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安全教育大概是每个家庭都认真讨论过的话题,为了提高孩子自身的安全教育,应该用小抓起。

但有的时候,父母怎么口头教育都没用,所以不免想到“吓唬”这一招,可是吓唬孩子对吗?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安全教育才正确呢?

不要用过激的方式

如何正确吓孩子(怎么样吓孩子才正确)(1)

一些孩子调皮,总爱在阳台玩,家长怎么说那里危险就是不听,一些家长索性找出儿童在阳台玩耍不幸跌落的视频给孩子看。

不建议家长这么做,因为过于惨痛的画面,孩子会被吓到,甚至会留下心理阴影。

而且这种效果是看到别人的行为引发的后果,会出于害怕心理而避免做出同样的行为,这属于“替代强化”

替代强化是指:不直接参与某一活动,而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结果(奖励或惩罚)在相似情况下表现或抑制同种行为。

举例来说,我们课堂上会给表现优秀的孩子发小红花,那没得到小红花的同学会模仿得到小红花的孩子,表现优秀,这就是一种奖励机制,会起到正相关作用。

而上课交头接耳的孩子会被老师批评,别的同学就会以此为戒,控制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避免受到批评,这也是一种替代强化。

但是替代强化的作用很容易消失,因为孩子会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判断。

比如,有的同学上课说话就没被老师批评,下次他也会偷偷讲话,这样“恐吓”的作用就失效了。

不仅如此,给孩子看阳台跌落的视频,只是让孩子单纯对阳台和高处产生阴影,以至于排斥接触这些物体或场景,这只是孩子出于害怕,在认知上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

习惯性地用恐吓和过激的方式来做安全教育,其实是不利于孩子习得和内化社会规范的。

如何给孩子做安全教育

如何正确吓孩子(怎么样吓孩子才正确)(2)

想让孩子不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安全意识的构建和安全规则的遵守是十分必要的。

记住安全规则

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对于小一点的孩子,3岁以内的,让他们理解安全规则有些难度,因为它太过抽象,所以需要家长想办法,让孩子记住安全规则。

在孩子高兴时,讲安全规则

我们刚满足了孩子的一个要求,给他买了一辆玩具车,可以趁机给他讲讲开车的安全注意事项,讲得详细一些,让孩子明白,讲完了让他重复一遍,效果更好。

如果孩子喜欢看动画片,那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包含安全教育的动画片,让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下学到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

事前提醒和事后总结相结合

有些日常中经常会发生的危险情况,比如手被门夹了、走路乱跑摔倒了、被热水烫到了等等。

当孩子不听大人的劝告,来回开门关门夹到手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时机,等孩子哭着来找你,就给他演示一遍为什么会夹手,然后告诉他正确的开关门方法。

发生“事故”后马上给孩子演示加讲道理,让孩子结合自身的遭遇有更清楚的认识,意识到下次再把手放门里,还是会夹疼手指,这样下次就不敢再犯了。

如何正确吓孩子(怎么样吓孩子才正确)(3)

构建规则意识

幼儿期的孩子对于基本的社会规范还没有清晰的概念,日常中通过一些游戏或真实场景来培养,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规则意识。

比如教孩子背诵“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结合过马路的真实场景,让孩子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等孩子再长大一些,对于基本的规则有所掌握,可以通过扮演警察抓坏人的方式,引导孩子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简单的评价。

孩子学会了评价行为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就会开始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树立榜样的力量模仿是动物的本能,包括人类。孩子的成长正是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建立的,他们一开始根本没有基本的评判能力,往往是对观察到的所有行为进行模仿。

所以,家长需要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到“言行一致”,给孩子树立榜样的力量。

也可以借助孩子爱看的动画片起到教育的目的,这样孩子才会不在阳台高处玩耍,出门坐车乖乖系好安全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