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的快乐、分离的不舍、来去匆匆的无奈、辛苦、劳累、期盼……

火车站见证了人们太多的情绪,却只是默默的矗立、观望,不动声色。

今天,让我们走近沈阳这几座车站,倾听它们的故事。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1)

经历百年风雨风格独具——沈阳站

沈阳人习惯把沈阳站称为“南站”。

地处繁华的太原街,外地人下了火车走不多远就能见到沈阳最喧嚣的商业街。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2)

1899年,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沙俄军队把铁路修到了沈阳,这就是最早的沈阳站,它当时的名字叫“茅古甸”,就是“奉天”的意思。

五年之后,日俄战争爆发,车站随即被日军占领并改名为“奉天驿”。

日本战败投降后,奉天驿一度被更名为“沈阳南站”,不知是否从那时起,“南站”成了沈阳市民对这座车站的习惯叫法。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3)

沈阳站的设计者是日本著名建筑大师辰野。

少为人知的是,日本东京站也是辰野的得意之作,而且两者几乎一模一样,均是沐浴了百年风雨之后依旧在为乘客服务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4)

2013年,沈阳站内部进行了改扩建。内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它醒目的外观仍旧被保留下来成为沈阳标志性建筑。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5)


卓尔不群的城市地标——沈阳北站

和百岁的沈阳站相比,1990年竣工的沈阳北站才正值芳龄。

不过她是个有故事的“人”,老北站的光环一直荣耀地站在她的身后,记录下80载岁月的痕迹。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6)

沈阳北站的前身是辽宁总站,是当时我国最大的铁路客运站,足以与日本人修建的沈阳站相抗衡。

老北站由张作霖筹资修建、我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大师杨廷宝亲自设计,在当年显得卓尔不群。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7)

1990年12月22日,新北站建成。辽宁总站的繁华慢慢褪去,变成了一栋单纯的文物建筑。

矗立在新北站广场上的太阳鸟,每天向四面八方来沈的游客、归乡的游子道一声问候。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8)

2011年,沈阳北站启动北站交通枢纽改造工程。在车站北侧开辟了新的北出口和广场,实现了公交、出租、火车“零换乘”的一体化交通枢纽。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9)

外地人常下错车的——苏家屯站

如果从苏家屯火车站出生那年算起,她已经快111岁了,绝对是一位高龄的老者。

苏家屯站始建于1902年8月,次年开始办理运输。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10)

1998年11月30日苏家屯站更名为沈阳南站,只不过,自从叫了沈阳南站,下错车的旅客就不在少数。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11)

2010年1月28日零时起,沈阳南站又重新更名为苏家屯站。


苏家屯区,这个“关东第一屯”,如今正以沈阳南部副城的崭新形象,浓墨重彩今日的辉煌。


见证“奉海铁路”的沧桑巨变——沈阳东站

沈阳东站原为奉海铁路局旧址。

1922年张作霖宣布东三省自治,由于东三省地处日、俄两国的势力范围之间,处处受制,极为不便,于是张作霖决心修建自己控制的铁路,奉海铁路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12)

奉海铁路于1925年7月开工,1927年9月竣工,通车后奉海铁路又建立了铁路管理局,便是今天的沈阳东站。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13)

当年的“奉海铁路局”旧址,如今的“沈阳东站”,在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这座“奉海铁路局旧址”大楼榜上有名,为沈城新添了一处“国保”级文物。

如今,悬挂着“奉海铁路局旧址”文物保护标志牌的“沈阳东站”大楼,已历经80余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奉海铁路”的沧桑巨变。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14)

沈阳最美火车站隐居——东陵站

除了东西南北四座车站之外,沈阳还有一座鲜为人知的火车站。

她被百年古松环绕,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彩顶,堪称沈阳最美的火车站——东陵站。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15)

东陵火车站在东陵公园北门附近,如果不是路过的火车一两声轰鸣,路人很可能把它当成小型宫殿或是庙宇。

东陵站是通往沈吉线的沿途站点,整个火车站两侧都是封闭的,这也许是它保存完好的原因。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16)

火车站基本保持着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风貌。

最有特点的是候车长廊,目测有30多米长、约5米宽。

雕梁画栋,琉璃瓦下绘有植物、动物。四周古松、鸟鸣,在这样诗意的环境下等车,真是一件惬意的事。

工作人员自豪地说,这样的火车站别说在沈阳,就是在全国也不多见。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17)

充满遗憾和历史的——皇姑屯车站

沈阳的众多火车站中,有一个名字,在沈阳历史甚至中国近现代史上,都颇有影响。

没错,就是“皇姑屯”火车站。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18)

相传,皇姑屯原名叫“沈阳站”,后因地理位置与皇姑庙和皇姑坟接近,因此改名为“皇姑屯站”。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的爆发, 东北军阀张作霖乘坐的铁路在三洞桥被炸身亡,让皇姑屯被世界瞩目。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19)

皇姑屯车站仍然矗立在皇姑区天山南路21号。从皇姑屯往西走,不远处还新建了一座皇姑屯事件博物馆。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20)

在博物馆院内,有当年张作霖被炸的“三洞桥”原址再现。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21)

被炸的列车再现,以及很多重现当年历史情景的雕像。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22)

在博物馆后身的天桥上,仍然有动车穿梭而过。这座曾经轰动一时的车站,如今仍默默的守候在沈阳城中。

沈阳城市发展模式(守望城市百年沧桑)(23)

几经风雨,日臻完善。

无论是历经百年风雨的沈阳站,还是现代化交通枢纽沈阳北站。它们已成为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记忆。

在轨道交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让我们期待着这几座车站更加完善的未来。

看,那一辆辆列车正从这里出发,奔向世界!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