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姜母鸭店一年赚几十万(湖北鸭王黄家勇创业记)(1)

6月8日,楚皇城孵化基地车间内,黄家勇正在孵化鸭苗。

从沿街兜售小鸭苗,到产值达到3000万元的孵化、养殖产业,黄家勇将这份事业坚持了18年。

在养鸭大镇宜城市郑集镇,“鸭王”、“孵化大王”黄家勇可谓远近闻名。他以孵化产业带动养殖产业,目前已形成5万只种鸭养殖规模,年孵化鸭苗500万羽。上千户鸭农跟着他闯富路,黄家勇本人也成为(湖北)宜城市“十大返乡创业圆梦之星”。

沿街兜售开启鸭产业

黄家勇的鸭苗产业,从一辆自行车后座上兴起。

1998年,黄家勇用打工积攒的钱购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开始贩卖小鸡、小鸭。靠诚信经营的他赢得了一批固定客户,同时也看到这一产业的前景。

孵化小鸡、小鸭利润空间大,但却是一项技术活。选蛋、上架、控温……各个环节要求严格。为掌握孵化技术,他用半年时间先后两次到河南、山东拜师学艺。回来后,他拿出贩卖小鸡、小鸭积攒的2万多元,办起一家孵化厂。

1999年春,孵化厂正式开始孵化鸡苗、鸭苗。为提高孵化率,黄家勇连续20多天吃住在孵化车间。当第一批雏鸡、雏鸭成功孵化后,他疲惫至极,倒在床上睡了两天两夜。

到了2009年,十年间,黄家勇的孵化厂年孵化规模从10万只扩大到100万只。由于他诚信经营,薄利多销,孵化的鸡苗、鸭苗、鹅苗供不应求,不仅占领了宜城市场,而且辐射到周边县市。

以孵促养做大鸭产业

随着市场面的扩大,合作社迅速占领省内外市场,楚皇城产出的鸭苗“坐”飞机飞向外地市场。

如何利用好孵化这一优势,做大做强养殖产业?黄家勇又动起了脑筋。2012年6月,黄家勇注册成立宜城市佳永牧业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他多方筹集资金400万元,兴建楚皇城孵化基地,建成孵化车间两栋共1500平方米,安装孵化箱等配套设施50台套,年可孵化鸭苗500万羽以上,成为鄂西北规模最大的鸭苗孵化基地。

为保证种蛋供应,黄家勇采取“合作社 农户”的方式,先后兴建3个种鸭养殖基地,以喂养 “绍兴麻鸭”“荆江麻鸭”为主,种鸭养殖规模达到5万只,年提供种蛋1000万枚。

黄家勇以佳永牧业公司为领头,以楚皇城养鸭合作社为平台,以孵化基地为载体,不断延伸鸭产业链条。目前,基地已形成种鸭养殖、鸭苗孵化、技术指导、饲料供应等一条龙生产经营格局。他表示,下一步还将谋划鸭制品深加工项目,打造一条更完整的麻鸭产业链。

抱团合作做强鸭产业

掘到创业的“第一桶金”,黄家勇不再把孵化当作挣钱的手段,而是当作一份产业来发展。

2009年9月,黄家勇创建宜城市楚皇城养鸭专业合作社,网罗镇内外养鸭户260多户,带动1200多个农户养鸭致富。

合作社采取“合作社 农户”的运作模式,与养鸭农户签订产、供、销协议,实行“四统一”服务,即:统一提供鸭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蛋品和淘汰鸭。

黄家勇发挥孵化厂优势,以每只鸭苗优惠0.2元的价格供应养鸭农户,每年向养鸭户让利20多万元,使鸭农真正得到了实惠。

在蛋鸭品种上,合作社先后引进“绍兴麻鸭”、“荆江麻鸭”等优良品种,使养鸭新品种普及率达到100%。

黄家勇还组织合作社对鸭饲料统一招标,统一采购,送货上门,每吨饲料按市场价计算节省开支40多元。同时,合作社上门收购鲜蛋,直销外地市场,减少了周转环节。

合作社统一组织培训,聘请专家教授定期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并根据生产环节,以村为单位,把养鸭户集中起来,由养鸭大户现身说法,传经送宝。通过多种形式培训,使绝大部分养鸭户迅速掌握了比较成熟的养鸭技术,使每只成鸭产蛋量达到250枚以上。

黄家勇还与省内外大型鸭制品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统一回收销售鲜蛋和淘汰鸭,增加农民收入。去年以来,农户每养一只鸭可纯赚30元,一个农户养1000只鸭子,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原标题:“鸭王”黄家勇创业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