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见网友在我前天发表在《今日头条》上的散文《故乡的中秋》上留言:“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勾起了我的顽皮,我立即回了一句“明朝有微霜,记得加衣裳。”网友立即回言道“嗯”。这个“嗯”字,满是亲切,充满了信任。

明月在心里散文(明月何时照我还)(1)

这一轮蓝色的月亮,在离人眼中是凄冷的

今天早晨起来,照例先看看天,果然发现薄雾弥漫,联想到今日是中秋节,心情顿时郁闷了起来。不知从何时起,在我的心中对中秋佳节之夜,始终有一大企盼,就是能观赏到一轮皎洁的、又大又圆的月亮。

家如夜月圆时少,人似浮云散处多。这句诗不知何人所作,但一直都令我念念不忘。

在我记忆中,儿时的中秋,不是因了父亲的在外工作,母亲多病,就是因为大哥在外上学,没赶上周末不能回家,即使是吃到了盼望已久的,那年月最难得、最美味的月饼,也因了我们一家人的不能团圆,而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后来,我又参加工作,不远千里,在望明月,思故乡的愁怅里,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中秋佳节。

明月在心里散文(明月何时照我还)(2)

看起来是那么遥远

再后来,我成家了,我的一家在儿子未考上大学之前,也因我工作的忙碌,不是人在旅途,就是因工作的劳烦而少了那份过节团圆的心情。待到儿子外地求学,我和妻又两地分居,好不容易盼到团聚,却人刚回来,又在为明日的归程乘车买票做准备,总是来去匆匆。

因此,在我的记忆中,中秋佳节之夜,却很少见到月亮,有几年的中秋节居然淫雨霏霏,阴风凄切。最令我难忘的是我在大凉山深处的越西县普雄镇工作时过的那个中秋节,我组织公寓休班的职工,搞了一台山寨版的篝火晚会,同志们一边吃烧烤,一边唱彝族歌、朗颂我写的诗,相互敬酒,不亦乐乎!待到月过中天,我看见篝火燃尽,酒干瓶倒,职工们星散,一地冷灰残滓时,顿时想起“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诗,再想起我远在西昌家里幼子、弱妻,他们一定在望着明月想我的孤独,我禁忍不住泪如雨下!

上中学那会儿,特别喜欢王安石那首《泊船瓜洲》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今年,中秋节恰逢周末,十年不遇,本应回故乡和年已九旬的双亲团聚,却因了疫情的防控而宅在成都,心里又添了一份凄凉。

今年以来,因了对父母的牵挂,还因了我身体的原因,更因了那份深厚的山水田园情结,我特别盼着退休。

因了这气象,我估计今夜是看不见月亮的了。当然,不是看不见,只是我们看不见。我的心中充满遗憾和酸楚,借问苍天:家中高堂盼儿归,明月何时照我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