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1)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范成大

南宋诗人范成大这首诗,寥寥几笔勾勒出东吴俊杰周瑜的风姿。

可见在当时文人心中,周瑜和日后小说里那个“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形象还相去甚远。

这就引人发问,作为一代名将,周瑜究竟水平怎样?又是如何被逐步构建成演义小说中的样子的?

年少逢知己

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2)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其家族长辈在汉代曾数次位至三公九卿。可以说,庐江周氏绝对称得上一方豪门。

作为家族继承人,周瑜自幼展现出各种优秀的品质,他刻苦读书,还精通音律。

须知东汉以来,人才品评往往要考校家世、形象、学问、才艺,在这几点上,周瑜都做得很到位,是难得的全面人才。

若逢太平盛世,凭借家族底蕴和自身能力,甚至可能一路仕途顺遂,位至公卿,但历史没有假如。

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3)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董卓入主洛阳,废立皇帝,把持朝政,各路诸侯组成联军讨伐。

当长沙太守孙坚也是其中一位,战场凶险,他将妻儿都迁到后方舒县居住。

其长子孙策就是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周瑜,二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

可以想见,彼时的孙伯符与周公瑾风华正茂,书生意气,互相引为知己。

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4)

这种结交既是军事将领与世家门阀互动的缩影,也是这两个重要人物日后合作的先声。

上战场的机会比想象中来得更早,三年后,孙坚战死。

年轻的孙策看着父亲留下的族人部曲,决定挑起大梁,完成父亲未竟的功业。

孙策次年向袁术讨回孙坚的一些旧部,并开始谋夺江东地区以为根据地。

值此危难之际,曾经的友谊和家族之间的互动起了作用。周瑜闻讯后,立刻动用资源筹集船只粮草,起兵响应。

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5)

这份力量对孙氏而言极其重要,孙周二人合力,局势渐渐好转,其自身实力由最初的千余人发展到了几万人。

初出书斋便立下奇功,周瑜的家族底蕴和个人才华都引得各路诸侯侧目,一个典型就是袁术。

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6)

建安二年,袁术占有传国玉玺,正式僭越称帝,身登大宝,自然想网罗人才,其中就包括周瑜。

然而在自身根基未稳,乱世大局未定,汉室犹有名分的前提下,贸贸然的称帝,袁术显然坐不稳这个皇位。

周瑜最后选择设法脱身离开,于建安三年回到吴郡,这无疑是相当明智的决定。

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7)

孙策喜出望外,亲自迎接周瑜,并立即受任他为建威中郎将。这一年周瑜刚刚二十四岁。

重新辅佐好友之后,周瑜立下的第一个大功就是拿下了重镇荆州。

之后,周瑜接连大胜,连克数城。

一路上不但军力见长,他还和孙策顺手解决了终身大事,分别娶了庐江皖县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8)

这一时期的周瑜和孙策,好友协力,逐鹿天下,又有娇妻相伴,正是得意风光之时。

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后,也就是建安五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一代名臣猛将,奈何天不假年

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9)

临终之前,孙策将孙家基业嘱托给弟弟孙权。

但这个弟弟当时毕竟年少,难以服众,再加上江东地区也才刚统一不久,一些地方豪强异心未消,蠢蠢欲动。

甚至出现了下属反叛、里通外敌的情况,一时之间,东吴情势动荡不安

如此困顿之际,周瑜再度挺身而出,辅佐孙权。

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10)

他和长史张昭共掌军政大权,迅速出兵剿灭李术,并且帮助孙权迅速稳定了东汉朝堂局势。

建安十一年,周瑜再次出兵,击败并俘虏了江夏太守黄祖的部将邓龙,降服了另一员勇将甘宁。

至此周瑜完成了从曾经的外援到一方栋梁的战略转型,成为孙吴势力中至关重要的决策者和执行者。

这也是为什么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挥兵南下时,周瑜主战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孙权的决定。

这个两度帮自家度过最危难关头,且立下赫赫战功的男人,在孙权看来相当值得信赖。

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11)

赤壁之战后,三家鼎立的格局大致产生了雏形。

次年,周瑜和程普进攻南郡,与曹仁隔江相持。

这一役他想派甘宁占领夷陵,不料策略被曹仁识破,甘宁反遭曹军包围。

周瑜采用吕蒙计策,留下凌统镇守后方,自率大军驰援,最终夷陵城下一场鏖战,周瑜大破曹军,曹仁趁夜远遁。

追逐残兵本是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但意外也就在此时发生了。

周瑜在督战时被流矢射中右肋,为了不影响士气,周瑜忍住伤势,直到击败曹仁。

我们并不能确定这次受伤,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瑜的健康。

只知道两年后,也就是建安十五年,年仅三十六岁的周公瑾在行军返程途中病亡。

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12)

他临终前最后献上的计策,是趁曹操受挫之际,向西拿下蜀地,再寻机向北,与马超结援,如此北方可图。

这无疑是有战略远见的,一个侧面证据是,此后刘备的行动方略正与此相合。

周瑜短暂的生平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可圈可点。

他是典型的汉末地方门阀精英,在家族和个人的双重努力下,与乱世中不断把握机会,获取功勋与实权。

周瑜与孙氏的合作很大程度上缔造了日后孙吴政权的基本框架,也影响了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

《三国演义》如何扭曲了周瑜的形象

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13)

作为军事将领的周瑜,在各方面的能力都相当稳健。

尤其是与刘备方面合作的赤壁之战以及对抗曹仁的夷陵之战,都展现了他稳定高效的运筹组织能力。

可以说,正史中的周瑜虽非武力超绝、勇冠三军的骁将,但一定称得上统御大军、旗开得胜的帅才。

那问题也就来了,周瑜为什么到了《三国演义》里,就成了嫉妒、憋屈,总被诸葛亮花式吊打的形象了呢?

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14)

回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就能揣摩出,这种转变是基于历史情势的变化而变化的。

其实从三国至北宋,文人对周瑜的评价多为正面。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恭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从这千古名句中,可以看见宋代文人士子对周公瑾的赞扬和崇敬之情。

在宋朝之前,关于三国的讨论,都是聚焦于正统到底是曹魏还是蜀汉,东吴则相对处于讨论的焦点之外。

所以文人墨客品评东吴政权人物时,基本以及个人品质为出发点,而非立场先行。

到了南宋,也就是范成大之后的时代开始起变化,传世诗文中出现了一些围绕周瑜的争议。

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15)

究其原因,可能是宋朝南渡,人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当年同样式微的汉室。

也正是基于这种同理心,从南宋开始,文人士大夫与坊间俗文化都渐渐将蜀汉视为正统,批评曹魏。

而作为第三股力量的孙吴,其形象就在正面与负面之间摇摆。

这种倾向在元明时期随着杂剧、平话、演义小说的快速发展而被不断强化。

例如在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周瑜就成了一个贪财好色、以权谋私的形象。

到了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这点更趋明显。

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16)

尤其是诸葛亮作为蜀汉政权文官体系的核心,被塑造成“多智而近妖”的角色。

而周瑜就不得不沦为了小说家笔下的对照组,通过制造如三气周瑜等桥段,使得他渐渐不复正史中的形象。

客观地说,能使人们印象如此深刻,侧面证明了《三国演义》本身作为文学作品的质量确实过硬。

它迅速占领了明代历史小说市场,掩盖了其他三国题材小说的光辉。

在这种巨大影响力下,小说中那个看似雅量高志,实则嫉妒又无能的形象,反倒成为如今我们最为熟悉的周瑜。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吊诡的讹变。

玉树临风周公瑾

历史上的周瑜超乎你的想象(历史上真正的周瑜)(17)

周瑜这一生,出身高贵,形容英俊,饱读诗书,精通音律,这些词一叠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个小说男主角。

令人遗憾的是,他不是男主角,而被人塑造成了一个处处不如男主角的对照人物形象。

周公作为一个真正活过的人,得意过,失败过,爱过,哭过,这人间一遭不算白来。

但真正翻过历史书卷之后,我们只会叹一句:奈何英雄早逝,壮志未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