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张小龙在2019的年度演讲里,讲到朋友圈的部分,提了一个让人吃惊的数据:有超过1亿人,设置了朋友圈“仅三天可见”。按理说,现代人都很懒,这个“隐私”功能需要点很多步骤才能设置,应该很少有人会用。但数据背后的真相,不得不让人感叹,原来这么多人都在负重前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朋友圈说的都是假话,微博上才是真话。我们总是在朋友圈积极向上,却在微博上又“佛”又“丧”。

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该忘了吗(朋友圈仅三天可见)(1)

朋友圈发出来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经过美化和包装的,有少许作秀和炫耀的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性的稳定,大家越来越抵触展示自己,发朋友圈的频次也降低了很多。

至于发了朋友圈,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们,也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有人可能觉得自己过去的黑历史太多,有人不希望他人过多地介人自己的生活,有人只是想让自己看起来更有神秘感......成年人活得太累了,矫情不能表达,愤怒不能表达,负能量不能表达,深夜宣泄情绪的朋友圈,还得早起删掉。

有人说,朋友圈就是一张名片,刚加了好友不要马上去聊天,要给彼此时间去翻朋友圈,也许翻完就不想聊了。

我很赞同这种说法,喜欢删朋友圈或更改朋友圈权限,终归是心性未定,活得太胆怯了。以至于活在了别人的世界里,发动态只是想着怎么令人满意,而不是记录生活或者取悦自己。也有人说,既然不喜欢让别人看到你的朋友圈,没必要设置三天可见,应该设置仅自己可见。

其实不一样,记录或者拍摄本身,并不是你真正的需求,往往是有了微信之后,因为要分享给别人,你才会记录或拍摄。就像写作,本身是一门孤独的手艺,但意义却是分享。不可否认,很多人在发朋友圈的时候,往往会斟酌很久,甚至同一件事情发两条动态,一条在朋友圈里说着感恩与喜悦,一条在微博里哭着劳累和心塞。但没有办法,分享是你的需求,只是考虑到朋友圈是大家的,得有所顾忌而已。

有的人朋友翻很干净。喜欢回过头来删掉以前的状态,其实是怕别人看穿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