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说这部电影做过梦的影迷应该都会有感触,此片最大的成功就是拍出梦境感,名副其实的——《梦》。

关于梦,不管是弗洛伊德从心理学上的解读,还是每个人的个体体验。梦都是隐秘而离奇,让人心悸、让人甜蜜、让人恐惧、让人悲伤,有时候醒来就忘记。

黑泽明在80岁的时候拍了《梦》,用一部影片回顾与梦境有关的回忆。

这是一部最让人静心的电影(电影天皇的哲思)(1)

豆瓣评分8.6,好于94%的奇幻片、91%的剧情片。

在黑泽明面前,所有评分都是多余,被称为日本“电影天皇”就是对他作品最高的肯定。

他一生执导31部电影,编剧作品68部,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称他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极高水准下保持旺盛的创作。

这是一部最让人静心的电影(电影天皇的哲思)(2)

影片可以划分为与梦相关的八个短片,太阳雨、桃园、风雪、隧道士兵、梵高作画、红富士山、食人魔、水车村,像八个梦境片段在一晚酣睡中浮现。

这是一部最让人静心的电影(电影天皇的哲思)(3)

第一梦:太阳雨之狐狸娶亲。男孩子站再门口看着下雨,好奇心的驱使下忘记母亲的叮嘱走进森林。影片开始就充满古典神秘感,

这是一部最让人静心的电影(电影天皇的哲思)(4)

雨停后森林充满迷雾,迷雾中走来诡异的狐狸娶亲。营造了紧张又有趣的氛围,男孩落荒而逃如同做梦遇到危险惊醒。

这是一部最让人静心的电影(电影天皇的哲思)(5)

第二梦:桃园。在一群姐妹们的聚会中,男孩看见了别人没看见的存在。循着踪影,来到一片荒芜的桃园。桃仙控诉人类砍伐桃木,少年自辩说,一向爱护桃树。桃仙讥讽道:“那时因为你爱吃桃子。”

这是一部最让人静心的电影(电影天皇的哲思)(6)

太阳雨与桃园来自童年的“梦”。从心理学的角度,童年时期的梦多数与父母的恐吓或是民家传说有关。在遇见桃仙之前导演给了几个男孩看到佛像瞳孔放大带有一丝恐惧的镜头。黑泽明出生在一个武士家庭,从小家教很严,所以,梦中孩子的叛逆,母亲的恐吓正是现实的反映,跟着未知走是童年时期的好奇心。这两个梦具有典型性,多数人都有经验,只是内容不一,但类型是一致。这两个梦色彩绮丽,缓慢但又跳跃的镜头具有童年的活泼感,使影片氛围不过于沉重,对于好梦着,梦本身就具有无限趣味。

这是一部最让人静心的电影(电影天皇的哲思)(7)

第三梦:风雪。画面瞬间从绮丽转变为冷色调,登山者遇到暴风雪,纷纷睡倒在雪地中,等待他们的可能将是永远的死亡。传说中的雪女轻声地安抚处于风雪困境中的人,她告诉人们“雪是温的,冰是热的”在诱惑之下考验意志。

这是一部最让人静心的电影(电影天皇的哲思)(8)

第四梦:隧道士兵。一个退役军官,在一个阴森的隧道口遇到他手下的死去的部队。独自苟活的耻辱以及灵魂无法归家的士兵。这两个梦表达了黑泽明直面生死以及控诉和反思了军国主义的罪恶。不愿承认自己死亡的士兵和坚持从雪地里站起来的登山者,符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对生的渴望。

这是一部最让人静心的电影(电影天皇的哲思)(9)

第五梦:梵高作画。画家在画廊中,望着梵高的画沉思,忽然画面动起来,他走入画中,来到阿尔。这个镜头一直让小编称奇!

这是一部最让人静心的电影(电影天皇的哲思)(10)

画家遇见自己的偶像梵高并与之交谈,从弗洛伊德释梦原理分析属于“自我愿望的满足”。梵高代表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在梦里满足了自己早年的梦想。而值得一提的是,扮演梵高的是马丁·斯科塞斯,斯科塞斯相当喜欢黑泽明的影片,他成功演绎了偶像的偶像。

这是一部最让人静心的电影(电影天皇的哲思)(11)

第六梦:红富士山。标志着日本的富士山也染上鲜血一般的红色,充斥着画面的化学烟雾更显得张牙舞爪地狰狞。商人说飘着的不同颜色的烟雾,代表不同的辐射污染,有的能让人得癌症,有的能让人得白血病。

这是一部最让人静心的电影(电影天皇的哲思)(12)

第七梦:食人魔。青年遇到一个食人魔,他说起自己变异的原因,是核污染,连植物都发生了变化。到处都是爆炸后遗留下的垃圾,满目苍夷,受核辐射的人在湖边哀痛挣扎。痛苦随着不死永无止尽。

这段梦是客观现实的反应。黑泽明13岁时经历了日本关东大地震,对自然有一种畏惧以及热爱与关注。核电站的建设以及人的贪婪终会毁灭自然。

这是一部最让人静心的电影(电影天皇的哲思)(13)

第八梦:风车村。青年从食人魔的山头逃走,画面切到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孩子嬉闹,智慧老人在河边。画面从阴冷晦涩再次回到清新绮丽。

这是一部最让人静心的电影(电影天皇的哲思)(14)

从核爆炸到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智者用经验诉说着自然与个体的关系,以及个体的生死之道。最后融入一场欢乐的葬礼之中。最后一个梦与第一个梦产生连接,意境画面以及孩童老者,头尾相连,形成一个无形的圆形结构,圆形结构也代表一种轮回。

这是一部最让人静心的电影(电影天皇的哲思)(15)

大卫•马梅说,电影的机制与梦的机制是一样的。梦中看似不相关的影象并置,到了电影里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蒙太奇。这个曾多次自杀的孤苦老人在老年时拍摄的旷世奇梦,关于不论是生死哲思、战争人性、童年回忆、还是艺术追求、最后的返璞归真万物轮回。黑泽明用一部电影八个梦诠释了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