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愁”字,拆开了之后就变成了“秋心”,古代的文人雅士很善于玩弄文字,尤其是在对联里,往往使用拆字、谐音、双关等技巧,来增加对联的难度。现代人依旧如此,拆字是很常见的,比如《菊花台》的歌词中有这样一句:“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正好把“愁”字拆成了“秋心”,人们在赞叹作者的才华时,往往忽略了古人,这些小技巧在古诗词里屡见不鲜。

关于写愁的唐诗宋词带解析(一首唐诗一首宋词)(1)

把“愁”字拆成“秋心”的,大家比较熟悉的有《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咏菊》,其颈联写道“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另外还有清代诗人龚自珍《秋心三首,其一》中的“秋心如海复如潮,似有秋魂不可招”,秋心即是愁,一片萧杀,满目凄凉。

除了以上两句之外,在唐诗宋词里亦有巧妙地拆解“愁”字的,一首是唐诗,一首是宋词,这两首诗词虽然不被大众所熟知,但是也非常经典。一首是唐代诗人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一首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唐多令,惜别》。我们先来看一下唐诗: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关于写愁的唐诗宋词带解析(一首唐诗一首宋词)(2)

严维在星光璀璨的唐代虽然没有什么名气,远远不如李白、杜甫,但在诗家辈出的唐代亦有一席之地,有一首诗能够流传千古,这就足够了。这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作者严维与韦参军之间的深情厚谊。

诗的第一句交代了送行的地点在丹阳城外边,友人将乘船离去。第二句“秋”字用得特别好,不但表明了送别的时间是在秋季,而且表达了人的忧伤情绪。秋天代表了萧瑟,人们大多惜春悲秋,“自古逢秋悲寂寥”乃人之常情。该句巧妙地运用了拆字法,“心”上有“秋”,也就是“愁”字。

这首诗后两句描写了送走韦参军后的场景,日暮时分,站在江水的南边望江水的北边,寒鸦点点,无尽的惆怅。诗人站在江南向北望,时间之久,寒鸦都飞完了,只剩下了江水悠悠,流不尽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言有尽意无穷,第四句与李白的“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严维的这首诗很经典,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南宋著名词人,有“词中李商隐”之称的吴文英的《唐多令,惜别》,全词如下:

唐多令【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关于写愁的唐诗宋词带解析(一首唐诗一首宋词)(3)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有《梦窗词》流传后世,一生未曾入仕。如此有才华的人竟然终身布衣,让人不得不慨叹命运。

开篇点明了词的主题,一个“愁”字,这里的愁表面上看起来是离愁别恨,实际上写的是内心深处的悲苦。第二句采用了拆字法,解释了“愁”的具体场景。风吹着芭蕉,发出飕飕的声响。虽然明月在天,但诗人不敢登楼,爬登上楼之后引起思乡之情。

词的下阕描写一年到头了,什么也没有得到,梦想和努力皆付之东流,太令人伤感了。燕都已经归家了,而诗人却还在漫漫的旅途中。最后写到了与女子的分别,独在异乡而又分别,让人情何以堪!

关于写愁的唐诗宋词带解析(一首唐诗一首宋词)(4)

整体来看,该词是一个漂泊者的牢骚语。词人内心是悲苦的,岁末将至,一事无成,又和情人分别了,怎能不令人惆怅!该词的开头颇耐人寻味,秋天的离别最使人忧愁。该句也印证了柳永《雨霖铃》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看来词人都是相通的,基本上都多愁善感。

拆字是很精妙的,如果能够在诗词里合情合理的拆字,就能显示出作者非凡的才华。才华,可以让人脱颖而出,走向高品味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