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咱们扬州的瘦西湖,有一个特色叫做“园中有园”,就是园林里面还有园林。这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建于清代的徐园了。徐园是民国军阀徐宝山建的一处园林,面积不大却很精致。今天的收藏故事,就得从“徐园”这两个字说起。
早春的瘦西湖,风景如画,游人如织。位于瘦西湖长堤春柳北端的徐园,是游客们必去的景点之一。徐园,1915年建于清初桃花坞旧址,虽然占地面积只有0.6公顷,但整个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每当导游带着游客们来到入口处的月洞门时,总会停下来,讲一讲门额上的“徐园”二字。“徐”和“园”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字体,但它们的书写者都是风先生。
风先生,原名是吉亮工,1875年出生,是晚清民国时期扬州最具代表性的书画家之一。徐园二字,正是出于他的手笔,而在这背后,还有一段轶事。吉亮工是扬州八怪后扬州地区又一个诗酒放荡的人物,他的狂草尤为出名,许多人都以得到他的一幅书法作品为荣,当时居住在扬州的军阀徐宝山也不例外。在建园林时,他就想让吉亮工题写“徐园”。
可是吉亮工不愿意与官僚军阀为伍,多次求字失败后,徐宝山打听到吉亮工喜欢喝酒,就大摆酒席,宴请吉亮工。酒过三巡,徐宝山趁势提出请吉亮工写一幅对联“清风徐来 满园春色”。其中暗含徐园二字,吉亮工一气呵成写下“清风徐来”,待他正欲书写“满园春色”之时,恰巧一阵清风吹过,酒醒了一半,文人好面子,明白了徐宝山暗中作梗,思来想去迟迟不愿下笔,又一阵清风吹来,忽然灵机一动,笔锋一转绕了一个草书的“园”。如今看来,徐园二字的字体却是迥异,尤其是“园”子,仿佛是一笼中虎,暗指徐宝山再凶,也不过是笼中之虎罢了,吉亮工书法境界之高可见一斑。
然而,写完字后没多久,40岁的吉亮工就英年早逝了。可以说,“徐园”这两个字是他人生中的绝笔。
但是这个故事并非史实,事实上吉亮工和徐宝山关系不一般,颇有英雄惺惺相惜的意思。吉亮工性格不拘小节,特立独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位特别有个性的大师!吉亮工年幼时,就在诗文书画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23岁仕途不顺后,就开始潜心研究书画,并且终身与酒为伴。当时很多人说他是“疯子”,中年以后,吉亮工索性自称“风先生”了,可以说是俗世中的一位清流人物!
接下来,就跟随扬州市收藏协会副秘书长倪刚老师一起,欣赏这位风先生的其他作品。
“喜见青郭十里堤,田田吠蛤插秧齐。水平岸亦无高势,不碍桥如板凳低。”这是吉亮工写在扇面上的一首草书小诗,不论在用笔、用墨上,还是结字、章法上,都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风格,得其自然潇洒之风韵,但又富于变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首诗的内容很接地气,描写的是民间插秧的场景,贴近生活,讴歌自然。
上面一幅扇面,这是吉亮工用行楷抄写的文集,和刚才的草书相比,另有一番风味。吉亮工从唐楷和碑中进行了学习。
说起上面这幅孔雀图,倪刚是有些小得意的,这是他十年前,在辽宁的一个拍卖会上捡漏拍回来的。吉亮工的别属叫莽先生,或者莽书生,这幅画上写的是莽主生,倪刚了解吉亮工的东西,当时就判断这幅画的作者是吉亮工。
画卷一展开,就让人感到眼前一亮。这幅画全程用的墨,跟其他的不同。一般画孔雀,要么就是开屏,要么就站立着。但是图中的孔雀是在回头,两个脚张力非常大,而且这个羽毛往上竖。这个羽毛画出来的墨色就像芜湖铁画,有一种金属的感觉,而且有动感,好像这个孔雀尾巴一摆,身子会啪啦啪啦响。
这幅“捡漏”来的画,如今的价格已经翻了好几番。这些年,在收藏界,吉亮工的作品十分受追捧。他的书法,尤其是狂草,狂放多姿,有“龙草凤篆”之称;他的画是中国文人画,承“扬州八怪”遗风,擅长画苍松怪柏、飞禽走兽及佛像等,往往不拘成法,随意气所至;他的诗则以超凡脱俗、跌宕不俗著称。可以说吉亮工诗文书画无一不工,是晚清民初扬州文化史上的代表人物。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风先生的书法令人惊艳,他愤世嫉俗、孤芳自赏的风骨,更是浊世里的一股清流。有才华的人永远不会被时代埋没,风先生为扬州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感谢收藏者们,精心保管着风先生的作品,让我们能够穿越百年的时光,看到这些动人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