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子弓长

杜聿明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蒋介石和杜聿明是超越一般人的)(1)

图:蒋介石和杜聿明

老蒋和杜聿明可谓“莫逆之交”。杜是黄埔一期学生,刚毕业即在北伐战争,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展露头角,身为黄埔校长的蒋介石,见杜聿明学习勤奋,作战得力,且坚定拥蒋立场,蒋先后任杜为国民党军第25师旅长、200师长、第5军长等职。

蒋介石常称杜聿明“光亭”,光亭是杜聿明的字,不呼其名,直呼其字。杜聿明则直称老蒋为校长,结尾都是“学生遵命”,不像其他人那样称“委员长”“委座”。蒋杜这种互相称谓,足以反映两人间与众不同的亲密。

杜聿明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蒋介石和杜聿明是超越一般人的)(2)

图:昆仑关大捷

1942年初,中国向缅甸派出远征军抗日,杜聿明又被蒋任命为第一路副司令长官。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刚开始远征军先攻后守,用逐次抵抗战术与日军5个联队激战,达到了以少胜多、以劣制优的目的,成为抗战史上罕见战例。后来,由于中英联军指挥官史迪威指挥失误,杜率领的远征军走上了惨败境地,不得已向国境线撤退回国。

杜聿明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蒋介石和杜聿明是超越一般人的)(3)

图: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然而,当杜聿明率残部回国后,当面向蒋检讨,说“这次作战失败完全是学生指挥无能所致,学生未能为国争光,甘愿受处分!”而对赴缅作战的艰辛,和联军指挥的失误等只字未提。

其实,杜所率的远征军战败后回撤,途经最荒凉的野人山时,不仅崇山峻岭、人烟稀少,给养困难,而且蚊蟥肆虐,瘴气迷漫,沿途官兵惨不忍睹,很多人尸骨暴野。连杜聿明也身染重病,几乎殒命,全靠侍卫用担架抬行。当时,为记录野人山行军之难,杜聿明每走一天就用刀在担架扶手刻一道杠,后来直到刻满38道杠杠时,杜聿明才率着残部走出可怕的野人山。

正因杜聿明这种“忍辱负重精神”,蒋介石后来不仅没给杜聿明处分,反倒深受打动,竟提升杜为第5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人称“云南二王”,与“云南王”龙云并驾齐驱。

杜聿明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蒋介石和杜聿明是超越一般人的)(4)

图:中国远征军和英军赴缅甸抗日

杜聿明后来能成为老蒋信赖的心腹,最重要就是,杜受领蒋介石旨意,处心除掉了“不听指挥”的“云南王”龙云,利用调虎离山之计,明升实削将拥兵自重的龙云剿了兵权,调离了云南,被逼赴重庆到中央军事参议院任职。

除掉龙云后,蒋介石对杜聿明优礼有加,要杜聿明飞抵重庆,饶有兴趣面报“解决”龙云的经过,还说“你解决龙云对国家立了功,可是得罪了龙云。龙云到重庆后一再说‘一定要惩罚杜聿明,要把杜聿明调开云南’,这样,我先公布撤职查办你的命令,以后再任你别的职务。”

杜聿明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蒋介石和杜聿明是超越一般人的)(5)

杜聿明很明白老蒋的心理,当即爽快表态,“只要于国家有利,我个人不计较任何名利地位。”话后,老蒋即发布“杜聿明在云南处理失当,着即撤职查办”命令。两天后,1945年10月18日,蒋介石再发布命令: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至于后来,杜聿明按蒋介石旨意,在东北屯粮征兵,与中共东北民主联军大打内战,并于1946年5月夺得四平和长春,打出了一个所谓的“全盛”局面后,蒋介石和杜聿明这对超越一般人的师生关系,称得上是巅峰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