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地理志》:山东“其民性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人性多敦厚”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要问到《水浒》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谁的话,相信大部分朋友会觉得是山东好汉武松武二郎。

水浒传中武松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从梁山好汉武松身上分析山东人的主要性格特征)(1)

虽然武松并非绝对主角,但要说到占用的篇幅和笔墨之多,性格之鲜明敞亮,所作所为之慷慨激昂,甚至远远超过了本该是原著主角的宋江宋公明。

而从武松身上,正好把山东人的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也不枉他一个小说中的虚拟人物,竟然能够拿来和山东历史上的第一名人孔子(世界名人榜排行第五,中国第一,自然也是山东第一)相提并论的程度了。

水浒传中武松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从梁山好汉武松身上分析山东人的主要性格特征)(2)

而武二哥——或者说山东人性格中间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孝悌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从这三个维度来解释一下武二哥以及山东人的性格。

一曰仁

大家都知道,“仁”正是孔子所开创的儒家的最核心的思想,它的覆盖面非常之广,就连孔子也都曾经从多达十多个角度来形容过它,所以很难“一言以蔽之”。

水浒传中武松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从梁山好汉武松身上分析山东人的主要性格特征)(3)

但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从孔子他一贯的“温良恭俭让”这些为人行事风格上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那就是仁,必须要温文尔雅,以和为贵

也许有朋友笑话我自相矛盾了,这“仁”用来形容孔子以及他的弟子那自然是恰如其分的,但是用来形容武松怕是有点搞笑了吧?杀人无数——甚至还赤手空拳打死过一头大虫(老虎)的武二郎,性格和这个“温良恭俭让”怎么可能扯上关系?

这样想其实就是大错特错了,所谓的温和,并不是一味的退缩谦让,而是指别人不主动来挑衅的时候,山东人都是温和有礼的,但若有人侮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别说是勇武超人的武松,就算是文质彬彬的孔子也不会一味退缩。

——毕竟他早就正面回答过弟子这个问题了,“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水浒传中武松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从梁山好汉武松身上分析山东人的主要性格特征)(4)

而武松在平时又是如何表现这个“温让”的呢?我们来看几段描述。

武松谢道:“非小子之能,托赖众长上福荫。”

这一段就是景阳冈武松打完虎之后,乡亲们对他表示感谢并各种恭喜祝贺等等,武松却没有任何得意傲慢之处,反而很谦虚的表示这不是自己有多少本事,都是托诸位长者的福荫,这正是“温良礼仪”的体现。

水浒传中武松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从梁山好汉武松身上分析山东人的主要性格特征)(5)

一贯钱

接下来大家抬着虎簇拥着武松去阳谷县县衙领赏,然后知县也对武松大加赞赏,还要把悬赏的一千贯花红(大约50-70万人民币)给他的时候,我们看看武二郎是怎么表示的。

武松禀道:“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责罚,何不就把这一千贯给散与众人去用?”

其实对于此时的武松来说,这一千贯赏钱绝不是个小数目,但是他却毫不留恋,当场就散给了那些猎户们,而且照样是非常谦虚,又说靠了知县老爷的福荫,又说自己运气好,丝毫没提自己的本事有多大,有冒了多少风险,显得非常低调——这正是“恭让”二字的体现。

所以不要认为武松就是凶巴巴的见谁怼谁的主儿,其实只要你不招惹他,他绝对是个非常平和有礼的人,这也是山东人的性格特征

二曰义

如果说第一个“仁”字大家多少还觉得不是武松的标签,更愿意放在孔孟夫子头上的话,那么这个“义”字,绝对非二哥莫属。

水浒传中武松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从梁山好汉武松身上分析山东人的主要性格特征)(6)

所谓的“义”的概念,《论语》中曾解释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正人君子做事都是坦坦荡荡,问心无愧,有时候甚至明知吃亏也要去做,绝不能坏了信义。

而小人恰恰相反,他们完全唯利是图,把“利益”永远看在第一位,行事自然是斤斤计较,算计来算计去的。

而武松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是这种“义气”的性格却是深入骨髓,更加成为了他的最高行事准则之一,比如我们来看这段。

水浒传中武松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从梁山好汉武松身上分析山东人的主要性格特征)(7)

武松道:“你要教人干事,不要这等儿女象,颠倒恁地,不是干事的人了。便是一刀一割的 勾当,武松也替你去干!若是有些谄佞的,非为人也!”

这里是武松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替哥哥武大郎报了仇之后,被发配到孟州牢城营,然后得了小管营金眼彪施恩的招待和恩情,他就主动提出要替他出手对付仇人“蒋门神”蒋忠,而且有言在先——将来就算是有什么后果,被杀被剐他都一个人但了,绝不连累施恩

我们先不去理会施恩本身其实也是黑社会性质的大哥,武松替他出手打蒋门神不过是“黑吃黑”的举动而已,但是光从武松这种“受人点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为人准则,正是“义气”的最高体现。

而山东人性格里同样以义气为荣,崇拜这些施仁义、重义气的先贤和英雄,并形成了一种文化特征。

三曰孝悌

孝悌,其实是“孝和悌”的合称,指的分别是对父母要孝,对兄长要悌

水浒传中武松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从梁山好汉武松身上分析山东人的主要性格特征)(8)

三寸丁武大郎

武松自幼就没了父母,所以等于是他哥哥武大郎一手把他拉扯大的,所以这个哥哥在他心目中完全就是亦父亦兄的感觉。

我们且来看看武松久别重逢武大郎后是如何的一番情景。

话说当日武都头回转身来,看见那人,扑翻身便拜。那人原来不是别人,正是武松的嫡亲哥哥武大郎。 武松拜罢,说道:“一年有余不见哥哥,如何却在这里?”

这武大郎大家都知道,身高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人送绰号三寸丁谷树皮,和身高八尺,相貌堂堂,而且此时已经担当了阳谷县都头(相当于县公安局的侦缉队长,好歹算个官儿)的武松完全是天差地别。

水浒传中武松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从梁山好汉武松身上分析山东人的主要性格特征)(9)

但是武松见到哥哥是毫不犹豫,也不怕丢脸,在街头当着众人的面就拜倒在地磕头——相比之下,我们身边常见到许多人还没做出多少了不起的事情呢,再看老家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什么的就都不放在眼里了,说话做事都是趾高气扬的,看看武二郎的举动难道不羞愧么?

还有就是后面武松奉命出差之后,看到兄长被害产生了疑虑,不顾当时自己大好的前途,也不顾西门庆是当地豪强,硬是软硬皆施的找出了兄长被毒杀的证据,然后再走正常司法途径失败之后,直接亲手斩杀奸夫淫妇,然后又去自首,端的是国法,亲情全部兼顾,可谓忠孝两全

红尘君说

其实山东的历史名人很多,甚至还包括孔子孟子这种圣人级别的大佬存在,但是偏偏能够把山东人的主要性格都展现出来的,却是武松这个小说中虚拟出来的人物。

水浒传中武松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从梁山好汉武松身上分析山东人的主要性格特征)(10)

最能体现山东人豪迈性格的食物——大饼卷葱

山东人所提倡的、忠勇孝悌、侠义豪迈,无不在武松的言行举止中有所表现,这也难怪武松在山东人心目中有着超乎寻常的地位,据说就算到现在山东好多地方的人都只喜欢你叫他“二哥”,而不是全国其它地方都通用的“大哥”呢,就是因为武大武二的原因。

如若不信的话您也可以去山东找个壮实的汉子喊一声“大哥”试试,不过被打了不要怪红尘君就是了,毕竟这么多年下来,武松的性格早已经与山东人的性格混为一体,很难说是谁影响谁更多一些了。


参考文献:

《水浒》

《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