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无疑是儒家的第一号人物;作为亚圣,孟子是儒家第二号人物也基本没啥问题;综合影响、地位和共识等,这儒家的第三号人物,基本上是荀子。

荀子关于人性的看法(儒家为何孟子讲)(1)

孔子

“人之初,性本善“虽然出自宋朝的三字经,但一般认为这个观点最早完整系统地来自孟子,在《孟子·告子上》,大致内容是公都子询问孟子关于人性论的观点,孟子予以解答,具体提出人性善的观点。

荀子关于人性的看法(儒家为何孟子讲)(2)

孟子

然而同样是儒家的大师,荀子公然表示人之初,性本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荀子关于人性的看法(儒家为何孟子讲)(3)

荀子

为什么同一个门派观点会截然相反?

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爱,以及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等。总而言之强调的是人善的一面,去挖掘和光大真、善、美。所以孟子既然是儒家的大师,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也很正常。

但是法家的思想却是应该人之初性本恶的,既然人性本恶,所以才要采用严刑峻法,把人性的恶压迫下来,总之要是敢为所欲为总之狠狠收拾丫的。这样看来,是不是荀子更适合被当作是法家的大师。但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就很容易被当作儒家。

不过汉武帝开始,很多人就很明显是表面上推崇儒家,实际上做的是法家。所以很可能荀子就是汉武帝之前这样的人物。一般这样做有两种理由,一是儒家的影响太大了,大树底下好乘凉;二是儒家的说法能上台面,能上官方和正式的说辞。法家太强调阴暗的东西,不是太能上台面。但是很多牛人的实践都让人感受到,必须要面对阴暗和痛苦的东西。

如果再多看点荀子相关的资料,也许就更加明显他实际是个法家了。

荀子虽然跟儒家一样也谈“礼”,但他是从“法治”原则出发改造礼,就像是借着儒家的光表达法家的思想。

孔孟都非常喜欢“古”,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孟子“遵先王之法”。而荀子却是有法家“厚今薄古”的基本原则,主张“善言古者,必有节子今”。

孔子孟子竭力鼓吹贵贱等级的秩序不能错位,孔子所坚持的“礼不下庶人”,孟子公开主张要保存“世臣”、“世禄”制度。荀子反对因先祖贤而子孙必处显贵、必列尊位的“以世举贤”的世袭制,主张“无郎亲疏,无偏(论)贵残,唯诚能之求”,比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还彻底。

他有两个徒弟非常著名:一个叫韩非子,这是法家理论的头号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集法家的大成;另一个叫李斯,这是法家实践的头号代表人物,他协助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有教出什么儒家的人物吗?一个稍微有点名气的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