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后10年内约有30%~40%的患者至少出现一种并发症,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正常人的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多少?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正常人的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多少(血糖多少是高血糖)

正常人的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多少

糖尿病

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后10年内约有30%~40%的患者至少出现一种并发症。

在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1200万,合并脑中风者500万,合并冠心病者600万,合并双目失明者45万,合并尿毒症者50万。

因此,医生们呼吁,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好血糖控制,预防并发症。

许多患者认为,治疗糖尿病是医生的事情,自己只要负责吃药就行了。仅仅依靠医生的力量是有限的,应对糖尿病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更需要糖尿病知识的普及。

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要身体力行,从自我教育、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五个方面做好自我管理,将每天的血糖都控制好。

血糖平稳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01

高血糖

我们每天的活动能量都要靠血液中的葡萄糖来提供。健康的机体可以维持血糖的平稳,令我们每天的工作生活充满活力。但是,现代人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破坏了身体协调机制的“开关”,内分泌代谢素乱造成血糖超出正常水平,危害身体健康。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应在6.1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毫摩尔/升以下,超过这个范围即高血糖;当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对于已经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血糖控制目标是:空腹血糖在3.9~7.2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应≤10.0毫摩尔/升。

大部分时候,我们基本感觉不到高血糖对身体的破坏。高血糖每天一点一滴地侵蚀着我们的器官、血管和神经,当我们真正感受到痛苦时往往为时已晚。

微血管系统如果受到损害:伤害到视网膜,最后眼睛就会失明;伤害到肾脏,将导致尿毒症。大血管系统就会发生动脉硬化,心脏与大脑都将受到损害,最终罹患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而死亡。

如果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我们就会感觉皮肤瘙痒,肢端麻木,浑身不舒服,最终全身莫名疼痛,彻夜难眠。以上说的这些都是属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当血糖太高时(达到33.3毫摩尔/升或更高),人体就如被“急火”烘烤,体液大量流失,在瞬间就会发生昏迷甚至死亡,这种情况叫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属于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来势凶猛。

02

低血糖

人体内的“稳糖开关”损坏之后,不但会出现高血糖,也容易出现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是指血糖3.9毫摩尔/升以下。

低血糖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但有些老年人低血糖往往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如嗜睡、意识障碍、偏瘫、抽搐、昏迷等。

而有时,老年人的低血糖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一些轻度不适可能也会被老年人当成是其他状况,低血糖就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大脑,使老年人变得健忘、意识不清,最后发生各种严重的脑部并发症。

有时候,低血糖比高血糖还要可怕。严重的低血糖可以在短时间内让糖尿病患者浑身无力,发生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专家建议:

对于幼儿和老人,以及脆性糖尿病等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血糖控制不用过于严格。

03

糖尿病的治疗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病人教育、血糖监测。

饮食治疗通过减少能量的摄入来控制血糖水平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常常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药物有一定副作用和局限性。

常用的一类降糖药物:一方面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另一方面,使受损的胰岛进一步超负荷工作,类似于“疲马加鞭”,其结果是加速了胰岛功能的衰竭,导致患者提前使用胰岛素治疗。

另有常用的药物如:阿卡波糖、二甲双胍通过延缓糖的吸收或者通过抑制肝脏输出葡萄糖来降低血糖,并没有把多余的血糖排出体外或者消耗掉。

与药物降糖不同的是,运动不仅加强脂肪和糖的代谢,增加葡萄糖转运体的数量,还能增加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量,使肝脏和肌肉摄取葡萄糖量增加。

肝、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度升高、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增加,胰岛素抵抗改善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运动的保护作用对易感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肥胖人群中表现更强。

早期的糖尿病人通过合理的饮食指导和科学的运动治疗(6~24个月)完全有可能恢复正常。

同时也发现,对于中晚期患者合理的饮食结合运动治疗可以减少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用量。

此外,运动还有其它的治疗作用如降血脂,降血压、提高心肺功能、调节免疫、增加骨密度等。

重在科普知识传播,侵删

文章来源:心肺康复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