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交通强国昆明方案)(1)

1月19日,《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明确分三个阶段推进交通强省建设:到2025年初步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35年昆明至滇中城市群主要城镇实现1小时内民生交通圈,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发展目标

1到2025年

初步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成“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各项任务。聚焦补短板,着力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及城乡之间全域畅达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聚力提效能,集中力量打好高速公路建设攻坚战,巩固“公交都市”创建成果。通过5年的持续攻坚,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

2到2035年

基本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多层级的枢纽体系。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挥省会城市引擎作用,强力支撑全省“1233出行交通圈”和“113快货物流圈”的构建。打造“111公共出行圈”,即昆明至滇中城市群主要城镇1小时城际圈、昆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实现1小时内民生交通圈。

3到本世纪中叶

全面实现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建设、民族区域交通普惠发展、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达到先进水平,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城倚其强”,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

构建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拓展航线、直通高铁、加密高速公路等,着力增强昆明至北京、重庆、上海、港珠澳、拉萨、越南、泰国、缅甸、缅孟印等“五向九廊”国内国际复合运输大通道对内对外辐射能力,实现与重要城市的直连直通。

推进高速公路射线扩能,加快建设G5京昆、G56杭瑞、G60沪昆、G78汕昆、G80广昆、G85银昆、G8511昆磨等进出昆明的国家高速公路扩容扩能及复线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功能。

到2035年,国际(地区)航线达210条,铁路运营里程达22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800公里以上。

推进东川支线扩能工程(延伸至东川港)、东川至巧家等铁路建设。

打造“轨道上的滇中核心”,新建城际铁路“一环四射”铁路网昆明境内段及环滇池市域铁路线、安宁至嵩明市域铁路线。

高水平织密“四好农村路”,继续实施通村公路、生命防护、桥涵配套等工程,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

积极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实现农村公路成环成网。

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实施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设施改扩建工程,实现各航站楼之间以及空侧与陆侧之间高效衔接,有效扩展集高铁、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等多维交通于一体的陆域腹地。

加快通用机场建设,配合规划建设昆明第二机场,构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与昆明第二机场联动,与周边机场协同发展的国际一流航空枢纽机场群。到2035年,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120万吨。

以昆明南站为基础,升级昆明站,新建昆明西客站、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高铁站,形成“三主一辅”的铁路客运枢纽布局,规划建设安宁站,加快安宁市与昆明主城区融合发展步伐。

推进桃花村站、宝峰站等铁路货运枢纽建设,拓展高铁站场货运服务功能,推进王家营集装箱货场功能转型升级,疏解货场功能。

推进中心城区公路货运站搬迁整合,依托铁路站场、高速公路出入口、机场等建设高效无缝衔接的货运枢纽。

推动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的相互融合,构建国际级(国家级)、区域级、市级(组团级)三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统筹国际、国内通道和交通网络布局。

构建高品质的客运服务体系

推进区域旅客联程运输,开发“航空 高铁”联运服务示范产品,腹地节点城市设立空铁联运服务点。

依托高铁、城际铁路、城市轨道、机场巴士等交通方式,提供移动值机、行李快递、行李直挂等MaaS(出行即服务)的增值服务。打造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航空运输延伸服务链。

到2035年,全省各州(市)中心城区实现高速公路直达或不高于2次轨道交通换乘到达。

实现多种轨道交通方式“一个时刻表、一次付票款、一张旅行票”。推广客运枢纽无感安检、智能引导等服务,实现便捷换乘。

到2035年,实现以昆明为核心的滇中城市群主要城镇间30分钟至1小时到达。

研究探索公园地下建设公交场站,推进立体综合车场、路内换乘枢纽建设,让公交线网布局有场站可支撑,为公交稳定运营提供更加坚实基础。

基于“互联网 ”发展定制公交、网约公交、高峰巴士,创新多元化公共交通服务。到2035年,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达400公里以上,都市区公交场站总规模达180公顷以上。

继续推进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和镇村公交三级公交网络融合,各乡镇最多1次换乘进城,行政村最多2次换乘进城,全面实施“全域公交。

明确不同区域的停车位供给规划规模、结构和布局,实行总量控制、分区域对待、配建优先的停车位供给政策,适度满足基本停车位,严格控制出行停车位,优先盘活既有停车资源,填补现有小客车停放的灰色空间。

逐步减少路内停车位,积极推进停车位共享,建立停车位错时共享机制。

发挥停车价格杠杆调控作用,完善差异化的收费标准,大力推行停车场无感支付、自主支付方式,提升城市整体停车服务质量。

构建集约化的货运服务体系

以腾俊国际陆港、安宁南亚陆港为重要核心节点,整合晋宁中谊村—安宁桃花村—安宁读书铺铁路枢纽带。

优化王家营铁路枢纽集装箱中心站功能,与周边宝象物流中心、中铁集装箱中心站、滇中海关监管区等物流资源协同发展。

以空港物流集聚区为核心打造航空物流、保税物流、跨境物流。以东川港为水陆枢纽节点,发挥水运优势,发展多式联运。

加快邮政快递仓储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建设,创新高铁快运、电商班列等运营模式,开展“快递兴农”行动。完善城市末端服务网络,推广仓储无人化管理。

构建高水平的绿色交通体系

吸引中短距离城际出行更多转向公共客运,稳步提高铁路客运比重,逐步减少800公里以上道路客运班线。

调整优化货运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和共同配送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构建高铁货运和航空货运的联运体系,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和“一箱到底”。

加强自行车道和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推进城市轨道网、常规公交网、慢行网融合,努力建设绿色出行友好环境,增强绿色出行方式吸引力。到203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80%。

在交通枢纽、加油站、公共停车场、商业区、路边停车区等区域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加强柴油货车的污染防治,实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准入制度,降低交通沿线噪声、振动。到2030年,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以及水运船舶使用清洁能源比例达100%。

构建高标准的交通安全体系

加强标志标线、信号灯、防撞、治超、交通监控、电子执法等安全防护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维护管理。提升运输装备安全性能,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强化营运车辆技术检测和维护保养。到2035年,道路运输领域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4%,万车死亡率减少到1.2人/万车。

统筹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布局,加强应急保障车辆和装备、物资配备,建立全天候通行保障与应急通道。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交通应急保障队伍,提升应对春运、国际会议、赛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极端天气等情况的应急响应能力。

构建高水准的智慧交通体系

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区块链、云计算、北斗定位导航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应用,积极发展自动驾驶、无人递送。

加强路网安全运行管控系统建设,逐步实现重点工程全生命周期健康性能监测,对交通流、交通事件、隧道安全、复杂气候等进行全方位监测和管控,实现路网智慧管控。

建设智慧停车信息平台、推动路内路外停车管理一体化,实现违停监管、服务质量监督、财税管控的规范化、数字化、智慧化管理。

构建高层次的交通产业体系

围绕机场、陆港、高铁站、城市轨道站等枢纽载体,进行圈层拓展、产城融合的产业空间布局,注重与产业园区、商贸市场、国际口岸的有效对接,推动枢纽与产业、城市的充分融合。

加速交通枢纽偏好型产业集聚,围绕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升级发展,构筑智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智能枢纽城市,建成各枢纽联动互补、多种交通方式交汇融合的临空枢纽经济区、高铁枢纽经济区和临港枢纽经济区。

创新发展“交通 旅游”,将城际铁路、米轨线路、环滇轨道与沿线旅游资源有效统筹。深度开发公路自驾游、房车营地、游艇、低空飞行等旅游业态。

拓展机场、车站、服务区等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支持有条件的交通枢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

开发郊野环山绿道、环湖绿道、滨河绿道等,形成“建团成环”的绿道布局。基于生态修复要求,有节制开发金沙江、滇池和其他库湖区的生态观光航道。

构建高潜力的开放交通体系

鼓励王家营片区铁路枢纽申报国家级口岸,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多式联运试点。鼓励建设冷链仓库等基础设施,打造通往南亚东南亚快速冷链通道。

积极争取第五航权在内的国际航权,支持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开展航班时刻改革试点。

支持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探索“空空 空地”货物集散模式,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航空物流集散中心。

支持建设国际转运货物查询系统客户端,鼓励企业试点航空快件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支持外商投资设立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企业。

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两头在外”航空维修业态实行保税监管,打造“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

开展跨境物流体系建设改革试点,推进中越、中老、中缅跨境直达运输试点工作,实现昆明铁路口岸临时开放,探索建立区域性国际联运统筹协调管理机制。

全面融入和衔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提升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推进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口岸(通道)联检查验设施建设。

提高口岸交通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完善国际道路运输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智能化口岸交通查验设施,构建国际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体系。

来源:昆明市人民政府官网

责编:冉光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