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大多数人都会想着能去户外呼吸下新鲜空气,运动运动···那总是让人愉悦和轻松的体验现在到处都是喊着“城镇化城镇化”,即使回到了家乡,偶尔去到自己儿时记忆里的城郊乡野,也是遍布房地产开发的商业楼盘,又或者工厂基地···感觉大自然离现代人的生活真是越来越远春季又到了,太阳一出来,那宜人的小风一下就吹开人的心房,止不住的向往户外活动···登个小山啊,来次野钓啊,总之对于从小就亲近大自然的人来说,对户外的山山水水总有割舍不掉的情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丛林探险遇两只大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丛林探险遇两只大鸟(户外趣事野山惊蜂纪)

丛林探险遇两只大鸟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大多数人都会想着能去户外呼吸下新鲜空气,运动运动···那总是让人愉悦和轻松的体验。现在到处都是喊着“城镇化!城镇化!”,即使回到了家乡,偶尔去到自己儿时记忆里的城郊乡野,也是遍布房地产开发的商业楼盘,又或者工厂基地···感觉大自然离现代人的生活真是越来越远。春季又到了,太阳一出来,那宜人的小风一下就吹开人的心房,止不住的向往户外活动···登个小山啊,来次野钓啊,总之对于从小就亲近大自然的人来说,对户外的山山水水总有割舍不掉的情怀。

当然,户外也有风险。太专业的户外活动我们不谈(啥深度攀越野山、攀岩、水体啊溶洞什么的探险···),就休闲级的野外穿越、登山、溯溪等简单活动,主要还是注意一个运动安全和防范毒虫毒蛇叮咬。因为本人生活在南方(长江以南),以个人从小在乡下山野里浪的经验来看,南方城市近郊的山野里,最可怕的伤害就是来自毒蛇毒虫的攻击···轻则一时呼爹喊娘;重则就是抽条条躺板板。这里说一个本人十年前的户外经历,当是各位看官茶余饭后的闲趣,希望也能增强你的户外风险认知···

坐标是广东深圳(本人曾经在这个一线城市打工),这是个精彩的城市,年轻人居多,热烈奔放。到了周末,年轻人总用各种各样的消遣方式释放自己多余的精力,户外“探险”(其实就是户外一日游)也是其中之一。尤其2005年之后,那是如火如荼。每逢周末,市体育馆大门前各类户外俱乐部(户外群的组织)的队伍就在此集中、出发,包车前往周边城市的乡野进行户外活动(主要在深圳、惠州周边海岸线徒步、溯溪、登山、露营···一般一天来回)。由于本人从小就在乡野里浪大的,自然兴趣盎然的加入了一个新成立的户外俱乐部(具体名字就不说了,现在好像也做大了)。每次活动交个百十来块,就能和几十个年轻同好一起乘旅游大巴集体户外游(尤其偶尔还有美女···),吾乐此不疲···一年秋天,大概十月底的样子,本人所在的俱乐部和深圳最大的户外俱乐部(磨坊,就是深圳每年百公里徒步的组织者)联合组织户外登山(其实说“登山”呢,就大发了一点,因为俱乐部休闲级别活动组织的攀登对象,都是深圳周边区域旅游大巴半天车程内,海拔在一千米左右的山体)。这次我们户外要攀登的对象,是惠州地区一座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体(叫啥名真忘了,白云嶂?!)。事先俱乐部的向导做了前期线路踩点调研,山体海拔800米左右呢是个山脊平面,然后再有个海拔百来米的主峰,对于常爬山的挑战不大,但对于不经常爬山的人来说,还是有点挑战的(对比深圳广为人知的大梧桐山,海拔800多米,可以试试)。

记得那次活动报名火热啊,两个俱乐部会员参与踊跃,合起来接近三百人吧,本人所在的那个俱乐部也组织了百来人。浩浩荡荡的几台大巴从深圳一路颠簸而来,到了山脚就是接近十二点左右了,聚拢在目标山脚下稍作整顿,俱乐部组织者把会员一混编(每队有负责人员管理、协调的前后固定领队,还有全程巡视监管的机动领队),三只大队(百来人一队)人马就沿着山脚的山路开始向山上进发了···呃,红男绿女,老老少少,有说有笑,颇为壮观。广东这吧,过了十一月份以后才可能有点点秋的意思,十月阳光在晴朗的日子里依旧烈毒,但走在树荫里却是十分惬意的,尤其登高一点以后的山间小风,吹得人十分的舒服。山间小路并不宽实,看起来就像山间雨季水流冲刷后顺踏出来的一条小径,正合了鲁迅《故乡》里那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爬山人多了也是一难受的事情,尤其刚开始没拉开队伍以前,大队人马挤挤踏踏的走不动,登山小径走了没多远来到了山脚一条小溪绕石的台地。由于早上从深圳集合出发较早,很多人没吃早饭,在听说再往上登山只有登顶才有空地后,又贪恋着这片台地的阴沁,几条队伍的大部分人开始在台地三三两两的和同伴聚集歇息,开始午餐。

“吱~···@#¥各位驴友,休息一下就登山啊!”台地上忽然传来一阵喇叭声,有领队向导开始催促起来“现在都中午时分了,我们还没开始登山。这山海拔一千左右,并且路径比较陡峭的。大家如果耽搁太久,天黑之前未必能顺利赶着下山,那样就不安全了。请大家还是收拾好尽快分批出发登顶,体力好的提前先上去一部分,免得抱怨大部队堵你路。请余下的驴友跟随自己队伍领队,开始登山!各位领队请沿途注意安全,掉队人员要安排陪护···按规定线路,不要随意走新路,抄近道~···@#¥%……&*”

“走走走,先出发,免得路上挤!”想着自己这180斤一会瘫在路边的囧样(呃,忘了交代我年龄,此时三十二岁了),我琢磨着先搞点“先发优势”,拉着几个相熟的小年轻就加入了第一梯队,二三十人就在“之”字型的山间小路上率先向上开拔,尤其我是一路小跑,冲到了第一个“特么我先赶紧跑一段,要不一会爬山我又是最后一个···”

“达达啊(户外活动,都有个网名便于称呼,我的就叫达达),别冲!就你那体力,上去一会你就喘得像狗一样···哈哈哈”小伍是个刚毕业来深圳没多久的年轻后生,农村长大的,体力好,是队伍的收尾向导,站在路口看我上去了,忍不住笑着揶揄起我来“真的,你慢慢爬,反正最后你也得陪着我的,今天好多女孩···还有穿了高跟鞋的。”

“靠,是不是哦?那等会下山她们就知道完蛋了···”队伍里疾步准备超越我们前出领队的前队向导接过话茬嘟哝起来“嗯,现在上山还是磕着瓜子,笑哈哈的勉强上得去,等下下山,她们就都知道厉害了!”

跑出去大概两百米山路,我就有点续不上气了,不得坐在路一边用搭在肩头的毛巾擦汗,一边喝水歇会。看着领队向导背着一大包设备步履轻松的越过,不由感叹,年轻真好啊!队伍的人员都背着小包拿着登山杖陆续路过我,这前队年轻人居多,但一个扎着头巾穿得花里胡哨的瘦老头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看起来也有个五十多了,一米六左右的个子,精瘦精瘦的。咋能比老头还不行?我起身插进队伍,跟在他后面···

“咦,你身体可以啊老哥”我边走边主动搭讪“深圳哪个区的?”

“罗湖”小老头矮我半个头,也还随意“偶系香港人啦!周末国来謀系,姨起出来看看啦···诶,偶们那边也有杰样的活动的。”

“啊呀!@#¥%”就在我两有一搭没一搭刚开始聊天时,忽然前头传来一声尖叫···

山间的小径较窄,都容不下两个人并行,假如上下错行交汇,得有人侧身让出位置,或者走到路边的小坡上去。我大概排在这支队伍的中间位置,前面还有十几人。应着那声惊叫,感觉队伍忽的停顿了下来,接着一阵慌乱,本在看路的我下意识的抬起了头···只见队伍在前面隔着五六个人的地方(大概五米远,恰好是“之”字型山路一个拐弯的地方)地面上,伴随着轻微“嘭”的一声,腾起一团“黄烟”···同时行进的队伍断成了两截,前面一段人往山上跑,后面的人慌乱的掉头向我们挤过来···

说那时迟那时快,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嗖”“嗖”几下,我感觉四五颗土黄色子弹样的东西从我两侧掠过···完了!炸蜂了···凭着我小时的野外经验,我脑中立马反应过来有人捅了野蜂窝炸窝了。

“啊!马蜂···”前面几个人尖叫着掉头就跑,慌不择路的从队伍两边向后逃窜,香港老头此时也转身面对我,惊慌的就要往后跑···我下意识的将手立马按在老头的肩膀上,制止了他的逃跑,但还没等我开口说话“嗖···啪”的一下,一颗土黄弹弹射在了我右边胳膊衣服上(穿的薄长袖T桖),接着就是一阵锥心的刺痛感刺激得我头皮发麻,低头一看是一只野蜂正在胳膊上扑棱···我飞快的左手一弹,蹲下的同时顺势发力把香港老头也压蹲下来···

“趴下趴下,别跑···”我声竭力嘶的喊了起来“蜂子追人的!”香港老头此时抱着头被我按着跪在地下,一脸惊慌!而随着一阵嗡嗡声传来,我两头顶一时悬飞着三四只杀气腾腾的野蜂···大哥我这时真是慌得一匹,真怂了!其实以前小时候我没少被山间的马蜂叮过,但一次都没被“群殴”过。小时自己山野里窜,捅蜂窝的捣蛋事没少干(但一般也是去撩常见的小体型亚非马蜂,在地里做窝和用泥筑巢的大胡蜂窝,可不敢造次),但我很清楚被野蜂炸窝攻击的后果,并且自己又是过敏体质,要是被“群殴”,我比一般人挂的几率要高得多!

“趴下趴下,贴地趴下···憋住气”这一刻我怕极了,拉着老头儿贴地趴了下来,小心的哼哼着,侧过脸,一面紧贴着地面,另一面用毛巾慢慢盖上。斜着眼,余光看到几只野蜂绕着我们又悬飞压低了一点,似乎怒气值满满的在示威准备攻击···大概我们屏住呼吸起了作用,野蜂悬飞了几秒,又返回人身高的高度,和其他野蜂开始来回巡飞。我们依旧大气不敢出,因为我知道蜂子是可以循着你汗味、气息攻击人的,此时我两所在的区域还有大量野蜂在寻找潜在攻击对象。我看了看周边情况,发现我们前队区域只剩下了一个人在炸窝点半蹲着不敢动,而后队人都几乎跑光了(暂时退下几十米远),大概七八个人趴在离我和香港老头三四米远的地上惊慌的看着我们,也不敢起身动弹。

我此刻也冷静了下来,想着如何逃离危险区···

“啊~····呃~@#¥”炸窝点那位半蹲着的仁兄缓慢站了起来,大概他想缓步走出蜂群包围自救吧,由于不停的遭受蜂子的攻击,他痛苦而压抑的喊了起来。

“你别动!你跑它一样叮你···你等会,我来救你!”我至今也不理解他为何不趴在地上,当然,我至今也很歉意当时慌乱的我竟然忘记引导他趴下了“就···就一会,我马上来救你。”

其实对付这种情况我是真的很有野外经验的···首先我得先解决我和香港老头的危险处境···对付蜂子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烟!我立马趴着在路边薅了点枯枝干叶,取下了盖在头脖的半干毛巾围在头前,形成了个简易的发烟火把,一模裤兜···靠,早上明明抽烟来着,火机咋不见了?!呃,肯定台地抽烟的时候给人顺走了···“你有火么?”我问老头,老头拨浪鼓似的摇了摇头。

“烟,点起烟来···”我朝着后面几个人轻声喊道,一边做着打火动作示意后队丢个火机过来“火,点火发烟啊!”

后队一愣头小子瞪着铜铃大的眼睛,忽然像定下了炸碉堡的决心一样匍匐着刷刷的小心爬了过来···这心肠,我甚是敬佩啊!等到了离我一米远左右的地方,他“啪”的甩给我一团东西,我定睛一看···顿时哭笑不得!这特么搞啥?你给我一包蓝带黄鹤楼干啥?!我特么这会还要抽烟!@#¥%……&?怕是火机在烟盒中?也没有啊!我翻了一下就扔到了一边。

“火机,我要点火!”我摇了摇手中的烟把,小伙子这才心领神会,一顿抠搜忙又匍匐着过来丢给我。我把枯草一点,半干的汗巾往上一缠,顿时一团浓烟升腾起来。我爬起身蹲下,举着火把缓缓挥动,立马就将头顶的蜂群驱离开来,同时拍拍那香港小老头“赶紧爬出去吧!”,老头利索的匍匐着去到了后队。

“达达,怎么样?怎么样?”此时我们俱乐部的领队向导和小伍从山下赶了上来,被后队人拦下,趴在地上连忙问我,看到我的举动“对对对,赶紧点火熏烟!”一顿手忙脚乱,趴着的七八个人又捣鼓出一两个烟把,顿时驱干净了附近的所有野蜂,把人员都送了下去。

这时我开始小心挥舞着烟把向炸窝点的那个倒霉蛋走去,只见他攥着双拳紧闭双眼的站在那不停抖动,几十只上百的野蜂围绕着他周身嗡嗡乱飞,间或着对他叮刺攻击着···

我手中的烟把烧开后逐渐浓烟滚滚,就着这势头,我立马拿着从下到上的对他周身的蜂子进行驱离···效果很明显,只一两秒功夫,蜂群就全部被驱离了,他也支撑不住的瘫躺在地下。俱乐部的领队向导和小伍还有另一个机动向导立马围了上来,询问被叮的会员,检查伤害情况···呃,撩开他衣服,只见他脖子上,手臂上,躯干前后都有不少的叮咬痕迹,人还是攥着拳,双眼紧闭的靠在向导身上不停的抖,就像就像人用力举重时一样肌肉紧绷、神态紧张。

“先喝点水,放松一下···”领队向导接过小伍打开的一瓶饮料开始喂他“你先尽力放松一下,看看感觉如何?这种野蜂子最毒了,看看被叮了多少···怎么就会捅了马蜂窝呢?我们探线路的时候都沿途检查过,没看到啊!怎么样,你感觉要不要紧?”

“靠,我也被叮了一口···好几把疼”驱完了蜂,我把手中的烟把放在脚下踩了踩,又打开水壶彻底浇在烧焦的毛巾和枯草上,仰头喝了口水“你们赶紧看看他的反应,要是不行可得赶紧送医院···”

“逍遥子(这兄台网名也是让我暗笑了),你感觉怎么样?”领队向导这会也是担心出意外事故,那可是要担责的,拿出名册勾划了一下以后关心的问道“我们休息一下就下去,你这要不要紧?”

“你们还是赶紧检查一下他被叮了多少口,不行赶紧叫车送医,我看他肌肉痉挛了···”我赶紧接过话,提议他们启动应急措施“这野蜂叮了可不开玩笑,很容易引起器官衰竭的!”

“我···我还好,休··休息一下就行了”逍遥子同学紧闭双眼,磕巴着回应了一句,还是绷着身体在抖动。

“真的不开玩笑!我自己过敏体质,换了我是他,这会说不定就呼吸道水肿了···”我看他们都不太敏感,又对领队向导强调了一下严重性“会死人的!别掉以轻心,赶紧拉医院,不行也先拉就近的卫生院(这会在农村乡野呢)。”

“对对对,保险起见!”小伍扶了扶眼睛立马附和“我们乡下的土蜂,夏天一两只可以叮死一头牛的!”(靠,那种我也见过,那可是成年人大拇指个头的大土蜂,农民告诫我们小孩,叮一口就要你命)领队向导这才不敢拖沓,安排小伍和其他两个人扶帮着逍遥子同学往山下去寻医了,而大队人马在此之后,又开始向山上进发。

等队伍向前走了一截到一个登山暂时休息点,通过大家七嘴八舌的补充我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前面队伍的人在登山小径的路旁发现了一个柚子大小的土蜂巢,其中一个好事者用登山拐杖一棍击碎了蜂巢,顿时土蜂就炸了窝!这就是纯属手欠了,稍微有点户外常识的人,断然是不会如此犯贱的。

接下来的登山之旅还算是顺利和惬意。对于我这种人来说,户外登高总是痛并快乐的(体力不行啊),下午四五点钟爬到接近顶峰还有百来米的时候,登山小径变得有些险峻。路径两边是齐腰的灌木野草,角度也变得陡峭到要手脚并用,窄得只能容一个人上下,且并没有可供你离开小径停歇的平地。一停下攀登就会挡着后面人的路,贼不好意思···好不容易看到小径旁两三米有块磨盘大小的突兀山岩,我赶紧像大海里遇见救生圈一样盘坐了上去···特么特么就是有点膈屁股,山岩有棱有角的,不舒服!

“大家抓紧时间!太阳快下山了,体力好的就冲下顶,离山顶大概还有一百多米,我看体力不好的就不要勉强了···早点收尾下山,背包啥的就放达达石头这”领队向导和小伍这会又杀了上来,“达达来啊,你不上去?呜~噜噜···~@#¥%……”小伍领着一队小年轻听领队说完,呼啦啦的鬼叫着冲向顶峰···

此时的我盘坐在山岩上喘得像条老狗,登顶就放弃了,看着小径旁不停路过的攀爬者,我还是挺佩服的。其实整个登山队伍在半山腰分化过一次,有的选择了较低的山脊去攀爬(海拔我估计低于700米),而我们这一支队伍,是选择了附近最高的那个山峰(据说有1000米以上)!粗略算了算,登顶的人数应该不超过50人。当然,领队也不建议后续上来的去冲顶了,因为确实天气有了点变化,云厚了,风大了,虽然预报不会有大雨,但山里谁知道呢?下雨可就麻烦大了···

吹吹山风,极目远眺一下,体会了一阵“一览众山小”(旁边都是小山丘,呵呵),我体力恢复了些,此时山间多了一层雾嶂,下山!回程下到半山腰,天就阴沉沉了,毛毛细雨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气温刷的就降下来不少,山路也变得滑腻起来。幸亏下山早!我心里暗自庆幸,下山我可拿手了,没人时我便是顺着泥径一路碎步跑着下山。快到山脚还有个两三公里的时候,天就完全黑了,我拿出了手电,与遇见的伙伴开始走得艰难(怕崴脚)。

“咦,这会了你还往上去收队啊?他们几个领队都在上面呢···有人收尾”路上遇见一个俱乐部相熟的向导,正背着包拿着对讲机呜哩哇啦说着往山上冲,我好奇他咋这会了还上去收队。

“咳,山顶上几个女孩穿着高跟鞋,说腿肿了走不了路,蹲在上面哭呢!这特么天都黑了,背也得背下来啊···”

“哈哈哈···开始就说了她们肯定下不来”多少我们都有点幸灾乐祸,不过就真难为了伺候她们的俱乐部向导了,此时我又想起了那个逍遥子“哎,那被蜂叮的没事吧?!”

“呃,在山下车里休息吧,好像他们没找到医院,找了个卫生所···吊了水,没事了!”

下了山,我一登上回程大巴,发现还有三分之二的同车人员还没下来,看来我是下山的头一批了,等人的功夫,我决定去看看那个“逍遥子”(其实就是去看热闹和八卦,呵呵)。刚走近俱乐部的另一台旅游大巴门口,我听到了车内的一段对话···

“我要是你我就赶紧跑,你还傻傻的蹲在那让土蜂叮···”(这是俱乐部一个向导小伙子的声音)

“我开始是想跑,但是听到人喊不要跑!好像···好像就是那个什么叫达达的吧”逍遥子虚弱的答到“所以我就站在那没动了,再说那阵子人都挤在一起,也跑不开···我想站着不动土蜂也不会叮我。”

“你就该跑!听他的干什么?!换了是我,跳下去,滚到草丛里也得跑开,总比呆在那给死叮着好!”小伙子愤愤的越来越激动。

“是我叫不要跑的!”我忽然觉得有必要和他们解释一下,遂登上车门,坐到他们旁边“现在怎么样?给叮了多少下?没去医院啊?”

“这一时半会哪里去得了医院?他们拖我找了个乡卫生所···医生检查了一下,说身体前后给叮了30多口吧,应该没事,就给我吊了点葡萄糖···现在也好多了,我休息一下就可以,身体素质还行!被叮的地方现在也不那么疼了···”逍遥子很要强啊!

“我也被叮了一口,现在还有点火辣辣的疼呢!不过也好多了,就是有点灼热感···”看他没事,其实我是有点意外的“30多口?换我就挂了,我过敏体质···当时要是跑也没地方藏,炸窝的蜂子会追着人叮,气流会刺激它们更疯狂的进攻!除非有水塘跳下去····我也挺佩服你的,竟然没动,当时要是趴下来可能也好不了哪里去,毕竟你在蜂窝旁,在中心区。其他几个人也被叮了一两下,但都没你这么厉害。”多说无益,我见他并无大碍,也就回自己所属大巴去休息了···临下车还听见那向导小伙子叨叨着煽火,我心想,你懂个球啊!真出了事,特么你们老板就麻烦大了···

我就被叮了一口,说说这一口的后续!

晚上回来洗完澡躺下休息时,我手臂上的疼痛就基本没了,就是有点灼热感和红肿,但也不厉害。我被叮的地方在肱二头肌侧面,第二天起床时,上臂整个就稍微有些肿胀和发热,出于我的体质特质,犹豫着是不是去医院看看···恰好在QQ群里和一等好友分享头一天的经历,一个网友特意私信了我:“你胳膊现在是不是有点发烫还红肿?是不是被叮的地方就是一个红点?不急,接下来一两天你胳膊会肿得更大,而叮咬点会变成一个白色小脓点,然后溃烂···再然后你胳膊肌肉会酸疼,后期这个脓点又会特别痒,痒得钻心那种!会持续一两周,兄弟,你这罪有得受,才刚刚开始···别问我为啥知道!”

呵呵呵,我这叮伤后续过程全给这厮说中了···手臂肿胀最厉害的时候手臂不能弯曲,肌肉脉跳似的疼痛让我有几晚难以入睡,后期又痒又疼的感觉着实让人不甚烦躁·····唯一差别就是我这胳膊的肿胀感持续了近一个月才完全消失!所以偶尔想起来,真是后怕!假如那天我是站在蜂群中心,我想我挨多几下叮咬恐怕是没有旁人那么幸运的···或许季节临近秋末,蜂子没那么毒了(夏天最毒);或许叮人的仅是野蜜蜂而非土胡蜂;或许这一阵身体还好,对蜂毒没那么敏感;或许···

户外风险无处不在,针对这次意外我也总结了下经验!遇见蜂窝炸群还是要相机处置:一则首要还是要远离这种危险因素,避免意外导致蜂窝炸群(踩到、碰到蜂巢)!离中心区远的能跑则跑:二则是空间狭促不能逃离时,则一定要冷静避免被疯狂叮咬!脱离炸窝中心区,跳水、遮盖身体裸露部位,特别肩膀以上,不能跳水则尽量趴底静止(狂奔、滚草丛只会让你被叮得更凶);三则烟熏是最可靠有效的驱离方法,有个烟把基本秒退蜂群。其实我个人觉得此次户外意外的处置非常得当,让我逃过一次大劫!被叮三十多口?!哎哟我的妈,相信我真会挂在现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