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河镇闻一多小学(走在G347国道闻一多的故乡巴河特大桥上)(1)

大桥东头巴河景色

巴河镇闻一多小学(走在G347国道闻一多的故乡巴河特大桥上)(2)

大桥下游(南边)景

巴河镇闻一多小学(走在G347国道闻一多的故乡巴河特大桥上)(3)

大桥上游(北边)景

巴河镇闻一多小学(走在G347国道闻一多的故乡巴河特大桥上)(4)

大桥西头黄州景色

写在前面,G347国道尚未全线建成开通,但巴河特大桥经过四年零五个月1600余个日夜奋战已建成完工差一周就八个月了,许多行人、电动车、极少小车、面包车开始尝鲜了。

G347国道,是一条于2013年新增的东西向的普通国道,东起江苏省南京市,西至青海省德令哈市,跨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青海6个省市,预计2030年全面建成。在湖北省内自东向西经过黄冈、武汉、孝感、荆州、宜昌等市。而黄冈市内称为沿江一级公路,东起于黄梅县刘佐乡,途经黄梅、武穴、蕲春、浠水、黄州、团风沿江六县市区,西接武汉阳逻,路线全长213.9千米,目前已完成106.1千米。浠水境内路线长42.9千米,经巴河、兰溪、散花沿江三镇,穿越芝麻湖、望天湖和策湖,横跨巴河和浠水两大河,其中巴河特大桥全长1501米。

巴河镇境内已完成七铺葛洲坝大道至长春巴河特大桥公路基础5.86千米的第一目标段,路面净宽25米,路基宽度27米,中间除必要的路、塆交叉口外全线固定水泥墙隔离带,双向四车道加双向应急车道,经过7个村组,自东向西有大陈湾大桥、先生湾大桥、芝麻湖中桥和蔡家湾中桥,另还有5座钢筋砼暗盖板涵和17道圆管涵。巴河至蕲州第一标段的七铺至新港10千米路段尚未开工。

巴河镇闻一多小学(走在G347国道闻一多的故乡巴河特大桥上)(5)

自西向东驶向巴河

巴河镇闻一多小学(走在G347国道闻一多的故乡巴河特大桥上)(6)

自东向西看向黄州

巴河镇闻一多小学(走在G347国道闻一多的故乡巴河特大桥上)(7)

自东向西望向黄州

时间过得一百二十个快,转眼间又过去了一个月,上月九号回巴河,从黄冈东站步行回家。

这一次是从已建成尚未开通的G347国道巴河特大桥上跨过,沿着芝麻湖北岸回巴河镇街家中的。

而过去也多次从黄冈东站步行回家,不过跨过的是S409省道下巴河特大桥,包括紧紧连接的滠湖大畈大桥,全长2600米。

首次走上G347国道巴河特大桥,就给震撼到了。

说真的,的确震撼到了!目前人生六十一年了,记忆中行走五十六个春秋,多次走过武汉长江大桥,走过南京长江大桥,走过南浦大桥、南昌老八一大桥、海珠大桥、黄石长江公路大桥、渭河大桥等,数次走过S343省道上巴河大桥、鄂黄长江大桥、S409省道下巴河特大桥,也违规走过大广高速巴河特大桥,没有一座大桥像G347国道巴河特大桥这样,长不算长,高不算高,但绝对是所走过的大桥最宽的,也是设置最优的。

桥面宽度34.5米,设计速度80Km/h,双向六车道,加双向应急车道,特设独立双边有护栏(墙)的双向人行道,中间固定水泥隔离墙,高大上靓。

走在一向四车道的巴河特大桥上,柏油路面,好似脚底生风,又好似脚底肉巴,那叫一个舒适,那叫一个惬意,步行无声响,走路不累脚,抬头不看路,脚下无颠簸,就是闭着眼睛向前,因为路平坦,也不会转弯抹角。当然,这一切是因为还没有开通,没有车奔驰,时速八十千米,正道三车道,估计就是车多,车速也不会低于时速六十千米,而武汉市、黄冈市、就是其他所有市的市内,动不动就来一句“前方限速每小时二十千米”或“前方限速每小时三十千米”,几乎时速三十千米是最高速度了,就是像武汉光谷双向十二车道的高新大道,最快也没有超过时速三十千米。

如果是行车,一向两边都是齐胸高的水泥隔离墙带,中间三正道一应急道,遵循交规,是万无一违,安全安稳得很。

站在大桥中间置高点的水泥隔离墙上,看天高云淡,看四面八方,看淡山明水,看人烟村庄,不觉心旷神怡,还有些“趾高气扬”。

看东方,淡山明水的巴河镇一览无余,远处一线连的神山、插旗山、骑龙顶、调军山、太子山如黛隐隐约约中透着淡淡的蓝,山天几成一色,纯净如幕;近的锡山等山丘绿绿郁郁,层层叠叠,更看乌江湖水面似镜,芝麻湖露出一丝水线,巴河岸边、西阳大畈的红瓦白墙、别墅小楼,组成一幅山水画,润着不算清哳的眼,也感觉融入画中。

向南向北看,巴河河水不算清澈,因为前几天连着下雨,河水涨了不少,尚未清澈见底下来,但不失巴水河的壮观。南面的下巴河特大桥上,车流向东向西,连接不断,更有远方的燕矶花湖机场拆迁小区高楼,好似巴水河上的布景,让巴河如同在高楼群之间,将巴河装扮得更加秀美,锦绣万般;而北方,大广高速巴河特大桥,黄州站工业园区、远方的龟山峰等大别山麓也尽入眼帘,天连着山,山连着水,顿觉心明眼亮,眼里晶晶闪。

看西边,刚刚从那里来,黄冈东站串起武汉站、武汉东站、浠水南站、黄梅东站,城际高铁互通,人来人往方便。而桥头处,扩宽的沿河公路,燕矶大桥连接大广高速的高速联络线正在如火如荼中,三年多后就会互通,也许到那时,G347黄冈段可连接上武汉,又多了一条免费的一级公路国道上汉口、到宜昌、到更远。

而大桥下,上游约八百米处,西河渡口的两条渡船其中一条渡船还摆渡着。也许要不了多久,像下游约二千五百米的赵家渡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只留在人们记忆中。

但愿政府能够留一丝巴河记忆,哪怕不久后巴河特大桥开通,也保留下西河渡口及渡船。

巴水河上巴河镇境内,历史上至少的六条渡口,现在只剩下马骑山和西河了,三条渡船在摆着渡,而长江河口的五里荒渡、滠湖(南湖)渡、赵家渡、戴家边渡早已成为历史了。

站在隔离墙上,西南向的鄂黄长江大桥高高的桥塔清晰可见,而大桥下上游的黄州鄂城轮渡已停航多年,码头仍在,两城民众呼吁再度开通,至今在研究中。而武汉的长江轮渡随着五一小长假的热烈,再度勃勃生机,百趟争流。

而最悲哀的,莫过于巴河长江口的燕矶长江渡,在燕矶大桥开工后,在花湖机场开通之际,竟然停航了,好似永久停航,巴河一方天过江到燕矶、到花湖机场的人们不得不绕行黄州、鄂州或黄石,让人异常难受。

西河渡口,也叫西阳古渡,就目前,有黄冈东站及26路、81路公交的加持,西河渡口最高日客流1500人次之上,是黄冈市客流最大的乡镇级渡口。渡口存在多少年,未寻到考据,是百年历史,还是千年历史?至少解放后就一直存在。九百多年前的苏东坡到浠水麻桥庞安时处看病,回黄州是否从此渡口经过,也不得而知,但据有人考证,去时是从滠湖渡口过河的。也许西阳古渡有千年历史也未必?

而无论巴河特大桥开通否,保留西河渡口有其必要,一可保留其渡口传承,二可应急时方便河边民众,有的时候,不是大桥可以替代一切的。

西河渡口,在历史长河中,有无感人动人故事,不知而得,但肯定有美丽传说未必说不通。

就像大桥下游赵家渡不远处,靠近河东岸巴河镇一侧的河中小褐色石山一样,有其传说,无论河水怎么涨,河水之上的山高总是那样高,永远也淹没不了。

过去站在河堤上观看,似乎与是其传说,现在站在大桥的人行道上,倚栏而望,小山还是那样,不高不矮,褐色着永远在水中,水漫不过山上。

传说:千年前的六月下旬某一天,有母子从巴河赵家渡过河到黄冈南湖那边去,可是不料艄公家中临时有急事没有渡船过河。而母子也要赶路,想办完事当天回家。于是就想从最浅的河滩涉水过河,反正儿子有力气,在浅滩河水中背着母亲过河。谁知道,刚走到褐色小石山处,上游“轰隆隆”一阵响,眨眼功夫,有洪峰冲下来了。于是,母子赶紧奔上小石山上,刚上,洪峰就到了。不一会儿功夫,水就开始涨起来了。可是,巴河的天气是大好晴天啦。原来,因为那时信息不灵通,上游的罗田、黄冈、麻城、英山等地下了暴雨,雨未全停,洪峰就下来了。河里起了泥浆色的泡沫,还夹杂着树枝、树木等漂流物。功夫不大,小山就淹得只剩下一个山顶,仅供一个人站着。儿子二话不说,将母亲驮在自己背后。这个时候,渡船艄公来到了河边,因为没有料到有洪峰,渡船索插的并不紧,渡船早已不知踪影,看到小石山的人影,只有干喊着,让其抱紧山尖,不要让洪峰冲走了。但是洪峰还在急流,儿子除了头,整个身子都在水中,眼看支撑不住了。可是儿子死死抱着山顶,不让洪峰冲走。母亲想让儿子放弃自己,让儿子抓一个树木漂流到岸上去。然而,儿子坚决不从,叫母亲不要松手,否则,也让洪峰冲走一死了之。眼看着儿子的头也要进入洪峰中,这时天上一朵白云突现,突然间,小石山升了起来,不一会儿,儿子的整个身体都升到洪峰上面,而且还生成了一个小平场,可供母子两人坐着,并且小石山还升了一尺高。母子两不知所以然。这时,又传来了艄公的声音:刚刚有一朵白云在小石山上,肯定是菩萨救了你们。母子两连忙仰望天空,可是天上一片蔚蓝,但还是感动得连连叩头谢恩。到了傍晚时分,洪峰稳了下来,小石山顶始终离水五尺高,母子两稳稳坐在上面。这时艄公找来了一条船,将母子两接到对岸去了。

第二天,母子回程,特地让渡船在小石山转了一圈,他们发现,洪峰退了不少,但山顶仍然离水面五尺高。

后来的洪峰和汛期,只要水涨到一定时候,山顶与水面总是五尺高,水再涨,山顶也升,一直到现在,山顶从来再也没有淹过。

巴河镇闻一多小学(走在G347国道闻一多的故乡巴河特大桥上)(8)

大桥东头巴河一侧已堵

巴河镇闻一多小学(走在G347国道闻一多的故乡巴河特大桥上)(9)

巴河小车驶向黄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