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流传千古的诗词的人,总是能够得到人们的关注。王昌龄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王昌龄写绝句与李白齐名,被誉为“七绝圣手”。其早年贫苦,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为啥写芙蓉楼送辛渐(写出芙蓉楼送辛渐)(1)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冷雨还在下着,洒满了吴地江天的夜晚,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王昌龄为啥写芙蓉楼送辛渐(写出芙蓉楼送辛渐)(2)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诗人是一位内心坦荡的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王昌龄为啥写芙蓉楼送辛渐(写出芙蓉楼送辛渐)(3)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