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做本地生活的互联网公司,招聘了2名外勤商务BD负责商户拓展工作,发展做团购业务的团长,并要达标动销业绩(团长实际开团成交的金额)。

入职快一个月时,上级主管反馈2名商务BD的数据都是假的,拜访的团长假的,动销记录假的。

外勤人员管理(说说外勤人员数据造假)(1)

外勤人员管理(说说外勤人员数据造假)(2)

本来应该更早发现,中间隔了一个国庆长假,对接方的员工又刚好请假,所以到10月中旬这事才暴露出来。

这2名商务BD的造假算一种欺诈行为,他以为他只是骗了公司的基本工资,实际耽误的是整个项目的进度,这个损失找谁来算?

这种外勤人员数据造假,怎么管控?

现在科技发达,有各种考勤软件。比如钉钉除了“外勤打卡”功能外,还有个“签到”按钮,一天可以多次实时定位打卡拜访记录,主管可以任意时间随时查看(钉钉会将信息同步)。

再比如水印相机打卡,还有一些诸如“外勤365”之类的软件等。

但再先进的工具,总有漏洞,总有人去钻它的空子。同时检查各种记录的真实性,非常增加管理成本。

最好员工能“自觉”,公司也对其信任,大家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工作,有效减少内耗提升效率。

有这种可能性吗?有的,按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当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时,员工会自发努力工作,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我遇到过不打卡的公司,也不强制你996加班,没有人时刻盯着你管着你,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什么时候要外出,什么时候要出差,什么时候要加班,自己安排,真的没人有这个空还要来检查你的外出是否合理。

大家的效率都很高,因为每个人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员工是在为自己的目标做事,他不需要公司专门花心思去管控他。

为什么文章开头的那两位商务BD要造假呢,因为他们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再加上人性里的懒,演变成了一种欺骗。

这两名BD之前在耳熟能详的的大平台做过,而且做出过一定成绩,获得过荣誉。理论上他们能力是具备的,现公司做的商业模式和之前相仿,熟门熟路可以大干一场,为什么他们选择花低价转包给学生去操作(结果学生也没去跑,拉身边同学凑数)。

除了人性的懒之外,根本原因是他们不相信这事能做成,之前的平台砸了很多资源都慢慢做黄了,现在这个项目他们觉得成功概率不大。既然不大,何必浪费精力呢,骗点基本工资糊弄几个月再说,反正都在外面跑也很自由。

组织的目标是快速试错,验证这个赛道方向是否正确,如果被证明不行就迅速把人员调整到另一个赛道尝试。最终要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本地生活赛道把这个项目跑起来。

而BD的个人目标是,怎么轻松地赚点基本工资(底薪7-8000元)。之前跑过类似的模式也没跑出来啥,现在也不想费那么大劲,随便糊弄下吧。

如果BD的个人目标是,之前花了那么多精力跑过类似的项目,不甘心没个结果,这次一定要刨出深层原因来,把这个事做成。如果是抱着这种目标,根本不需要人去监督他,他想的和组织要的是一样的,干就是了。

所以,外勤人员在数据上造假,根本原因不是说公司的管控不够严格,是外勤人员的个人目标和公司的组织目标没有达成一致。

通常在面试的时候,HR会问应聘者“将来的职业发展规划是什么”,也是想验证员工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是否大方向一致。

PS:靠管控,靠考核,靠监督来管理员工真的很累,成本很高。

只有大家目标一致,才是最高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