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民谚俗语,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几乎在每个场景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一句话。而这些俗语大多是在农业社会,老百姓一句一句总结积累起来的。时至今日任然有很多的俗语,十分具有前瞻性和哲理性。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这有这么一句,言简意赅的说明了,农业、工业以及商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而且农业是排第一位的。

有时候在村里面,大家伙坐在村头巷尾侃天说地,时不时会有人冒出一句俗语,而其中这句话一说完,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那这句俗语说的什么意思呢?符合现在的社会逻辑吗?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道理(农村俗语无农不稳)(1)

无农不稳,大家伙好理解,没有农业,没有农民,这个社会不会稳定。我国本身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封建社会,整个国家的经济基本上全靠农业。农业是人类的生存之本、衣食之源,没有农业,其他的所有发展,都是空谈。通俗的说,你连肚子都没吃饱,何谈什么诗和远方,何谈什么花前月下。而农业离不开农民,没有农民又怎么发展农业呢。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农业、农民的讨论,起因是粮食卖不起价,导致农民辛苦种地没有收入。有人就感慨的说:“没有农民种地,你们吃什么?”一个人的回答引起了争议“你可以不种啊?没人逼你种地?”对于这样的回应,我感觉十分幼稚和滑稽,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大幅提高,大部分人已经不为温饱问题困扰了。尤其很多年轻人,从一出生就被家人呵护着,这个不好吃换另一个,山珍海味样样不拉,根本不知道老一辈是怎么从挨饿的日子里走过来的。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道理(农村俗语无农不稳)(2)

为什么袁隆平院士会如此的受到人们的尊敬,以至于网友一看到某些明星身价很高,就无不愤慨:为社会没创造一点价值的人,却享尽了社会资源。就是因为袁隆平院士深耕农业,研究水稻,解决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吃饭的问题,所以才会使你从来不考虑你的粮食从哪里来。因此无农不稳,到现在,这句话依然不过时。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道理(农村俗语无农不稳)(3)

无工不富,其实它的本意是指手工业,比如我们吃饭用的锅碗瓢盆,穿的衣服、交通工具等等这些和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手工业来制造。如果放在现在,我们所说的工业,也涵盖在里面。所以说没有手工业和工业的发展,我们又怎么发展经济,怎么能使国富民富呢?现在,我们很多人开始注重“工匠精神”,就是你做一个产品,要把它打磨到最佳水平才能拿去市场销售,而不是匆匆制作,快速卖完,挣钱大吉。同样,无工不富这句话放在当今,依然无可辩驳。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道理(农村俗语无农不稳)(4)

无商不活,没有商人来把粮食、手工制作的产品等这些社会资源运转起来,人民得不到他需要的东西,那这个生活也不好过。商业的本质肯定是利益,但是它的根本是社会需求,商业就是把这些商品流通到它需要的地方去。虽然“士农工商”里,商业总是排在最后,但是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商人来带动。尤其在我们当今的社会,商业已经成了致富的最重要的手段。我们中国的影响力,很大部分是靠商人带动起来的。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总共12个字,可是它背后蕴藏了无穷的道理,到今天依然不过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