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1)

1952年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2)

1953年

其实,蜚声京剧舞台多年的李慧芳早就被中国京剧团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所赏识。那是1950年,中国京剧团由薛恩厚、李和曾、张云溪率领,到上海天蟾舞台演出《三打祝家庄》《江汉渔歌》时,张云溪曾到李慧芳家来邀请她参加中国京剧团,遗憾的是李慧芳当时不在家,错过了机会。现在李慧芳想参加了,可人家又没有邀请,怎么办呢?于是李慧芳就给张云溪写了封自荐信:“我想参加中国京剧团,演什么角儿都行,给多少钱都干……”张云溪回信说:“欢迎你来,但现在参加中国京剧团需要通过考试录取。”考试,对李慧芳来说是从没有遇到过的新鲜事,她多年和名家搭班合作,又挂头牌挑班,走南闯北,红得发紫,这样的演员还需要考试?谁来考她?但你要想走进规范的国家剧团就要遵守这样的章程,这里没有徇私情、找关系可言。要说考试,对李慧芳来说绝不是一件难事,她并不害怕,但是李慧芳毕竟是名角,参加一个剧团还要考试,难道信不过她的艺术水准,她感到面子上很过不去。所以,看了信后,左思右想,心里有点想不通。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李慧芳最终还是想通了:“参加革命嘛,要遵守人家的规矩,考就考吧。”于是她抛开了脸面,放下了架子,于1954春天,只身一人从上海赶往北京应试。

考场是在北池子中国京剧团院内一进门的那个小礼堂里。那天,小礼堂里没有往日练功排戏的热闹气氛,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京剧团全体考官正襟危坐带来的几分肃穆。进去以后,李慧芳匆匆扫视一下,没看见任何熟悉的面孔,这让李慧芳感到了考试的郑重和严肃。但这一切对李慧芳来说都无关紧要,李慧芳这样的演员什么场面没见过?从6岁站在妓院、茶楼那些人眼皮底下的流浪卖唱到站在人头攒动、彩声雷鸣的大剧场里挂头牌唱红,她靠得就是自身卓越的天赋和艺术实力。演戏,早已培养出了她从容镇定的职业表演素质。

李慧芳携《宇宙锋》参加考试,赵炳啸、马永涵等为她配戏。中国京剧团也表现出一片热忱,为她提供了演出行头……演《宇宙锋》,李慧芳轻车熟路,既不用说戏也不用对词儿。开戏了,李慧芳一出场,小礼堂顿时有了生气,台上的李慧芳,大家风度,光靓照人!考官们不禁为之一振:难怪红透江南,果然名不虚传!此时,考官们的眼睛都聚焦在李慧芳身上,李慧芳不但没有丝毫拘谨,表演的欲望和激情反倒比往日更为强烈。她越演越松弛,场场入戏,段段精彩,唱念做表,无处不见其功力深厚,实在让人心服口服。演出完毕,经全体考官讨论,意见一致,全票通过。张云溪很快就把这个消息通知了李慧芳,并连她上班的具体时间都告诉了她,李慧芳高兴极了。一出《宇宙锋》就定了音,李慧芳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参加了国家的剧团,走进了革命的队伍。

李慧芳来到中国京剧团,工薪待遇和当年被誉为四大坤伶之一的雪艳琴一样,但每个月500元的工资,却比在江苏开明京剧团时少了一半。1950年3月,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实行了“三个统一”,即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开始扭转经济困难的局面,使财政收支逐步接近平衡。为了保证职工的实际收入基本稳定,在发放工薪时,大都采用实物(如北方用小米、面粉,南方用大米)以及“折实单位”来计算。所以当时李慧芳的月工资就是几百斤小米,这一切李慧芳全不在乎。后来剧团评级,李慧芳是文艺三级,工资又由500元降到了333元。对此,李慧芳眉不皱,心不动,没有丝毫后悔。李慧芳思想很进步,她认为:唱戏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也是为国家出力、为人民服务。当初自荐参加中国京剧团时她就表示过,给多少钱都干……李慧芳胸中有了革命理想,少拿工资也心甘情愿。她的世界观、价值观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3)

1952年于苏州演《西施》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4)

中国京剧院李慧芳、叶盛兰、杜近芳等

中国京剧团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家直属京剧院团,1955年1月在北京成立,从成立之日起,由中国京剧团改称为中国京剧院,下属有一团、二团、三团。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总政治部京剧团集体转业到中国京剧院,组建为四团。李慧芳先是被分配到二团,和张云溪、张春华、云燕铭、李宗义、王泉奎、徐和才等在一起。后来又调到一团,和叶盛兰、杜近芳、李盛藻、雪艳琴、萧盛萱、李金鸿、王玉让等在一起,1958年京剧院对几个团的阵容进行了调整,于是,李慧芳便和叶盛章、李宗义、王泉奎、徐和才、赵炳啸等人正式归入了三团。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5)

李慧芳、李宗义《芦花记》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6)

李慧芳、李宗义《打渔杀家》

李慧芳考入中国京剧院后与北京观众首次见面戏是和李宗义、王泉奎演的传统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这出传统戏是老生、花脸、青衣三个行当并重的一出唱功戏,《大·探·二》的剧情耳熟能详。那时,北京的一些戏迷称李慧芳、李宗义、王泉奎为中国京剧院的“铁三角”,他们演出的此剧不仅轰动了北京,在津、沪也很有反响。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7)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8)

李慧芳在中国京剧院演出《秦香莲》

团,首先排演的戏是新改编京剧《秦香莲》。李慧芳演秦香莲,王泉奎演包拯,由徐和才演陈世美,李宗义演王延龄。四位都是久负盛名的角儿,实力强大,阵容整齐,更何况这都是他们过去没来中国京剧院时就常演的剧目,故而这出戏很快就排好,上演即红,四处盛邀,常演不衰。譬如由王泉奎扮演的包拯,以酣畅淋漓的演唱,震惊四座;李宗义扮演的王延龄,嗓音醇厚清亮,表演雍容端方,唱念俱佳;当时中国京剧院的小生名家之一徐和才出演的陈世美,其表演儒雅倜傥,唱腔华美明快。以小生行当扮演陈世美这个角色,在京剧界来说并不多见,因而观众感到耳目一新;再看身为北京生人且艺术启蒙于北京的李慧芳,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她一登上北京的京剧舞台,便清新超群,分外抢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精彩夺目的大青衣。许多观众不由得赞叹:“真不愧享誉江南、声震北方的头牌名角!”

1959年12月29日,在全国政协礼堂的新年晚会上,一出《战宛城》赢得了众人的喝彩。《战宛城》剧中的张绣由李少春扮演,曹操由袁世海扮演,胡车儿由叶盛章扮演,李慧芳扮演的是邹氏,这场名角联袂的演出,效果如何轰动便可想而知。李慧芳的邹氏是由筱翠花于连泉亲授的。其实,李慧芳在改旦角之初所拍剧照中早就有《战宛城》剧照,但这只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旦角角色多样而拍摄的招贴剧照而已,她并没有学过这出戏,也没有演过这出戏。时隔近20年后,在中国京剧院名家荟萃的良好艺术氛围中,李慧芳才有机会和条件学习排演这出戏,圆了自己演《战宛城》的梦。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9)

李慧芳和妈妈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10)

李慧芳在矿井

在追求艺术发展的时候,李慧芳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参加中国京剧院就是为了参加革命的初衷,她把为工农兵服务当成光荣的革命工作,并赋之于极大的热情。她总是敦促自己:不仅要学好戏,排好戏,还要把这些戏送给工农兵看。李慧芳是劳动人民出身,她总是非常体恤基层劳动者,在京剧院组织的为工农兵演出时,李慧芳从不提任何条件,不讲任何代价,常常是自愿报名下乡、下工地、下连队去慰问演出。翻开一组老照片,它真实记录了那段工作的部分场面。有一次,李慧芳去北京远郊为农民演出,不幸途中发生了车祸,李慧芳受了重伤,左边肋骨断了两根,右手关节粉碎性骨折,幸亏附近部队抢救及时才得以脱险。李慧芳虽然身在病房里,但她的心在舞台上,还挂念着演出的情况,她对前来探望她的同志表示:“伤好后我还要继续为农民演出。”

不久,李慧芳由二团又调到了一团。在中国京剧院一团,李慧芳排演的第一出戏是《白蛇传》。1950年,田汉曾将传统神话剧《白蛇传》改编为25场京剧《金钵记》,1953年再度修改剧本恢复原剧名《白蛇传》。 现在常演的京剧《白蛇传》大多是按田汉本演出。

1955年李慧芳成功上演了《白蛇传》,李慧芳演白素贞,徐和才演许仙,周金莲演小青,萧盛萱演艄公,曹韵清演法海,李元瑞演鹤童。这真可谓黄金搭档,一上台便金光闪闪,熠熠生辉。后来,中国京剧院《白蛇传》的另一组演员杜近芳、叶盛兰、徐玉川等去兰州演出,主演杜近芳由于突然患病,嗓子嘶哑,李慧芳便被急调去参演了《白蛇传》,李慧芳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救场任务,她扮演的白娘子还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兰州一家报纸发表了艺术评论文章,对她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赞誉。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11)

1956年1月19日,李慧芳在与叶盛兰合演的《白蛇传》中饰白素贞

1956年1月19日,中国京剧院一团的李慧芳和叶盛兰、黄玉华联袂在北京人民剧场上演的《白蛇传》,叶绿花红,煞是精彩,给不少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李慧芳饰演的蛇仙独树一帜:宽厚透亮的嗓音,刚柔相济;清纯无邪的目光,端庄典雅。她饰演的白素贞,卓然特立,令人耳目一新!

排演《白蛇传》对李慧芳来说并非轻而易举。她虽自幼从艺,但学的是老生,重唱功,没有正规练过武功,恰恰《白蛇传》这出戏中“金山寺”“盗草”等许多地方对武功有很高的要求,有许多需要持刀枪对打的场面。李慧芳感觉自己的武功在这出戏里还不够用,但是艺术的自信还是让李慧芳果断地接下了这部戏。为了演好这出戏,李慧芳开始补练武功。三十多岁的人,练武功谈何容易。每天早上7点,李慧芳就在排练场上开始练“私功”,从耗腿、下腰、踢腿、耍枪等京剧基本功练起,经常练得恶心呕吐。每天从北池子中国京剧院出来去坐3路公交车,腿疼得连上车都困难。但艺术上好强上进的李慧芳从没气馁,咬牙忍痛,边练边排。

那时李慧芳苦练不仅靠她良好的身体和坚毅的秉性,更有汩汩如泉的精神力量和同志情谊的支撑。当时,中国京剧院演员们学习艺术、苦练功夫蔚然成风,同志们都佩服李慧芳忘我执着的精神,都愿意无私地帮助她。李金鸿、何金海、李元瑞、夏韵龙等经常陪她练武功,给她说戏,同志们齐心协力给她开的“小灶”,让她吸收了许多艺术营养,使她的表演更加丰满。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时的中国京剧院的导演对演员就是实施的这种教育理念。在艺术上,导演和演员共同详细讨论剧本人物后,导演对演员的表演不进行一招一式的硬性规定和指教。比如出场,导演只告诉演员,你这里要出场了,至于如何出场表演则让演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设计具体的出场表演动作,极大地发挥演员表演创作热情。排演《白蛇传》时,导演吕君樵和郑亦秋循循善诱,他们告诫李慧芳不要刻意模仿别人,要按自己的理解来演白素贞。在两位导演的启发下,李慧芳的表演创作激情被调动出来,她排演《白蛇传》,在表演上绝不傍人篱壁,始终尊重剧中人物感情、把握剧情脉络,追求舞台意境。在排戏中,她从不消极盲从,总是潜心揣摩,把自己对唱腔、表演的感悟随时与导演和音乐设计沟通,积极提出建议。

1956年年初,李慧芳演出非常繁忙,在人民剧场连演了《白蛇传》后,还在人民剧场演出了传统老戏,比如《起解·玉堂春·团圆》,李慧芳主演苏三,叶盛兰演王金龙,贾松龄演崇公道,李甫春演潘必正,李世章演刘秉义……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12)

《蝴蝶杯》剧照,李慧芳饰胡凤莲

继《白蛇传》之后,李慧芳又排演了《蝴蝶杯》。《蝴蝶杯》原是秦腔剧目中很受群众欢迎的老剧目,最早从秦腔移植该剧的是徐碧云,后翁偶虹于1940年根据《蝴蝶杯》为中华戏曲学校改编为京剧,易名《凤双飞》。1955年范钧宏、吕瑞明又根据《凤双飞》加以改编为《蝴蝶杯》,1956年1月在北京由中国京剧院首次以京剧形式演出。李慧芳扮演胡凤莲。中国京剧院一团老生李盛藻饰演田云山,雪艳琴饰演田夫人,李洪春演渔翁胡彦,徐和才演田玉川,名家联袂,声势赫奕。

李慧芳不是梨园世家,更没有上层关系和社会背景,在中国京剧院也没有任何“裙带关系”,但是她却从没有因此而被冷落过。京剧院创作班子的主创人员编戏拍戏非常善于挖掘人才,给演员的才能提供展示的机会和条件,让李慧芳总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触。当时中国京剧院不兴“女唱男”,只有文武老生杨菊芬这位老演员在唱,所以李慧芳在京剧院一次也没唱过老生。但是京剧院领导了解李慧芳的过去,知道她是唱老生出身,所以在排戏时就注意了“量体裁衣”。有一次,中国京剧院领导马少波找李慧芳谈话,向她传达了京剧院排演《五侯宴》的意图:为了纪念关汉卿,中国京剧院要排这出戏,考虑到李慧芳有大嗓这一特点,所以决定剧中十八年后的李氏就采用老旦应工,让她前演青衣后演老旦,希望她能挑起这个担子……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李慧芳恰恰就有揽瓷器活儿的金刚钻,所以她愉快大胆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就这样,《五侯宴》就成了中国京剧院为李慧芳“度身定做”的一出新戏。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13)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14)

《五侯宴》剧照,李慧芳饰李氏

1958年,中国京剧院上演了《五侯宴》,剧本由马少波、景孤血改编,由郑亦秋担任导演,老年李氏的唱腔由李金泉设计,乐队鼓师是白登云,黄天麟、迟天彪操琴,文武场实力雄厚,闻声而震。演员强手云集,重装上阵,个个都有光彩。李慧芳扮演李氏,李宗义扮演李嗣源,徐和才扮演李从珂,赵炳啸扮演赵则诚,韩少芳扮演刘夫人,冯玉增扮演赵伯秋。强大的创作导演班子,强大的演员阵容。李慧芳既能大嗓,也能小嗓,前演青衣,后演老旦,一人两能。细品李慧芳的表演艺术,她的老旦丝毫不输于她的青衣,她演的老旦,在唱念上,她在原有老生大嗓的基础上去掉老生的平直刚劲揉入老旦的婉转迂回。通透清亮,宽厚高亢,苍劲有力,韵味醇厚。诉说世事的沧桑,字字啼血,声声含泪,颇具震撼。在做表上,她扮相质朴自然,苍迈慈爱,表演凝重大气,声情并茂。尤其李氏在井台前的那段 “独角”演唱,李慧芳重点突出了“情”,让人听起来有悲泪纵横之感。从此,《五侯宴》就成为20世纪50年代由李慧芳独家上演的一出剧目,也是多年来无人能及的一出戏。

在中国京剧院期间,李慧芳真切感受到自己社会地位的提升,从旧社会的卖唱“戏子”成为受人尊重的艺术家,不仅受百姓爱戴,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尊重。那时她常常被邀请去中南海为中央首长演唱,也常参加一些外事活动中的演唱。1958年8月中旬一天,李慧芳接到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函:“为欢迎老挝王国首相梭发那·驸马亲王殿下为首的老挝王国政府代表团访华订于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一日(星期二)下午七时半在北京饭店举行宴会 敬请光临 周恩来”。李慧芳清楚记得那晚,她在北京饭店宴会厅坐定后,环顾四周,看到许多中央领导都在,中国京剧院院长梅兰芳那晚也去了。晚会开始后不久,李慧芳突然听到晚会主持人报道:请李慧芳上台为大家演唱……李慧芳并不知道晚会安排了她演唱,先是微微一怔,转而站起身来,拽拽衣服,用手理了一下头发,微笑着大方地走上台去。这就是李慧芳,她的表演素质很过硬,有备与无备同样从容。高挑瘦削的李慧芳身着中式旗袍,端庄典雅,翩然走上台来,她款款深鞠一躬,为大家演唱了《霸王别姬》里四面楚歌之中虞姬帐中劝酒宽慰霸王项羽、自己强颜带笑舞剑时唱的那段:

【西皮二六】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

嬴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

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

宽心饮酒宝帐坐——

这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唱段,当李慧芳唱完“宽心饮酒宝帐坐”,中间有十五六秒的过门才能唱最后一句,李慧芳雍容华美的演唱太精彩了,这时台下响起一片掌声。这段声情并茂的清唱让许多观众舍不得停下鼓动的手掌。就在这持续热烈的气氛中,按一般舞台演出,,根据情绪需要,虞姬在这里的最后一句“且听军情报如何”,略去,虞姬在锣鼓点【扫头】的击打中,结束这段表演,所以今天李慧芳按惯例没有接唱“且听军情报如何”,就谦逊地鞠躬致谢走下台去。

演唱结束后的晚宴上,梅兰芳陪周总理逐桌敬酒致意,当来到李慧芳落座的桌前时,大家起立向总理问好,总理举杯向大家致谢,梅兰芳笑着对李慧芳说:“下次再唱,要把那条‘腿’封上啊。”原来,京剧有句行话“留腿儿”,亦称甩上句。指一个唱段唱到最后一句时, 暂时留下不唱,接着进行表演,然后再由这个角色或其他角色接唱留下的一句。留腿儿后接唱的最后一句称“缝腿儿”或“封腿儿”。梅兰芳嘱咐李慧芳要接唱末一句,是为了这个唱段的完整性,毕竟这是清唱,不是舞台彩唱。周总理听了梅兰芳的话后笑着对李慧芳说:“听到梅先生说的了吗?要记住啊,下次要唱完。”李慧芳愉快地连忙答应:“记住了,记住了。”当时周总理的语气就像把李慧芳当成自家孩子那样叮嘱,这让李慧芳感到非常亲切。这是李慧芳第一次见周总理。

时隔半年多后,印度的“影子”剧团访华演出。这是一种用舞台灯光把艺术家的形体表演都折射到白色银幕上的表演艺术,李慧芳应邀参加观摩。演出结束后,周总理在首都剧场三楼大厅设宴答谢中外宾朋。这时,李慧芳又见到了周总理,总理虽然只见了李慧芳一面,但仍一眼就认出她来,总理亲切地对李慧芳说:“你叫李慧芳。”李慧芳想:自己只是一个演员,与总理只见过一面,总理就记住了自己,总理每天面对那么多事情和人物……总理的超强记忆力让李慧芳感到惊讶。“李慧芳”三字,总理是加上重音拉长节拍清晰地说出来的,非常和蔼。周总理还热情地邀请李慧芳跳舞。李慧芳虽然戏演得好,但跳舞却很不在行,舞步生疏凌乱,时常踩周总理的脚,李慧芳很不好意思地对总理说:“总理,我总踩您……”周总理笑呵呵地说:“没有关系,熟能生巧嘛。”依然谈笑风生。周总理的温文儒雅、善解人意打消了李慧芳的尴尬不安,周总理的平易近人更是让李慧芳永远记在了心里。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15)

1960年

20世纪60年代初,李慧芳曾多次被邀请去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唱。每次去,毛泽东主席都在场。毛主席经常是身着浅灰色中山装,微笑着随意地坐在那个宽大的沙发上。李慧芳每次见到毛主席,都要礼貌地向毛主席鞠躬问好,毛主席总要伸出温厚的大手与她握手致意。有一次,毛主席请李慧芳唱程派的《贺后骂殿》。尽管李慧芳舞台经验很多,但是要开口唱生段子,也不是简单可行的,这可怎么办呢?李慧芳天赋超人,很有自信,又有在旧社会闯江湖摔打出来的功夫底子,因而唱戏时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她从不紧张。另外,这段唱李慧芳虽然没有学过,但她听过,也看过这出戏,所以,脑子里也留有不浅的痕迹。这时,李慧芳和乐队“嘀咕”了片刻就登台开唱了。这一大段唱是版式多变的二黄唱腔:导板·回龙·慢板·快三眼,难度较大,唱下来共需十二三分钟。神态自若的李慧芳往那一站,凛然大方,锐气压台,她放开高亢明亮的嗓子,随着一声【二黄导板】“有贺后在金殿一声高骂”便蜿蜒起伏地“怒骂”了起来,李慧芳带着悲伤激愤的情绪完全投入人物之中,唱到【快三眼】“遭不幸老王爷晏了御驾”时,李慧芳抑扬顿挫,字字珠玑。毛主席表情凝重,聚精会神,倾耳而听,时而情不自禁打着节拍,时而高兴地举手鼓掌。台上唱得酣畅淋漓,台下听得痛快过瘾,李慧芳神韵双佳,有条不紊,一气呵成。先天的演唱悟性和后天的演唱功力李慧芳兼而有之,这么长的一个大段子经李慧芳重叹轻吟后,让人听起来就是那么有味儿、那么开怀!

言派也是毛主席的偏爱,《让徐州》是毛主席非常爱看的一出戏,老生原是李慧芳的本工,李慧芳酷爱言派也尤擅长言派。她的言派唱腔,出神入化,游刃有余。《让徐州》中的“未开言”便是李慧芳十分拿手的一段唱,也是观众非常欣赏的李慧芳老生唱腔中的一个保留段子。李慧芳上台清唱这段,跌宕委婉,韵味浓郁,常常是一句一个好。有时李慧芳上台唱了旦角的段子,不等鞠躬下台,台下就会响起观众的热烈叫喊声:“让徐州!让徐州!”随后,掌声、彩声骤起。一般在演唱会上清唱时,李慧芳不唱这段总是“下不了台”,这火爆场景大有不唱《让徐州》观众便不依不饶之态势。因而,这段唱是李慧芳再熟不过的段子,但李慧芳总是熟段生唱,每唱必先打动自身,她总是情感饱满,郑重开口,无一丝油滑之腔,无一字轻率之韵。一段“未开言不由人珠泪滚滚”经李慧芳一唱,凄楚悲凉,让人立刻产生出苍迈和感怆的意境,曲述衷肠,实在是大家风范!毛主席每听这段,必开眉展眼,不吝鼓掌。以后,李慧芳又连续三次被毛泽东钦点进入中南海演出她最拿手的名剧《盗魂铃》,在这出戏里,她接连串演了老生、青衣、花脸三个行当,她的才艺,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16)

李慧芳、李宗义主演的彩色戏曲电影《盗魂铃》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17)

《木兰从军》剧照,李慧芳饰花木兰

艺高德劭什么意思 艺高德劭李慧芳(18)

《洪湖赤卫队》剧照,李慧芳饰韩英

进入中国京剧院以后,李慧芳对艺术的追求愈发执着,对自己的表演艺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她周围有很多著名导演和剧作家、戏曲音乐专家,如阿甲、郑亦秋、范钧宏、樊放、刘吉典等,李慧芳常向他们请教,听他们讲剧本、讲创作、讲表演、讲创腔……有这么多优秀的编剧、导演、音乐创作专家无私地指引她、帮助她,她从没有过如此的幸运愉快!在中国京剧院工作期间,她主演了大量的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金水桥》《程咬金招亲》《秋江》《天门阵》《玉堂春》《白蛇传》《蝴蝶杯》《秦香莲》《木兰从军》《五侯宴》《佘赛花》《三打祝家庄》《红鬃烈马》《吕布貂蝉》《洪湖赤卫队》《赠书记》《香港怒潮》《安源大罢工》等等,迎来了自己表演艺术的辉煌时期,成为令人羡慕的艺术骄女。天时、地利、人和,李慧芳的艺术根植于祖国的沃土,在新中国的春风、雨露、阳光沐浴下,众手浇灌,日益枝叶扶疏,生机勃勃!

「京剧名家」艺高德劭李慧芳(1)——沿街卖唱的小女孩

「京剧名家」艺高德劭李慧芳(2)——拜师学艺 搭班唱戏

「京剧名家」艺高德劭李慧芳(3)——芳香溢江南

「京剧名家」艺高德劭李慧芳(4)——话剧电影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