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塘在今江北区寸滩街道,那么二塘在哪里呢?

二塘镇在什么地方(江北的二塘在哪里)(1)

2007年的头塘正街(作者选自互联网)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要答错,请看:“塔山下为溉澜溪,是长江边上的水码头,一条老街沿江而建,下方有清代著名的通往川北的头塘古镇,塘报从这里发送川北合州(今合川),要经过十个塘。这十个'塘'是:头塘,在江北区的寸滩下面;二塘,在井口对岸的二塘河,今属渝北区;三塘,在歌乐山……”(《人文历史三千年——重庆市江北区境考》)我们江北人写的书都会出这样的错,外地人出错,那就更难免了。

再看:”这十个'塘'是:头塘,在江北区寸滩下面;二塘,在井口对面的二塘河,今属渝北区;三塘,在歌乐山精神病医院;四塘,……”(《璀璨江北》)这也是江北人写的书出的错,此书错得跟上一本书几乎一模一样。

犯此种错误的人太多,再看几例:

“江北溉澜溪处的长江口岸,原系当年成渝水路驿道重庆至成都的第一塘站,故而得名——’头塘'。”(《巴蜀轶事》)”

头塘在江北溉澜溪;二塘在沙坪坝井口附近半边街河边;三塘在歌乐山金刚坡;…….”(《巴渝风情》)

再看:重庆一张姓文化名人曾撰文介绍说:“塘,是里程,也是地名,十五里就是一塘,在明清时期,重庆去成都,从江北城旁边的溉澜溪出发,第一个驿站是头塘。”(引自易刚《驿路高歌向头塘》)说江北头塘是去往成都的第一驿站,这个是信口开河。我就不明白了,江北的头塘,为啥子一定要去连接人家的二塘,既然是写文章,就应该翻翻应该翻的书吧,这样才不至于开口便是错吧。

要弄清楚江北的头塘连接的是哪一个二塘,最应该翻的书就是道光《江北厅志》。当时江北厅的第一塘,其实并不是头塘,而是底铺,头塘在江北厅志里也不叫头塘,而叫头塘铺,这个名字应该是塘铺合一之后的名字。早期,塘是塘,铺是铺,各有各的职责,清政府财政紧张,来了个铺塘合一。塘铺合一之后,那些以塘命名的名称几乎都消失了,但是,有的名称还留下了痕迹,如头塘铺,二塘铺(厅东三十里)、大湾塘(大湾铺,厅东一百零五里)等。

江北区作协主席易刚,曾经在他的文章《驿路高歌向头塘》中,对头塘后面的十七个塘铺做了梳理,并将能查到的现名附后,如此凿通古今的工作,真是善莫大焉,这当然也是读者之福。地名对照附后,与各位共享:

底铺 在镇城东。无考。想像应该在水市口、石塘口一带。

头塘铺 在厅东五里。今江北溉澜溪。

尖山铺 在厅东十八里。今渝北鸳鸯尖山村。

二塘铺 在厅东三十里。今渝北回兴二塘村。

一碗水铺 在厅东四十三里。今渝北一碗水。

沙坪铺 在厅东五十五里。今渝北沙坪镇。

苟溪铺 在厅东六十五里。今渝北双凤苟溪桥村。

土沱铺 在厅东七十五里。今渝北玉峰山旱土村。

相见铺 在厅东八十五里。今渝北曾家大田。

分水铺 在厅东九十五里。今渝北关兴乡镇。

大湾铺 在厅东一百零五里。今渝北大湾塘。

鹩鵼铺 在厅东一百十五里。今渝北石船乡鹩鵼石。

石船铺 在厅东一百二十五里。今渝北石船镇。

梅溪铺 在厅东一百三十五里。今石船镇梅溪村。

栏垭铺 在厅东一百五十里。栏桠也作岚垭,今金土地。

张关铺 在厅东一百六十五里。今渝北张关老张关。

三角铺 在厅东一百七十五里。今张关镇三角坝。

石崖铺 在厅东一百八十五里。也作石岩铺,今渝北幺塘坡。

沙溪铺 在厅东二百里。长寿县朱家镇沙溪村。

这样的塘、这样的铺,已经没有了早期按数字排序的塘名或铺名了,而是按地 名取塘铺名了。

特别说明,这里的今名考证时间是2016年,若此后有变动,就没有再修改了。

头塘是江北厅往东的第二站,这一站往东,有”江长路”(江北至长寿)之称。 《巴县志》称这一路的塘叫”东路旱塘”。与东路旱塘相对应的可能是”东路水塘” (第一塘朝天门,第二塘唐家沱……)”江长路"共计二百里,然后进入长寿县界。 在江北厅没有从巴县独立出来之前,这条江长驿路由巴县衙门管理,其行走路线与 后来的江长路略有区别:三圣殿底堂(今渝中凯旋路),十五里,观音铺;二十五

里,尖山铺:二十里,沙坪铺;(俱左营,每塘兵二名)三十里,土沱;三十里, 大湾;三十里,梅溪;二十里,张关;(俱右营,兵二名)十里,茶店子;(新设 三营兵三名)二十里,沙溪塘;交长寿县界,长寿汛兵一名。(乾隆《巴县志》卷 五,兵制志,今制塘汛)这个时候的驿站离得远,巴县城去沙溪才九站,江北厅时 代却是十九站,明显要密许多。

那个时代的驿站计数,有一个挺有趣的现象,就是底塘不算数,仿佛底楼不算 楼、二楼算一楼一样。不然,头塘就是二塘了。

二塘镇在什么地方(江北的二塘在哪里)(2)

头塘驿文物保护牌(作者摄影)

在步行的时代,每个要外出的人都得记忆道路,这是生存的必要条件。从江北 县到长寿的路称”江长路”,从江北到邻水,称江邻路,有三条可供选择:一是江邻 中路,也称中大路,是重庆通往邻水,达县和陕西等地的要道。从江北城文星门出 发,至头塘分路,北上回兴,经两路镇、仁睦、木耳、石鞋、兴隆、茨竹等乡镇入 邻水界,长85公里。汉渝公路沿此线而建。二是江邻东路,从文星门出发,经头 塘、寸滩,北上回兴,再经一碗水、沙坪、多宝、古路、草坪、高嘴、两岔河,大 湾等乡镇入邻水止中寺,长95公里。三是江邻西路,从文星门出发,经头塘、鸳 鸯、翠云、仙桃、两路口、三圣、石坝、偏岩、同仁、中河等乡镇直达邻水高滩 场,长100公里。

二塘镇在什么地方(江北的二塘在哪里)(3)

《巴县志》上的东路旱塘

人们为了帮助记忆道路,于是编出歌谣来唱,江邻中路是这么唱的:”刺竹长在永庆上,兴隆坐在岩边边,好只石鞋无人穿,木耳根生人模滩。两口喝干一碗水,坦坦平洋下寸滩。坐船上赴重庆府,做罢生意回家园。“这条路的路引歌谣,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好个兴隆在岸边,好只石鞋无人穿,好朵莲花无人戴,木耳飞过仁睦滩。两囗喝干一碗水,坦坦平平下寸滩。“记住了一首歌谣,基本上就记住了一条道路。

在步行的时代,百姓需要路引,于是编书的人便尽可能地提供帮助。成书于道光末年(1840—1850年)的《江北厅乡土志》对江长路有很详细的叙述,值得一读:

惟下游则出城东南文星门,由旱道十里至义里之溉澜溪,有陕西及渠、广等处之路来会。十五里到寸滩,如以水道论,由城至此始十里耳。十里到石盘头,五里至龚家岩,登黄葛山,五里至黄葛坪,五里至一碗水场,有绥定、邻水之路来会。十里到沙坪场,旧设腰卡驿站。十里到苟溪桥,上铁山岭,十里至土沱,交仁里界,五里至回龙站,五里至曾家大田,十里至石关口,十里逾岭至关口场,五里至大湾塘十里至老鸹石,五里至三角碑,十里至石船场,十里渡太洪江或过梅溪枯木逢春至梅溪场。由场五里至金土站,十五里登张关山至张关场,五里至瓦店子,十里至腰塘驿,十里至王河溪,五里沙溪场。共计二百一十出本境入长寿界,直下梁、垫、忠、丰等处。

估计,这个路引定稿的时候,政府设立的塘铺已经撤销,因而此书就不再讲塘铺,而是专心讲路,五里一个地名,人人拿着地名都可以走下去,非常亲民。

文章至此应该结束了,但需补充两点:

一、头塘驿站一直到江溉片区大拆迁时才被撤除,所以它留下了不少照片(见 图)。我们乃至后人能够见到塘铺的模样,这应该感谢摄影师!其实,头塘驿站很 朴素,跟居民区没有半点区别。

二塘镇在什么地方(江北的二塘在哪里)(4)

头塘驿站(作者选自互联网)

二塘镇在什么地方(江北的二塘在哪里)(5)

远观头塘驿站(作者选自互联网)

二、当年,重庆往外走,不同的方向都有二塘。与江北头塘相连接的二塘在渝 北区回兴二塘村;由重庆到合川的渝合路,其二塘在沙坪坝井口街道下辖的二塘 村;重庆府往南走的驿路,其二塘在今南岸六公里附近,那里有一条二塘路,应该 就是当年二塘的遗迹。

文章作者:姜孝德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文化馆(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