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迁安段(长城事迁安境内的长城)(1)

迁安境内的长城东起徐流口,西至红峪口,总长达45公里,其中主城墙36.8公里。1982年,迁安境内长城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迁安境内的长城修有两个重要关口;冷口关、白羊峪关,并分别建有关城和谎城(俗称马圈、阅兵城)。建有徐流口、河流口、新开岭口、红峪口4个口,徐流口城、徐流营城、河流口城、东堡子城、建昌营城、石门城、白道子城、小关城、新开岭城、五重安城10座城堡,3座水门楼,160座敌楼,11个烽火台,19个站台。

明长城迁安段(长城事迁安境内的长城)(2)

迁安市境内有两段用大理石建造的明长城,是万里长城上仅有的两段用大理石砌就的长城,也是最坚固、最美观的长城。其中一段为白羊峪长城,长达2100米,全为红色大理石所筑。另一段在五重安镇境内大嘴子山与将军帽山之间,长3000米,中间有4座敌楼。长城的垛口和楼身大多已坍塌,但残墙、楼座依然存在,虽经五六百年的风吹日晒雨淋,石头表面已风化,但一经打磨,大理石肌纹仍清晰可辨。

明长城迁安段(长城事迁安境内的长城)(3)

大理石长城因深隐于燕山深处而鲜为人知,因而保持古风,留存神韵,为万里长城中所独有。2001年5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海内外11家大报,先后刊登迁安发现大理石长城的消息。《华侨报》曾以《河北大理石长城隐深山》为题,介绍了迁安境内的大理石长城,文中说:“在河北省迁安市北部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用大理石砌成的明代长城,对这段长城当地人不以为奇,但外来客却交口称赞。

迁安境内有一段最完整的长城,在五重安镇马井子村北的山上,这段城墙长150米,高6.6米,宽3米。内侧城墙上两个穴门基本无损,群众称此段为狼牙城。这段城墙为砖结构,垒砌精致,南北两面外垛墙较厚,中间较窄,为砖台阶,外部呈狼牙垛口,每个“狼牙”上有一个小孔,下部有流水槽,城道整齐,是迁安境内保存最完好、也是最精美的一段长城。

迁安市城北约35公里处的五重安镇小关村北山,有一段500米长的长城。这段长城条石基础,青砖到顶,上面的马道窄于4米,不如其他段宽,直到如今依然完好无损。因这段长城修筑时间晚于其他段,故称“新长城”,亦称“新城”。

明长城迁安段(长城事迁安境内的长城)(4)

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后,封第四子朱棣为燕王,建藩北京。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晏驾,皇孙朱允炆继帝位,听齐泰、黄子澄等人之谋开始削藩。朱棣遂起兵,经四年征战夺取帝位,改年号为永乐。朱棣建都北京时,从全国各地调民工十万,修建北京城,国库的存银很快耗尽。朱棣想起苏州富户沈万三曾出资帮助朱元璋修了应天城,知沈家金银无数,能资助国事,便差修城官员与沈万三联系,沈万三慷慨解囊,将无数白银献出。万历年后,沈万三年迈,考虑到为大明修建北京城,花尽万贯家财已尽忠了,索性将所剩的少许家财也都为国效力吧,于是想到修长城,当时因内城修完,只有小关以北这一段,由于山顶两侧均为悬崖,是天然屏障,所以,大规模筑城时一直未修,这次正好借此修上,便差人选定这一段,将长城原先的缺口补上了。

明长城迁安段(长城事迁安境内的长城)(5)

迁安境内的长城为明朝初年所建。如今,雄伟的万里长城虽已失去防御外族入侵的功用,但它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极其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由于长城位于崇山峻岭之间,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衬托,因此长城早已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观,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参观游览。

近年来,北部长城山野绿道建成通车,游览迁安境内的长城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首选。

来源 | 迁安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