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他们那种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受到人们的传诵,驰名于世。它的许多健康优美的情节,至今还保留着、沿用着。婚礼的整个过程串联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场面。

蒙古族婚礼-佩弓娶亲

蒙古族婚礼服装鄂尔多斯(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1)

披红挂绿的蒙古包

婚礼一般在冬天举行。到了娶亲这天,男家要举行一个宴会,送新郎上路。鄂尔多斯唤作“萨阿德格毛日德呼”(背弓箭出发)。

蒙古族婚礼服装鄂尔多斯(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2)

新郎佩弓娶亲

新郎要骑威武雄壮的公马。公马提前十几天就要吊控好,娶亲这天要拴在桩上。亲朋好友一般中午时分陆续到达,一来就喝茶吃饼子。日晡时来到婚宴主包,向新郎父母递交礼品。从全羊、砖茶到几尺大布不等。有些细心的女戚,还要给新郎送二三件娶亲必备的用品。

在宴会正式开始以前,主人要当着大伙儿的面,向事先约好的主婚人和娶亲人敬酒献哈达,把他们“邀请起来”。而后新上任的主婚人便宣布婚宴开始;第一道献茶,第二道敬酒,第三道摆羊背。当酒足饭饱,暮色苍茫时,宾客们便来到门前禄马周围,为娶亲的人马送行。禄马是每户牧民院外供奉的“族徽”,也叫玛尼杆,娶亲这天要将禄马台全部更新。供奉禄马的神台上,要摆放供品,点燃佛灯,燃放柏叶,吹响螺号。新郎披弓挎箭,身跨骏马,带着象牙筷和蒙古刀,威风凛凛地站在一块雪白的大毡上,接受祝颂人吟唱的《弓箭赞》和《骏马赞》。吟唱《弓箭赞》的时候,祝颂人要左手端碗(鲜奶)右手拿箭,用箭头从碗中蘸几滴鲜奶,淋洒在箭壶(萨阿德格)上《弓箭赞》吟唱三遍以后,祝颂人又把新郎骑的公马,从头到尾抹画一番,吟一首长篇大段的祝词,把马的长相、神速和马鞍具,都赞颂了遍:

当旅人举步未举的刹那,

当信徒燃香未燃的瞬间,

眼儿没顾上眨动,

心儿来不及闪念,

你就从天边跑来,

像那迅速的飞箭;

你就从地极驰来,

像那倏忽的闪电。

……

每逢祝颂到一段落,大家就接着祝颂人的尾音,高呼一声“贵体康安”。最后由大宾带队,伴郎祝颂人和新郎一行四人,在柏叶的氤氲中,螺号的吹奏下,策马挥鞭,奔向女家……

草原的夜晚总是宁静的、空旷的,本来就稀少的村落显得更为分散和遥远。为了驱散沿途的寂寞,又不至互相走失,便放开嗓门,一路奔驰,一路高歌……,别人听见,就说“萨阿德格的人过来了。”

蒙古族婚礼服装鄂尔多斯(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3)

娶亲马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