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毫无疑问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和美国对抗四十多年的超级大国,一夜之间说倒台就倒台了。直到今天,包括现在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都把这个事件看作是“20世纪最重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一个流行的阴谋论说法是,苏联的突然解体有美国中情局的黑手在背后操纵。这种说法在俄罗斯民族主义者那里十分流行。在俄罗斯的网络上,甚至有的时候在主流电视节目中,都能听到这种声音。当然,离奇的阴谋论总是吸引人眼球,但并不靠谱。不过要是退一步说,美国希望苏联垮台,这种看法应该是普遍为公众接受的。
其实美国当时根本不希望苏联解体,甚至想方设法弥合苏联内部的矛盾,延长苏联存在的时间。这个观点是不是很惊人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美国竟然不希望自己的头号敌人苏联倒台一般认为,苏联解体的标志是1991年12月25日,也就是圣诞节那一天,当时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辞职演说,宣布苏联不再存在了。当全世界的人通过电视转播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大家都很震惊,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怎么说倒闭就倒闭了呢?
这种人心浮动、传言乱飞的时候,如果有一个权威的声音出来解读,往往能够俘获大多数吃瓜群众,让他们觉得,嗯,有道理,是这么回事。在苏联解体这个事件里,扮演这个权威解读角色的是当时的美国总统老布什。需要说明一下,布什总统前面加了一个“老”字,是因为他有个儿子也当了美国总统,后面我们也会提到,习惯上叫做“小布什”,来区分两者。好,当时老布什在电视转播完戈尔巴乔夫的演说之后,马上就进了电视直播间,为美国人民解释苏联的红旗为什么倒了;几个礼拜之后,他又发表了正式的国情咨文,分析这一事件的原因和今后的局势。
老布什的基本观点,构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一个解释,那就是: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国在冷战中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在长达四十多年的美苏对抗中,苏联最终刚不过美国;美国人民的价值观胜利了,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将要诞生,这个新的世界秩序将由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也就是美利坚合众国来主导。
表面上看起来,这个解读可以说是非常合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阵营一直在冷战,陷入了核威慑状态。在局势特别紧张的时候,例如说古巴导弹危机,冷战几乎要转变为“热战”。对那些年生活在这种对抗阴影下的美国人来说,核警报演习是生活的一部分;对苏联来说,军备竞赛也使得经济不堪重负。因此,苏联最终倒台,冷战以美国的胜利告终,顺理成章。
但是冷战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就已经结束了,因此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不是一回事。在苏联濒临解体危机的时候,美国甚至还想办法挽救苏联,希望苏联能够继续存在下去。通过档案材料发现: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发生冲突、最终濒临解体的时候,美国的态度一直是希望保全苏联。
虽然苏联常常被人简单理解为俄罗斯,但俄罗斯其实只是苏联包含的一个国家。作为一系列国家的集合体,苏联总共有十五个加盟共和国,而在这些共和国中,有一些是二战后受武力胁迫而并入苏联的,有着很强的离心倾向。比如说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这三个国家,在苏联解体前一年就宣布脱离苏联独立。而当这三个国家寻求美国承认时,美国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华盛顿方面担心自己的正式表态,会鼓励其他共和国的独立倾向,导致苏联分崩离析。美国最大的担心是,支持独立运动很有可能导致苏联内部的暴力冲突,削弱苏联中央对核武器的管控,而核武器安全一直是美国当时的首要议程。白宫一位高官后来直白地表示:我们希望看到苏联平稳地衰落,但是我们不认为苏联会解体。换句话说,苏联快速解体,当时美国高层也没有想到,更不用说阴谋干预了。等局势发展到1991年9月,乌克兰这个苏联第二大的加盟共和国也希望脱离苏联时,美国就明确表示了反对。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美苏的对抗状态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为什么美国会坚持一个统一的苏联更符合其国家利益呢?一个大敌人内部分裂成许多小敌人,难道不是更容易各个击破吗?冷战在1989年就结束了,而白宫后来竟然悄悄地改了口径。
史料显示,最早到1989年,冷战已经基本缓和,美苏两国开始寻求互信和合作关系。到1991年7月份,两国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那就是《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签订。这个条约很厉害,要求削减核武器总量的30%,苏联洲际导弹的50%。如果双方都信守承诺的话,那就意味着苏联的核武器从此不再是美国的大威胁了;相反,如果苏联内部分裂,核武器扩散,导致多个共和国都持有核武器的话,那么美国反而要头疼了。
有趣的是,关于这件事,白宫在苏联解体前后的说法完全不同。解体前,白宫的文件里把1991年布什访问莫斯科的峰会说成是“冷战后首次峰会”,然而解体之后,布什的演讲就换成了胜利者的口吻,他告诉美国人民:我们终于赢了,苏联垮台了,核战争的阴影已经过去了,我们的孩子再也不用像我们一样生活在一个担惊受怕的时代啦。
那么老布什为什么要改口径呢?因为马上又要总统选举了。苏联这个宿敌突然解体,而且时间点就在老布什第一届任期即将结束、寻求连任的时候,不论其真实原因是什么,老布什的竞选团队都迅速地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当作本届政府的功劳和竞选的筹码。当然,戈尔巴乔夫是很不满意的,因为这种说法剥夺了他和布什联手结束冷战、给世界带来和平的一半功劳,但是下台之后,他的声音也无足轻重了。据说,老布什私下里对戈尔巴乔夫说不要在意我在总统竞选的时候说的话,戈尔巴乔夫只能表态说,竞选中这么说说是可以的,但是美国人民千万别当真了,因为这是一个大大的假象。
乌克兰独立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之前一般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军备竞赛失控、经济下滑、民主运动、意识形态破灭等等,这些原因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暗示苏联的解体有着内在的必然性。强调高层政治博弈中偶然因素所起的作用,换句话说,苏联并不必然会解体。毕竟,苏联解体并不是自下而上的,街头既没有抗议的人群,也没有爆发流血冲突。联盟的解散,是几个加盟共和国的领袖在会谈中因为谈不拢而决定的,甚至当时另一个主要加盟国白俄罗斯的领导层,都没有想到事态会发展到完全不要联盟这一步。
那么到底为什么在1991年12月时,苏联各共和国的领导之间斗争到了如此激烈的程度了呢?这个要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说起。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在苏联启动了一系列激进的政治经济改革,其中有一项就是引进选举机制,允许各共和国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国的领导人,这导致了苏联中央和加盟共和国政治精英之间权力的消长变化。很多政治学研究表明,中央和地方分权关系的改革,常常会导致一系列重大变化。在苏联的例子里,改革主要集中于苏共中央和各共和国之间权力、利益和义务的重新划分,这个界定过程相当于各方重新圈地,或者说是洗牌,往往伴随着比较激烈的政治博弈。
在苏联,1990年之后,各共和国自己选举出来的政治精英实力越来越强,开始向中央要求更多主权和利益。比如说,他们希望得到各共和国领土内自然资源的分配权,还希望能够自主决定给苏联这个联盟多少预算;另外,在军队、国家安全、对外政策、人事任命等方面,他们都希望打破原来的规则,重新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除了高层的斗争之外,各国人民的民意也导致了各共和国对联盟的离心倾向。民主选举的特点,就是领导人的决策受到选民民意的影响。在当时的各加盟共和国中,有些国家的人民想要独立的呼声特别强,不愿意负担联盟的重担,比如说乌克兰。乌克兰独立运动的支持者认为,苏联中央只是掠夺者,独立出去才有更好的发展。乌克兰的政治精英们与中央的嫌隙也很深。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就在乌克兰境内。虽然核电站的掌控权在莫斯科手里,但乌克兰当局却要全权应对灾难后果,这个确实是换谁谁都不乐意。
而戈尔巴乔夫作为当时的苏联总统,做出了很多努力来维系联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提出了一个新联盟协议,来理顺中央和共和国之间的权力关系。这个协议在保证中央掌控军队和国家安全的情况下,放了很多权给加盟共和国,所以得到了不少共和国领导人的支持。大家原本都同意在8月20日那天签署,如果这个新联盟协议真的被签署了的话,或许历史就会沿着不同的轨道前进了。那么后来发生了什么呢?那就是反对派们软禁戈尔巴乔夫的八·一九政变。原来,这个协议还有一项规定,那就是重组中央政府,把反对戈尔巴乔夫的一些强硬派赶出去,正是这项规定逼迫反对派们行动起来阻止协议的签署。政变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从政变到12月底这四个月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最终决定了苏联的命运。
在这些事件中,最重要的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崛起。
作为共和国的总统,叶利钦在政变之前的权力小于苏联总统和苏共戈尔巴乔夫,但叶利钦是一个充满领袖魅力的人,反对政变者的斗争给了他机会充分展现领导才能。他颁布法令,宣布政变违法,号召人民上街示威,想方设法赢得西方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他在军队和官僚机构中建立了权威。当政变者的军队最终撤离莫斯科的时候,他成为了前所未有的关键人物。戈尔巴乔夫没有想到,虽然叶利钦把他从政变者手上搭救了出来,但是他却变相地被这位英雄架空了。叶利钦利用政变之后的权力真空,在人事任免、组织基础、俄罗斯经济自主权问题上,想方设法与戈尔巴乔夫争夺权力,渐渐成为了莫斯科掌控全局的核心。
叶利钦崛起带来的后果是,乌克兰领导层的独立倾向更强了。乌克兰当时的政治精英们不喜欢叶利钦,也不喜欢以他为中心的这么一个新中央,在他们看来,这个新中央在想方设法从联盟中夺取权力和资源,对乌克兰没有什么好处。乌克兰本来的离心力就比较强,这下更不想继续留在苏联了。当时,其他共和国领导人虽然对未来的改革走向并不确定,但觉得削减苏联中央的权力,维持一个比以前松散的联盟,还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问题的关键在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愿不愿意继续作为一个国家共同存在下去,要是这两个苏联最大的加盟国都离开了,那么其他国家留下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短短的四个月,是苏联未来局面最摇摆不定的四个月,谁都没有想到,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分家”来得那么快。
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对是否脱离苏联这个问题举行了全民公投,结果令人震惊,90.32%的选民支持独立。当乌克兰拿着公投结果去和俄罗斯谈判的时候,俄罗斯也正处在举棋不定的十字路口。当时俄罗斯正在考虑采用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这意味着俄罗斯将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独善其身是最紧迫的需求,联盟的将来怎么办都是次要问题。
于是,1991年12月8日,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的秘密会晤中,尽管叶利钦试图说服乌克兰总统留在联盟之内,他的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既然流水无意,落花也不是很有心,二人决定解散苏联。而其他国家领导人,因为不能接受一个由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没有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苏联,别无选择,只能同意联盟就此解散。令人唏嘘的是,当时不在会场、也已经不在权力核心的戈尔巴乔夫,浑然不知自己统治的国家就这样不存在了。
美国对苏联解体形成的错误认知,给美国自己也带来了灾难
苏联解体给美国带来的第一个灾难,你可能想象不到,那就是九·一一事件。
说到这个,必须从1991年苏联答应美国取消对古巴和阿富汗的援助开始。此前,苏联在阿富汗扶植了一个亲苏政府,但随着苏联政局动荡,再加上八·一九政变,苏联失去了推广意识形态的实力,美国便趁机提出,要苏联从1992年起停止对阿富汗亲苏政府的援助。失去了苏联政府的援助,当时的阿富汗亲苏政府很快就倒了台,使得阿富汗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在军阀混战了好几年之后,塔利班攻入了阿富汗,掌握了政权,并建立了稳定的统治。塔利班虽然结束了阿富汗国内的混乱,却没有给美国带来同样的和平,相反,塔利班势力的扩大,给美国本土带来了九·一一事件这么一次自从珍珠港袭击以来最严重的创伤。不得不说,这是当年美国外交政策里一项谁都想不到的结果。
苏联解体给美国带来的第二个灾难性后果也在中东,那就是伊拉克战争。
我们前面说到,老布什为了连任总统,将苏联政局的戏剧性变化都归到了自己头上。既然美国成了冷战的最后赢家,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自然而然就把自己想成超级英雄一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美国需要承担起新的任务,那就是和邪恶作斗争,维护全世界的自由,把民主带给全世界。在后来几十年中,这种膨胀和自大深深贯彻到了美国国际政策中。有意思的是,把这种自大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代表,是老布什的儿子小布什总统。他提出了单边主义的外交观点,其核心就是,美国作为冷战的胜利者,必须要在全球事务中起到主导作用,也必须防止任何美国的潜在竞争对手,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
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美军入侵伊拉克,寻找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把萨达姆赶下台,宣称要把民主带入中东,改变穆斯林世界。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不是漫画,超级英雄的每一次亮相并不必然带给世界秩序以和平,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对伊拉克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给美国的国力和声誉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通往伊拉克战争的道路始于1991年,在那个时候,领导人狡猾的竞选策略,迎合了民众的心态,使得美国对苏联这个竞争国失败的原因陷入了错觉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