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山日报

栏目:文棚

“月亮光光照地堂,年三十晚,执槟榔。槟榔甜,卖禾镰,禾镰利,一刀割紧阿婆那个鼻……”我经过巷口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位老人在给孙女唱着甜美的童谣。听到这一首十分经典而动听的摇篮曲,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很细腻柔软的美感,歌声中有浓浓的母爱,有外婆十里春风般的慈祥,有朦朦胧胧的童年故事。我的思绪被带回到了遥远的故乡,回到承载了我童年记忆的地堂之上。

世界最美的坟墓是一篇什么散文(月亮光光照地堂)(1)

我这里所说的地堂,可不是“地唐(天井)”而是指晒谷场,是村里用来晒谷的公共地方。村里的地堂很大,足足有五六个篮球场那么大。早期的地堂是沙灰浆铺成的,经不起岁月的风吹雨打,到处坑坑洼洼的,晒出来的粮食也是“一身沙”。到了90年代初期,村民们勒紧裤腰带,集资把地堂翻修了一遍,沙灰浆全变成了水泥地,我们吃饭的时候再也不用担心啃到小石子,牙齿“咯嘣”作响了。

地堂最大的作用就是碌禾和晒稻谷。在农业机械并未普及的年代,夏收时节,地堂是最热闹和最忙碌的时候。一担担的禾苗被运到了地堂上,瞬间把灰暗的地堂染成了金黄色的海洋。碌禾的耕牛拖着沉重的石碌(磙)走上地堂,一圈一圈地走,直到大部分谷粒与稻草分离为止。农人怕耕牛一边工作一边吃禾苗,就在牛嘴上套上一个牛篓,哪怕是有牛拉屎,也要用稻草接住扔到地堂外面。白天忙于收割,碌禾的工作通常是在傍晚时分,这个时候的天气凉爽,碌起禾来不用那么辛苦。村民用螃蟹贡(钳子)一样的大禾杈把稻草和谷物分离开来,稻草被掀到地堂外,谷捋则把谷粒拉回一堆,以便装进蛇皮袋中搬回家里。如果当天割的禾多,就要弄到深夜才能收工。大人们碌禾的过程中往往连晚饭都顾不上回家吃,通常都是由家里的老人或半大的孩子把煮好的饭菜用小竹篮装好,送到地堂上来,父母只能粗粗地享受地堂上的月光晚餐了。

世界最美的坟墓是一篇什么散文(月亮光光照地堂)(2)

地堂晒谷是乡村里的一道流亮的风景,地堂上一摊摊的稻谷像一块块放大了的金黄色马拉糕,在烈日的烘焙下散发着阵阵的清香,清香中弥漫着汗水以及一季丰收与喜悦的味道。晒稻谷时,农民通常都会选择一个好的天气。可是那时的天气预报并不准确,而且范围太大,未能精确到一个市或区,更不用说一条村的天气了,村民们通常都是看云识天气的。比起秋收时节的晒谷,夏收时节,面对风云难测的天气,村民可有得忙了。那时候村民就像在和老天进行一场豪赌,而赌注就是一季水稻的收成。白天由于大人比较忙,通常都是由小孩子在看谷。看谷只要是看天气和看动物。看天气重点是看云,我们见到蓝天白云就会心情舒畅,当我们见到大片乌云压顶,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阵势时,心情就会十分的紧张,奔走去找大人们收谷。淋了水的稻谷可是会发芽的,一发芽那它就相当于报废了。抢收稻谷的时候,村民一般都会主动帮忙,谁也说不定下次自家会不会遇上这种事情。看动物,我们只要是看鸡,怕鸡到晒谷场上去偷吃谷粒。每到农历十一月份左右,是村民收获甘蔗的时候,一大捆一大捆的甘蔗被堆放在地堂上,那简直是甜蜜的天堂,这种情况直到阳江糖厂破产后才消失。

地堂其实不止是晒谷,有时也会晒花生,晒各种豆类,晒萝卜仔、晒瓜仔、白菜干和咸菜,有时还会晒凉粉草、橄榄核和鹅毛。把自己的豆子薄薄地铺在地堂上之后,村里的女人们就在地堂边的树荫下,围在一起说说笑笑,互相分享着各种奇闻趣事。

一年难得看一回的乡村电影就在地堂放映,每到这个时候,地堂是最热闹的了。地堂边沿的两根电线杆是专门用来悬挂电影布的。电影所放的内容以抗战为主,虽然单调了些,但大家看得却是津津有味,收视率居高不下。一场电影过后,疲劳了一天的村民倦意烟消云散,脸上写满了满足感。

世界最美的坟墓是一篇什么散文(月亮光光照地堂)(3)

地堂有时也是村里红白喜事的举办场所,嫁女儿、娶媳妇的人家都会在地堂上摆上流水席,大宴亲朋戚友。地堂送走了一个个披着红头巾的大姐姐,迎来面色红润而娇羞的新嫁娘。地堂也是村里祭祖和送别离世村民的地方,祭祖时分猪肉的场面和办白事时“师公佬”念经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地堂虽然是为碌禾和晒谷而生,但很多时候,它却成了我们小孩子玩乐的天堂。我们在地堂上打波珠,跳大绳,跳飞机,点不动,捉迷藏,做子,飞公仔,下“三”棋,骑单车……可谓节目丰富,其乐无穷,地堂刻录了我们太多的快乐童年时光,令我们至今难以忘怀。

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村民都进城生活或打工了。在地堂晒谷的村民越来越少了,地堂很多时候成了留守村民召开板凳会议的地方,也成了村里的文化广场。村民晚上喜欢到地堂散步和跳广场舞,村里集会时,就成了大型停车场。

地堂陪伴着我们一路成长,它记载着村里的大事,见证了我们这个村子的点点滴滴,是一部活着的村史。如今它却变得苍老了,也许有一天,它会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但是,记忆里的地堂会一直完好地活在我们的心里。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