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世界上第一大害河《尚书》中有:“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描绘的就是黄河泛滥的情景再看金文“昔”,画的正是洪峰“浩浩滔天”,把“日”都淹没了而“鲧”直接以“系鱼”会意,表明众人在洪水中都变成鱼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黄河的历史贡献有哪些?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黄河的历史贡献有哪些
黄河是世界上第一大害河。《尚书》中有:“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描绘的就是黄河泛滥的情景。再看金文“昔”,画的正是洪峰“浩浩滔天”,把“日”都淹没了。而“鲧”直接以“系鱼”会意,表明众人在洪水中都变成鱼了。
要是这么说,为啥还要尊黄河为“母亲”哩?有大弊必有大利:当黄河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冲出大山,奔入平原的时候,不难想象,每次大洪水的到来,都会使黄河沿岸变成一望无际的汪洋;当洪水退后,浅滩上,洼地里,到处是鱼。如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大河滩或是大洼地,说不定一个冬天都有吃不完的鱼,故这种动物就叫“余”。要是打猎,一群人追一只小野兔,还不一定能追上;在此处,说不定一条二不中溜儿的鱼,就比好多只野兔大,而且捉鱼又非常省力。
不只是有丰富的鱼资源,洪水退后,地上有一层厚厚的淤泥,既塇和又肥沃,正好农耕。这样的条件,到哪里去找?所以,适应小规模种植的环境,可能很容易找到;但是,适应大规模的种植环境,必在黄河岸边,或者更确切地说必在中原。比如,你在黄河淤地上,找个小棍儿就能把土地的表层翻开;要是到了长江岸边,你就是拿把铁锨也很难垦土。故黄河是母亲河而长江则无此殊荣。
这样一说,会引发长江流域里的人强烈不满:你为什么褒中原而贬长江?请不要误会:今天的中原人,其祖先不一定是中原人;今天在边境大山里的少数民族,其先祖不一定不是中原人。咱们尽量客观地讨论问题,尽量抛开地域情怀。
农耕对人类的生存方式产生重大变革,被称为人类史上第一次重要革命。在此之前,人类的生存方式是采集与狩猎。在采集阶段,人与猴子没有多大区别,见树上的果实熟了就采果实,见嫩草嫩叶可食便采嫩草嫩叶。甲骨文“采”画的就是手在木上采摘果实与嫩叶形。这样的生存方式,女人的能力绝对不比男人差,女人的生活并不需要男人帮助,这一时期被称为母系氏族社会。采集常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冬天来了,草木叶子落尽,果实全无,你到哪里采集去?人要是不想学候鸟飞走,只有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提前储备;二是改变生存方式,寻找新的食物,即狩猎。
狩猎与采集相比是个大进步,比如老虎,不用考虑季节问题,只要抓住猎物就有饭吃。但人不是老虎:没有老虎的奔跑速度,没有老虎的实力,更没有老虎的锋牙利爪。而这些,又是狩猎所必备的条件,怎么办?
这不要紧,人有一件神奇的法宝,把它往外一拿,不要说老虎,就是神鬼、天帝都害怕。
附:昔(昔金) 巧(采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