张元和

元和生的端庄秀丽,在大夏大学念书时候,因为生的漂亮文采又好,被誉为“大夏皇后”,追求者众多,但最终她的红娘是昆曲,昆曲冥冥之中让她与昆曲大家顾传玠结识。

当时顾传玠可是红透了上海滩,与现在粉丝追爱豆情形类似,每次顾传玠开演,底下都坐满了人,因为长得英俊潇洒,也是很多女孩子的闺中梦里人。

真正的大家闺秀民国(她是民国真正的大家闺秀)(5)

顾传玠

爱好昆曲的元和自然也是崇拜顾传玠的,她和二妹张允和给顾传玠写了一封信,希望当时在上海大世界开演的他能加演“拾画叫画”这一折,顾传玠很快就回复,并真的加演了,这让元和激动不已。

七年后,顾传玠考进金陵大学读农学,和元和的弟弟宗和、寅和成为了大学同学。因为张家子弟都喜欢昆曲,所以三人迅速结成了好友,顾传玠时常来九如巷张家串门,张元和后来回忆曾说:“他来的时候,如果我正在学戏,一定立刻打住。”小女儿的羞涩溢于言表。

但真正令两人定情的,还是那场昆山救火会义演。

元和一听说顾传玠会参加义演,立马就告诉父亲,张武龄最爱看顾传玠演的《见娘》,但当时顾传玠已经很久没有登台表演了,“父亲雇了汽车,带宗弟、寅弟、寰弟、宁弟及宁弟的家庭老师等,浩浩荡荡到昆山来欣赏昆剧。”

在义演中,元和也登台表演,在戏里扮演小生。顾传玠则扮演了《惊变》中的唐明皇和《见娘》中的小官生王十朋,因为很久没有上台,有些疲累,在加演《太白醉写》时候,上台前顾传玠在台下背诵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突然他卡住了,元和情不自禁接了句:“一枝红艳露凝香……”

真正的大家闺秀民国(她是民国真正的大家闺秀)(6)

但这样一份爱情,却是不被父亲以及世人所祝福的,一个是名门闺秀,一个是唱戏的“下九流”,就算唱得好被人尊称一句老板,也不能改变戏子的身份,在那个时代,二人身份地位极其悬殊,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悬殊使得张元和左右为难。

当时正值抗战,二妹张允和写信让在苏州的张元和尽快到四川与家人团聚,但张元和在犹豫,当时顾传玠在上海,上海和四川离得很远。

她回信给张允和:“我现在是去四川还是上海一时决定不了,上海有个人对我很好,我也对他好,但这件事是不大可能的事。”

张允和这样回信:“此人是不是一介之玉?如是,嫁他!”

二妹的回信给了张元和勇气,1939年4月,张元和与顾传玠在上海大西洋餐厅举办了婚礼。

真正的大家闺秀民国(她是民国真正的大家闺秀)(7)

真是一对璧人

因为娘家人远在四川,张元和邀请了自己的恩师、父亲的挚友胡山源作为介绍人,显然,张元和内心是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拥有正常的婚礼流程的。

真正的大家闺秀民国(她是民国真正的大家闺秀)(8)

结婚的这一年,张元和32岁,这在现在也算是结婚比较晚的了。各大新闻头版的说辞都是”张元和下嫁顾传玠“,但是两位新人内心依旧十分甜蜜。

真正的大家闺秀民国(她是民国真正的大家闺秀)(9)

婚后,两人很快就生下了一儿一女,日子平淡而和顺。张元和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家闺秀,全心全意地站在丈夫身后支持着丈夫。顾传玠后面一直没有登台唱过戏,他尝试炒股、做经理人,但是都没有什么水花,似乎除了唱戏,他并没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1949年初,顾传玠尝试涉猎农业,比如养奶牛、养蚕等,但计划也都夭折了。不知道什么原因,顾传玠坚决要离开大陆前往台湾,张元和虽然不能理解,但依旧顺从地跟随丈夫前往台湾。

1965年,顾传玠患肝病在台湾逝世,张元和随后前往美国,投靠自己的妹妹充和。

在美国,张元和积极推动昆曲的传承,她办曲社,培养昆曲接班人,并在80岁高龄的时候还出演了《喜福会》。也正因为她的推动,昆曲成为首个"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真正的大家闺秀民国(她是民国真正的大家闺秀)(10)

喜福会剧照 左一为张元和

《合肥四姐妹》的作者金平安曾在书中说道:“顾传玠去世三十五年来,元和对他的感情始终没有改变。她从来不会在背后说丈夫的坏话,而且她也从来不谈夫妻之间的私事。她提到顾传玠时,多半与昆曲相关。

所以有人说,张元和爱的不是顾传玠,而是昆曲,两人的感情过于平淡,缺少了一丝烟火气。

斯人已逝,不可妄自揣测,但不可否认,是昆曲使两人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结合有昆曲的因素。有时候顾传玠一句低声吟唱,一个利索的后空翻,都使得日子平添了许多乐趣。

真正的大家闺秀民国(她是民国真正的大家闺秀)(11)

顾传玠和张元和

2003年9月,96岁的张元和在纽约病逝。不知这位九如巷张家大小姐在弥留之际,是否还在低声吟唱着昆曲呢?

确实,张元和的一生一直是属于昆曲的。她没有离开过昆曲,从来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