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葡萄才有资格说葡萄酸(你肯定没听过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另一个版本)(1)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故事另外一个版本。

第一只狐狸是位有志青年,经常读一些励志类书籍。他来到了高高的葡萄架下,看到了架子上结满了香甜可口的葡萄,他一次又一次的跳跃去摘葡萄,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总会能吃到葡萄的,日复一日反而越跳越低,最后他体力不支累死了。这种英勇无畏的行动者,我叫他“勇者”。他的行为,我称为“固执”,即不断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如同心理学上的强迫症。坚定不移的志向固然令人可敬可佩,不过,是不是这样就能成功吗?

第二只狐狸比第一只聪明一些。来到葡萄架下,它一看到葡萄架比远处看的时候高多了,还试什么呀?它想:你这个坏葡萄,害我白高兴一场,吃不到你,我也要出出这口气。于是,它对着葡萄破口大骂,然后不断撕咬自己能够咬得到的藤。不料它的骂声太大,惊醒了正在睡午觉的果园主人,果园主人拿起一把铁锹,走到它身后把它打死了。 这种破坏行为我们叫他“暴徒”。他的行为,我称为“攻击”,是有严重的人格障碍采取破坏性行为,虽然发泄了一时的愤怒,终究是为社会所不容的。

第三只狐狸看起来不像前两只那么强壮,有点弱不禁风,是个话不多说但想法不少的知识青年。它来到了葡萄架下,尝试几次跳起来去抓葡萄都没有成功。它想:好吧!这不是我的东西,不去想它吧!不行啊,葡萄真大,我想要吃他,吃不到怎么办,借酒消愁,借酒消愁愁更愁,“什么?听说其他狐狸吃到葡萄了?上天怎么对我这么不公平啊”最后碰死到了葡萄架下,这就是典型的愤怒的青年,不去努力而去抱怨世间的不公。

第四只来到了葡萄架下看了看,发现自己够不到,发出了感叹“美好的事物总是遥远,得到了反而不美好”,回去之后他写了篇诗集《遥远的葡萄》,深受狐狸界喜爱。

第五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尝试跳跃够不到葡萄,转头回家睡觉去了。过几天肚子难受,发现自己得了胃病,自己一日三餐很规律,怎么会得胃病呢,最后郁郁而终,这就是典型的病人。

第六只狐狸他想吃葡萄,但是怎么跳都达不到葡萄的高度,他抱怨的说“张这么高的葡萄,肯定是酸的”。这是传统故事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也是大众最常见的一种人,这只狐狸就是著名的酸葡萄效应故事的主角了。

第七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通过推算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够到葡萄,他说:“什么设计师设计的葡萄架,真是一个糟糕的设计师,纯粹是歧视我们狐狸…”吐槽一番之后,心满意足的离开了。这只狐狸是典型的批判家,你不迎合我,我就把你说的一文不值。

第八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发现地下腐烂的葡萄和吃剩下吐了的葡萄皮,说:“谁这么恶心,居然吃腐烂的葡萄”。这是媒体型批评家,对事物认识不足,故意极端化炒作,以达到自我心灵安慰和利益方面满足。

第九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发现自己够不到葡萄,想了想,反正大家都够不到,没什么可抱怨的 。这是典型的大众思想,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人。

第十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发现了问题之后嘴一撇,大喝道:“葡萄架虽高,也不是不可能达到的高度!别人说只有猴子才能吃到,我偏不信,我们狐狸中已经有成功者吃过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狐狸也一样行!”说完,它也摇摇尾巴离开了,准备下次再来进行一次演讲。 这种思考者,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励志大师”。无论他们实际上是如何面对困境的,仅从其演说内容来看,采取的是一种情绪取向的应对方式,寻找与自己有关联的人来实现提升自我价值。

第十一只狐狸发现自己够不到葡萄,偷偷藏到附近的草丛里面,观察到了果园主人用梯子够葡萄,于是把梯子偷过来,终于吃到了香甜可口的葡萄了。这是解决者,通过不断的实践,认真观察,学习别人是怎么解决处理问题。

第十二只狐狸,发现自己够不到葡萄,他说:“听说柠檬和葡萄味道差不多,吃不到葡萄我何不找柠檬吃呢”,于是他欢欢喜喜的踏上寻找柠檬的路上。他采取的方式是替换,有些像认知失调,可从主观意识讲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第十三只狐狸有一双狡黠的眼睛,具有超越一般狐狸的高智商。它发现自己和葡萄架的高度差问题之后,虽然也不会使用梯子,但却很快意识到“必须借助什么来缩短高度差”。它眼珠一转,心生一计。它回到狐狸窝,对几只狐狸说找到了摘葡萄的办法。等这几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它趁它们不注意,用偷偷藏起来的铁锹将众狐狸打昏,将它们捆起来,踩着狐狸们的身体搭成的“狐狸梯”,摘到了葡萄。 利用他人来获取自身利益,虽然让人唾弃,可是社会常见的一种风气。

第十四只狐狸是位貌美的小姐,发现自己够不到葡萄,他去找之前那只手只有梯子的狐狸,做他女朋友而吃到了葡萄。这是所说的借势者,往往自己一方面不足,寻求他人帮助而满足自己利益。(不限于女性)

十五只狐狸非常有世界观,能跳脱出个人目标来思考问题。它想,我自己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来了也吃不到葡萄,这是因为单凭一只狐狸的能力是无法摘到葡萄的。为什么我们不学习猴子捞月,众人合力去摘葡萄呢?于是它动员所有想吃葡萄的狐狸,大家一层层叠起来,搭成狐狸梯,最后,所有的狐狸都吃到了葡萄。 最后这类解决者,我称为“领袖”。它不仅像诈欺者一样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像借势者一样懂得合作,更懂得合理整合资源、分配利益,运用团队的力量去解决困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