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何等的豪气!大家应该都听过这句诗吧,那么这首诗的作者大家知道是谁吗?他又是如何写下这首千古绝唱的呢?

史上杀气最重的一首诗,一将功成万骨枯(1)

古往今来,数不清的文人骚客呕心沥血,留下了繁若星海的翩翩珠玑,但若想在唐宋烟雨之中撑起一把油纸伞,在烟霞肆虐的湖泊踏出一朵惊鸿,那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唐宋两朝最不缺摛文掞藻之人,最不乏行云流水之作,尤其是盛唐的边塞诗歌是在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文学作品。其中昂扬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建功立业的雄心,都和盛唐那个时代密切相关,但是随着盛唐的逝去,这一类充满豪侠之气的边塞诗也荡然无存。尤其是到了晚唐时期,诗人们写到战场、写到战争,其中所用的字眼都有说不出的悲苦,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更是有一种无言的悲凉,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唐代诗人曹松。

史上杀气最重的一首诗,一将功成万骨枯(2)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桐城(今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但是曹松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是三国时期的人物,相信没几个人会记得这个名字。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一千古名言则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至今都是时时被人挂在嘴边的经典。其实不止这一句,整首诗都可称得上是不可多得的经典。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他写的这首《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安史之乱后 ,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为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 "。诗句不直说战祸殃及江汉流域 (泽国 ),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 ,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 战图 ",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 ,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史上杀气最重的一首诗,一将功成万骨枯(3)

随之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打柴为"樵",豁草为"苏"。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 ,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 。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一个"乐"的出现,用以衬托农民之悲,可谓十分巧妙,这也是本诗的一处亮点,耐人寻味。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屠杀,人民的死亡无数。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请你不要再提什么封疆拜侯之事了,一个将军的功成名就,不知要牺牲多少士兵的生命啊!这句话没什么奥义,也不难理解,但是它所蕴含的能量却是惊人的:一个人的成功,要拿无数人的鲜血来换,这种荣耀值得吗?一个" 凭 "字,意在"请"与 "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 ,意谓 :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史上杀气最重的一首诗,一将功成万骨枯(4)

末句更是全诗之警策:"一将功成万骨枯"。它词约而义丰。从不同方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 ,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比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