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并不简单是一本演义小说,因为它的全名叫做《三国志通俗演义》,其中的人物和事件基本都能在《三国志》《献帝春秋》《华阳国志》等三国正史中找到出处。但是我们细读原著,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位青春永驻的“大霸哥”年近四旬看上去却仍是一位英俊少年,以至于五十多岁的时候,电视剧也没让他长胡子,这在汉朝,似乎是绝不可能的。

这位“大霸哥”就是一身是胆的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长胡子的赵云是不被现代人认可的,但是四五十岁不长胡子,在汉朝也是不被认可的。有人嘲笑刘备胡子稀疏,结果被刘备杀掉了——仁厚的刘备也忍受不了如此羞辱。

赵云真实历史简介 三四十岁却仍面如少年(1)

咱们来看看《三国演义》中赵云的首秀。那是在汉献帝兴平二年,而就是公元195年,河北袁绍与麴义联军进攻公孙瓒并发生了磐河大战。公孙瓒被袁绍大将文丑十个回合杀败。四健将迎战文丑,结果被一枪刺死了一个,剩下的三个掉头就跑,连公孙瓒也不管了。

正在文丑准备取公孙瓒性命的时候,子龙将军出马了:“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赵云真实历史简介 三四十岁却仍面如少年(2)

在第二次战役中,赵云大展神威,“战不数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赵云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麴义这个人在三国正史中也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甚至可以与袁绍分庭抗礼,最后袁绍摆了场鸿门宴,把他宰了(麹义后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

赵云最后一次辉煌,展现在诸葛亮一出祁山伐魏战役中。老将军一战阵斩西凉大将韩德一家五口,于是副将邓芝(《三国志》有传)由衷感佩:“将军寿已七旬,英勇如昨。”有诗赞曰:“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

赵云真实历史简介 三四十岁却仍面如少年(3)

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发生在蜀汉建兴六年,也就是公元228年。后汉三国时期各自都有自己的年号,看着容易混淆,咱们就按公元纪年来看:228年减去195年,从赵云少年首秀到七十谢幕,期间过去了三十三年。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如果赵云第一次出场时真是二十不到的少年,那么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赵云应该五十出头,正是当打之年。关羽年过六旬还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黄忠斩杀夏侯渊的时候,也已经年近七旬。这样看来,赵云在五十多岁阵斩韩德父子五人,也就没啥奇怪的了。但是诸葛亮和邓芝都言之凿凿,说赵云年已七十,却也不容置疑。

赵云阵斩韩德的时候年已七十,我们还能找到另一个佐证,那就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赵子龙计取桂阳郡,收服了原桂阳太守赵范,两个人结拜为兄弟。赵范老头子管赵云叫大哥,原因很简单——两个人是常山真定老乡,而赵云比赵范大四个月。这件事不仅《三国演义》中有记录,《云别传》也有记载。这件事证明,赵云当时还没有结婚,所以赵范才会想把自己孀居的嫂子送给赵云,而赵云年纪也应该不小了,否则赵范不可能认他为兄,也不可能把孀居已经三年的嫂子嫁给他。

赵云真实历史简介 三四十岁却仍面如少年(4)

最能证明赵云年龄的,是刘备过江去迎亲,带的是赵云而不是关羽张飞,这跟汉朝的习俗有关:兄嫂带队迎亲,小叔子小姑子迎接下轿。这种习俗在北方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笔者就曾冒充同事的哥哥去迎过亲。

这时候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赵云比刘备的年纪还大。而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体现:刘备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的夷陵之战失败,转年(223年)驾崩于永安宫,享年六十三岁。诸葛亮在刘备驾崩五年后以年已七旬的赵云为先锋伐魏,说明赵云比刘备还大两岁。

于是令人困惑的问题出来了:是罗贯中先生的疏忽,把赵云的年龄弄混了,还是赵云青春永驻,三十七八岁还长得面如少年?或许他真有个“神仙师父”?

赵云真实历史简介 三四十岁却仍面如少年(5)

纵观三国正史和演义记载(二者比较一致),赵云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投奔追随并一直不离不弃,显示了赵云之忠;长坂坡万马军中单骑救主,显示了超越关羽张飞之勇(关张都弄丢过刘备妻子);谏阻刘备瓜分蜀中田地和伐吴,显示了赵云之义。

就这样一位忠勇仁义的三国名将,不但留下了动人的故事,还留下了千古谜团:子龙将军到底生卒何年?他是驻颜有术还是罗贯中写出了“霸哥”——玩过网络游戏的读者都知道霸哥是啥意思,所以我们可以说:子龙将军是三国一大霸哥,而他留给我们的谜团,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