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动人心的母亲话语(泪催好妈妈)(1)

晨报记者 马腾 徐觅 晨报记者 李学斌 摄影报道

义萱,你知道吗?三岁的你能自己穿鞋、会自己脱裤子,她激动地奔走相告,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你的进步。

萌萌,你知道吗?你生下来就患有重度眼疾,你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她最喜欢抱着你指着窗外告诉你:天是蓝色的、雪是白色的。

程程,你知道吗?两岁半的你,突然有一天拉着她的手,要跟着电视里的少儿节目学“转圈圈”,她已感动得热泪盈眶。

明宇,你知道吗?四岁的你,得到了她最多的偏爱,患有重度脑瘫的你虽只会用眼神和她交流,她却能幸福好半天……

孩子啊,你们这些苦水里泡大的孤苗,跌落在凡尘的天使,在你们生命懵懂时,可曾记得有一位像妈妈的她曾经来过。她是如此地爱你们,为你们弥补了那份缺失的母爱。

在你们最无助时,她将你们轻拥入怀;在你们熟睡时,她在你们的脸颊旁留下深情一吻……

她一生的心愿就是守在你们身边,看着你们慢慢长大。

可命运却没有成全她,在生命弥留之际,她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你们。

轻轻地,她走了,却把深沉的爱留在了人间。

孩子啊,你们终将要长大,但一定要将“陈薇”这个名字永远铭刻在心间。

2017年农历正月初四,牡丹江市儿童福利院保育员陈薇因病医治无效,带着满心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终年49岁。

自1986年来到儿童福利院任职,陈薇一直工作在孤残儿童护理第一线。从业三十载,她让近百名孤残儿童获得了母爱的浸润,为这些折翼的天使重新补上了翅膀。

“三八”妇女节前夕,本报记者兵分几路,采访了陈薇生前的同事、朋友、家人和她收养过的孩子,通过对不同片段、不同回忆的还原,一个乐观、善良的女人,一个敬业、执著的员工,一个无私、奉献的母亲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我在,你们就会幸福”,此时此刻,她,正在感动着一座城。

最感动人心的母亲话语(泪催好妈妈)(2)

孩子,你是我永远的牵挂。

人生的苦乐,取决于自己的内心。以美好的心,欣赏周遭的事物;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以负责的心,做好分内的事;以谦虚的心,检讨自己的错误;以不变的心,坚持正确的理念;以宽阔的心,包容对不起你的人;以感恩的心,感谢所拥有的;以平常的心,接受已发生的事实;以放下的心,面对最难的割舍

——摘自陈薇微信朋友圈

春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了房间,暖意融融。此时,福利院里几个年龄最小的孩子正惬意地躺在婴儿床上,一位上了年纪的保育员正在为其中一个孩子换尿布。

“对!从前陈姐就像她这个样子,站在那儿不停地忙活着,不叫她,她很少会抬起头来。她性子有点慢,却很有条理,慢悠悠地整天不得闲……”隔着福利院婴幼部走廊的玻璃窗,杨宏的眼泪扑簌簌地滚落。

同是保育员的杨宏,和陈薇的工作区域仅隔着一条几步远的走廊。自陈薇走后,杨宏很少再来这里,“感觉到处都有她的影子”。

19岁参加工作,杨宏就结识了比她年长3岁的陈薇。近30年的相处,她们已是闺蜜、是知己、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记忆中,年轻时的陈薇性格开朗,爱说爱笑,让杨宏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特别爱美,喜欢穿艳色的衣服。

在杨宏的心里,闺蜜陈薇是个特别识交的人:“能掏心掏肺地对待每一个人。”

那时,陈薇负责院里的食堂工作,那手艺“院里找不出第二个”,她做的西葫芦虾米馅的大包子,杨宏回味了很多年。院子有个孩子就曾说过:“陈姨做的菜是‘妈妈的味道’”。

后来,陈薇和杨宏一样当上了保育员,从此,一颗心就完完全全地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她真的是那种聊起孩子眼睛会放光的人。”

中午聚在一起吃饭,陈薇经常是眉飞色舞地和杨宏聊班上的孩子:“宏宏,小双会站了,今天早上还吃了一个蛋黄!”“宏宏,天佑能和我表演‘小手拍拍’了,你看他多聪明!”“宏宏,宁宁今天帮我把尿盆拿进屋子来了,你看他多棒!”……有时,杨宏会找点话题岔过去,可很快,就又被陈薇给“唠”回来了。

杨宏说,干她们这种工作,每天要面对这么多孩子,而且很多都是身体和心智上都不健全的孩子,难免会有一些负面情绪,但这么多年来,她却从来没见过陈薇和孩子发过一次火,一句“你给我站到那里去!”就算是她对孩子最严厉的时候了。

今年4岁的李明宇,就曾在陈薇家幸福地住了一年多。杨宏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见到小明宇的样子:“重症脑瘫儿,也就几个月大小,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样子。”杨宏试着抱起孩子“轻飘飘的”。陈薇就把这样一个“小麻烦”带回了自己家。那段时间,陈薇上班眼圈儿都是黑的,孩子成宿的哭闹,很熬人。

一年后,杨宏再见到小明宇时都认不出来了,小家伙儿白白胖胖的,见人还会笑,那叫一个精神儿! 后来,单位领导考虑陈薇还有一年就退休了,担心小明宇以后会过不惯集体生活,就建议陈薇把孩子送回来。

“孩子刚送回来时,她可惦记了。”有一次杨宏值夜班,晚上七点多,她见陈薇坐着爱人的电瓶车来到了单位:“今天也不是你的班儿啊?”“我来取点东西……”陈薇支支吾吾说了这么一句话就上楼了。杨宏偷着瞄了一眼,发现陈薇隔着走廊的窗户,一直在看着小明宇。过了好几天,在杨宏的追问下,陈薇才承认“那天想孩子想得睡不着觉,不看一眼,心里始终不踏实。”

“她这辈子就是伺候孩子的命儿。”杨宏说,眼看着就要退休回家享清福了,陈薇却在这几年把月嫂证和育婴师证都考了下来。”望着眼前这几个陈薇生前最牵挂的孩子,杨宏的眼泪再次涌了上来。

快要到午饭时间了,此时,房间里的几个孩子都来了精神,大一点的正无忧无虑地嬉戏打闹。屋顶上方,还保留着陈薇生前为了布置房间,亲手制作的几颗五彩“星星”,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温柔的光芒,像极了妈妈的眼睛……

最感动人心的母亲话语(泪催好妈妈)(3)

她曾面对亲生儿子的质疑,到底谁是您亲生的……

曾面对邻居的指指点点,这个女人不会是个人贩子吧……

也曾面对路人的窃窃私语,这个女人是不是傻,生了一个残疾的娃,怎么还生第二个……

田立新是陈薇的同事,也是陈薇生活中要好的朋友之一。俩人相识于1989年,为人真诚、朴实的陈薇很快走进了她的生活,俩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闺蜜。

“她的博爱,我学不来,无论什么时候,院里总有个孩子让她放不下。”这是陈薇在田立新眼里的形象。

田立新向记者讲述了这样的一个细节,每次同事私底下聚会,陈薇都会带院里的某个孩子去。大家平日里都是和孩子们打交道,难得从孩子堆里抽身轻松一下。但在陈薇看来,这个时间这个孩子一定要在她身边才行。一开始大家伙都挺不乐意,因为吃吃饭,孩子就哭闹了,不是拉了就是尿了,聚会的气氛一下子就没了,但后来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也都挺理解陈薇,她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控”,在她那里,有一种爱叫做“放心不下”,只有孩子在眼皮底下,她才觉得踏实。

“白天在院里照顾孩子,不在院里时,陈薇也闲不住,把这些孤残儿童带回家当亲孩子养。”田立新告诉记者,为了让院里的孩子得到家庭式的关爱,陈薇经常会把一些孩子带回家里,这也让她遭受过很多非议。每到下班回家时,她经常身上背一个,手里拽着一个,时间长了,很多邻居都是在背后议论,“这个人是不是人贩子啊,怎么总往家带不同的小孩。”

福利院里的孩子很多都有先天缺陷,很多陌生人不知实情,误以为她是孩子的亲妈,对她指指点点“这个女人是不是脑子坏了,都已经生了一个这样的孩子,怎么还生?!”。但这些对于陈薇来说,都不算什么,她会和同事笑着说:“今天被人当成人贩子了,就差报警抓我了。”

在福利院里,每到下班时间,总会看到有孩子去陈妈妈那,跟着陈薇“腻歪”,“陈妈妈今天你能带我回家吗?”陈薇几乎从未拒绝过。

田立新回忆,2006年是陈薇最困难的一个阶段,由于家里的一些变故,陈薇一家人失去了房子,不得不租住在一个小车库。一家人睡在用黑板搭的床铺上,为了节省空间,白天撤掉,晚上再搭,连洗衣做饭的地方都没有。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陈薇也没放弃院里的孩子们。在那个阶段,同事们都劝她:“你们一家人都挤在车库里,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他才多大,有我住的地方,就能给他腾出个地儿。”

陈薇对院里的孩子好,同事朋友们都知道。而对于她的亲儿子,陈薇对好友田立新这样说到,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她很内疚,但是想到那些失去父母、失去家庭、身体不健全的孤儿,这些又算什么呢?她曾对儿子说:“你还有爸爸、妈妈、姥姥疼你,可是他们没有,他们也需要人疼啊,比你更需要妈妈。”

最感动人心的母亲话语(泪催好妈妈)(4)

“有我,你们会很幸福”这是陈薇微信的昵称,“你们”指的是院里的孩子,而她,就是努力给孩子们幸福的那个人。 她也曾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今天是母亲节,收到了很多祝福短信和祝福礼物,有你们,我很幸福,谢谢我的孩子们。”

杨爱民是院里的孩子。陈薇走的第二天晚上,和杨爱民同屋的丽强梦见了她:“陈姨和我说她没得癌症,是误诊,这要是真的该多好。”爱民的眼泪夺眶而出:“陈姨好偏心,怎么不到我的梦里来,我也想您啊……”

爱民说,第一次在福利院见到陈姨时,自己才七八岁的样子,瘦瘦小小的她拽着陈姨的衣襟儿,扬着小脸问道:“陈姨,院里好多孩子都去你家吃过饭,我也想去。”“没问题,陈姨晚上就带你回去!”胖胖的陈姨爱抚地摸了摸小爱民的头,满眼的怜爱。

陈姨力气好大,一口气把小爱民背上六楼后,放下她,转身下楼再去背和爱民一样患重度小儿麻痹症的丽强,“小爱,你得多吃点,你看丽强多胖!”跑上跑下好几趟,陈姨倚着门不停地喘着粗气。

爱民喜欢听陈姨叫她“小爱”,那一声声的呼唤,让她心里暖暖的,她想象着,如果自己有妈妈,妈妈也一定是这样叫她。

从此以后,能去陈姨家玩,成了爱民和小伙伴儿最期待的事情,“真是比过年都开心”。今年27岁的爱民,已经数不清去过陈姨家多少回了,只记得,每次回来肚子都好撑。

爱民说,院里她这批同龄的孩子里,她感觉陈姨特别偏爱她和丽强。那时候上初中,陈姨担心她俩营养跟不上去,中午都要挑几样好菜送到她们的房间里,留着晚上给她俩加餐,每次还不忘在房间的小黑板上留言:“小爱、丽强,你俩要多吃点……”很多时候,爱民和丽强都是和着眼泪把饭送进嘴里:“有人宠着的感觉真好。”

在爱民心中,陈姨是一个特别乐观的人,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她为了啥事苦恼过。陈姨特别喜欢收集一些充满正能量的话语,在爱民她们烦闷时,说给她们听,来激励她们。“身体有了残疾,决不能再让心灵也有残疾。”陈姨的话,爱民深深记在了心里,这些年她也做到了,努力让自己活得精彩。

得知陈姨生病了,爱民和丽强不知所措,她们连夜用彩色的珠子编了一个大大的“平安果”。爱民不知道陈姨会病得这么重,曾经那个胖胖的陈姨不见了,病床上的她是那么的虚弱,拉着陈姨的手,爱民的眼泪不争气地涌了上来。那天,陈姨特别高兴,午饭吃得非常顺利,竟然没有呕吐。

这一次见面,爱民和陈姨竟成了永别。噩耗传来,因身体的原因,爱民不能亲自送最亲爱的陈姨最后一程,她只能坐在床上,一遍遍翻看陈姨生前发的微信朋友圈,泣不成声……

最感动人心的母亲话语(泪催好妈妈)(5)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打倒我,我一定会回到孩子身边。”在病房里,陈薇靠着这样的信念,与病魔抗争;在病床上,她不忘充实自己,关于育婴、患儿康复的书籍,也是她治病的良药,她要求自己每一天都能进步一点点,期待病愈后,继续当孩子们的陈妈妈。

说到陈薇患病,院里的同事,甚至同系统其他单位的同事们的第一反应都是,陈薇是累病的。照理说,陈薇年轻时曾患过癌症,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但为了孩子们,她就是这么拼命,啥事都挡不住她对孩子好。

陈薇生前主管领导杨红新说,院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有先天疾病,很多婴幼儿夜里哭闹不止,陈薇看着心疼,很多时候都主动加班留在院里看护孩子,整夜整夜不睡觉。

院里有个孩子叫丹江松,是个患膀胱外翻的仅出生三天就被父母遗弃的残障儿。刚送来时,膀胱外侧血红一片,分不清哪里是血,哪里是皮肉,粪便沾满全身,尿液一滴滴地顺着发育不全的尿道口沁出,身上的臭气熏得人喘不上气来,孩子也不住地啼哭。

陈薇看到这个孩子,二话没说,抱起来就进了洗漱间,麻利地解开包,一点一点地清洗孩子身上的污垢,又请来院里的医生,为孩子处理伤口。膀胱外翻的孩子最怕感染,为此,她从不给孩子垫塑料尿垫,总是时不时地把手放在孩子的屁股下摸一摸是否尿湿。

有时忙,她就给孩子穿开裆裤,如果尿湿了也好及时发现。每次便后,她还精心地给孩子清洗,以防感染。在陈薇的精心照料下,丹江松这个被医院判了死刑,被父母遗弃的孩子活了下来。

班里有个叫“爱心通”的孩子,是个面部严重残疾的女孩,第一眼看到她的人都会吓一跳,甚至有一些来慰问的人看到她都会害怕,致使通通从小就缺少他人的关注和呵护。小小年纪的她,就知道自己不被大多数人喜欢,因此胆小、孤僻,总是独自躲在角落里。看着不爱说话,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连镜子都不敢照的孩子,陈薇心疼万分,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抱一抱她,和她聊天,给她微笑,还带她和别的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学儿歌,帮她融入到孩子们中间。陈薇还和同事们沟通,请她们多关注、多爱护通通,让她体会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都是“妈妈”的宝贝。

陈薇还常常带着通通回家,领着她去公园走一走,游乐场逛一逛,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慢慢地,通通变得越来越开朗、越来越快乐了。

虽然通通的性格得到了改善,但面部的残疾还会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带来种种的不便,因此,及时修复她的面容成了陈薇最急迫的心愿。

2009年2月,在院里的积极协调和争取下,北大医院接受了通通的治疗请求,发来了手术通知。接到通知后,陈薇非常高兴,为了让通通在手术期间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护理,陈薇主动要求陪护孩子,领导考虑到陈薇家里有七旬母亲和上中学的孩子需要照顾,家庭负担太重,打算安排别的工作人员去,但陈薇考虑到通通是她一手带大的,孩子的生活起居她最了解,也是通通身边最熟悉的人,因此还是坚持承担了陪护工作。

由于面部缺失程度严重,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全程近九个小时,陈薇就在手术室外等了九个小时,紧张得一口饭都没有吃。手术后的通通由于疼痛整日整夜地啼哭,陈薇就一直抱着哄她,给她讲故事,逗她开心。由于头脸包着纱布,通通没办法进食,陈薇就用小勺一点点地喂,随着通通一点点的恢复,陈薇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差。

由于一个人长时间不分昼夜地护理,过度疲劳让陈薇患上了过敏性皮炎,在医院近40天,病人走了一批又一批,陈薇却没日没夜的始终守在孩子身边,护理的艰难加上身体上的不适让她偷偷地哭了好几次。同病房的患者和家人看到陈薇一个人护理孩子太辛苦,都主动帮她打饭、洗衣服、看护孩子,在得知孩子是弃婴,而陈薇只是一名保育员时,他们都很吃惊,“真是比亲生母亲对孩子还要好!”

最感动人心的母亲话语(泪催好妈妈)(6)

陈薇最喜欢冰心老人说过的一句话:“没有一朵花是不美丽的,也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可爱的。”陈薇对孩子的爱是博大的,她不局限于只对一个或几个孩子好,她要求自己,尽全力去改变福利院孩子的生活与命运,而这个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寻找最有效、最实用照顾孩子的方法。

杨红新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陈薇虽然没有高学历,但为了照顾好孩子,她就有一股钻研的劲头儿,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实用的育婴方法。

被遗弃的孤残儿童,大部分身患不治之症,时刻都面临着死神的呼唤。为了尽一切可能延长孩子们的生命,陈薇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劳动。婴儿室的孩子多数为唇腭裂残障儿,他们的口腔和鼻腔是通着的,喂食方法稍有不当,孩子很容易被呛着。

陈薇曾说,她也是一个母亲,看着这些可怜的鲜活的小生命在嗷嗷地哭着等待喂食,她的心都在颤抖,不能让这些花蕾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凋谢,要尽自己的所能救活他们。经过认真的分析,她发现唇腭裂孩子喂食的主要难点就是上颚缺损,致使吞咽功能出现障碍。

她想,如果能够将牛奶一滴一滴地喂下去,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她找来了静点用的滴管,拔去针头,调好流量,一头插入奶瓶,用另一头直接将牛奶滴在孩子的食管中。这个方法还真灵,看着孩子们吃饱了奶睡熟的憨样,陈薇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多年来,她发明的滴管喂食法,挽救了20多名唇腭裂儿童的生命;她编撰的《婴幼儿护理操作规程》是儿童福利院多年沿用的护理养育指导手册;她在班里大力倡导“拥抱孩子制度”,规定每位工作人员每天拥抱孩子至少半小时,摸摸孩子的手,亲亲孩子的脸,跟孩子说说话。后来,这件事被院里知道了,在全院推广开来,解决了工作人员少、孩子多、亲职角色不到位的问题;她提出的“周末妈妈”活动,让院里的每一名孩子都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呵护。

即便是病重期间,陈薇也没放弃对业务的学习。杨红新告诉记者,很多次探望陈薇的时候,都看到她在病床上捧着书籍钻研育婴护理知识。虽然经受化疗的痛苦,但是她依然坚信,能重新回到岗位上,并为此精心地准备着。

最感动人心的母亲话语(泪催好妈妈)(7)

在大多数人的情感里,妈妈是温暖的港湾,但对于孤儿来说,妈妈似乎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如今的福利院,生活水平不比个人家差,甚至比一些家庭还要好很多,但不得不承认,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他们或多或少都缺失正常家庭亲情的浸润。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幸运的,他们在遭遇不幸后,在茫茫人海中又遇到了某一个人,把他们捧在手心上,给予他们超越血缘关系的母爱。小薇,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女孩,她遇到了她的“妈妈”。

——陈薇

陈薇的事迹,其实对于记者或是很多市民来说并不陌生,省市媒体曾多次报道过她与孤残儿童的故事。在陈薇的孩子们当中,小薇应该是陈薇照顾时间最长,也是倾注了最多感情的孩子,她叫陈薇为妈妈,陈薇也将她视如己出。在小薇6个月大时,陈薇就把她带回家照顾,刚开始,或许是出于工作需要,仅仅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可时间一长,小薇就成了陈薇的“心头肉”,一段超越血缘的母女之情,也就此生根发芽。

小薇说,在与妈妈生活的17年时间里,她是最幸福的。

记忆中,妈妈特别重视她的学习。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她期末考试数学得了78分,语文得了87分,妈妈非常生气,就从那时起,陈薇由慈母扮起了严师,开始给孩子进行辅导。小薇说,妈妈一直给她课外辅导,直到五年级时,陈薇对于一些辅导内容开始摸不着头绪,就在外边给小薇找了辅导老师。为了能让老师对小薇更关心一些,陈薇下班后,就带着女儿来到老师家,老师给孩子辅导,她就给老师家做饭干家务,等补完课,陈薇就骑车载着女儿回家了。这个“特殊待遇”,连陈薇的亲生儿子都没享受过。

说到这儿,小薇告诉记者,她至今觉得愧对妈妈的事,就是中考的失利。母亲对她寄予厚望,为她的学业付出了太多。

小薇说,有一段时间,她在外打工,每次都是深夜十一二点回家,但家里总是有一个人在等着她,那就是妈妈。即便是深夜,陈薇也会给她做一顿夜宵,让她吃得好好的再休息。

“我的妈妈太善良,像她这样的人太少了,我很幸运遇到了她。”小薇这样评价母亲。

因为有了陈薇,小薇说自己在亲情方面没有缺失。母亲会尽力满足她的要求,虽然在表面上好像不太在意。小薇告诉记者,上初中时,自己有时会攀比其他的同学,比如别的小女孩有漂亮的衣服她也想有,就回家跟妈妈要,那时候,妈妈会对她说,“怎么不跟人家比比学习”,听后小薇觉得很失落,但对于她的这些小愿望,陈薇其实都很在意,都是默默的在背后努力,帮她去实现这些愿望。

农历4月16日是陈薇的生日,去年的这一天,小薇陪着妈妈度过了人生最后一个生日。那天,她带着妈妈去了一家西餐厅,订了蛋糕,还给妈妈买了一束鲜花。她还记得那天妈妈幸福快乐的笑容,“这么大岁数了,没过过几回生日,今天托女儿的福了!”

回忆起和母亲的点滴过往,小薇的话语里流露出的是满满的幸福。

“妈只能陪你到这了……”在病重时,陈薇这样对女儿说。一句告别,包含的是不舍和牵挂。

最感动人心的母亲话语(泪催好妈妈)(8)

孩子,你是我永远的牵挂。

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但不否认也有极少的一部分不负责。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宁愿自己吃不好,穿不好,也不愿让儿女受苦遭罪,甚至愿意承担儿女身上的病痛,只求儿女健康快乐。记住,母亲是唯一最挂念你、知道你在外漂泊拼搏吃苦的那个人,你没回家等你开门的那个人。但母亲也知道不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做什么事贵在坚持,在坚持路上会很辛苦寂寞,但你要知道做什么事情能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就是最成功而又有成就的人。 ——摘自陈薇给儿子的微信留言

23岁的蔡祥旭觉得自己懂事太晚:“如果再早一点,也不至于让妈妈在我身上操那么多心,也不至于让妈妈那么放心不下。”算算日子,母亲离开他已经33天了,他人在无锡工作,心却惦记着家里:“我妈生前让我照顾好我姥和我爸……”祥旭的声音颤颤的,记者能感受得到,采访过程中,他一直在强忍着,没让自己哭出声来。

祥旭说,自己也算是一个在福利院里长大的孩子。妈妈为了方便工作,他的幼年时期是在福利院里的幼儿园度过的。上小学时,家里发生了变故,他和妈妈在福利院里住了好长时间,模糊的记忆中,当时的妈妈为了家里的事情总是闷闷不乐的,也很少和他说话,只有陪班上孩子玩时,才能看见她脸上开心的笑容。

记忆当中,妈妈总是站在水池旁不停地洗尿布,手边的尿布摞得和小山一样高,好像总也洗不完似的。那时妈妈总要值夜班,为了晚上能专心照顾自己班上的小孩子们,她就把儿子“塞”进大班睡觉。多少个夜晚,小祥旭躺在床上,委屈地抹着眼泪,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没爹没娘,无家可归的孩子”。那段时期,祥旭用一个“惨”字来形容自己的生活,好在那样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

祥旭说,打自己记事儿起,家里就没断过孩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己算不上“独生子”。有一年,妈妈从院里抱回来一个叫“小薇”的女婴:“她是你妹妹。”从此,小薇妹妹就一直住在家里,多了这个妹妹以后,妈妈买衣服、玩具从来都是两份,祥旭甚至觉得妈妈对小薇比对他好很多。

祥旭淘气,妈妈抬手就打,妹妹也淘气,妈妈却从来舍不得骂她一句。

印象当中,妈妈很少关心过他的学习,任凭他在外面野,只要到时间回家睡觉就行。妹妹不一样,家里经济不宽裕,妈妈也要拿钱去给妹妹报补课班。在妈妈看来,女孩子要足够的优秀,将来到社会上才能不被欺负。

除了小薇妹妹,家里长住的孩子还有美美和小明宇,后两个是重度脑瘫孩子,一天到晚不停地哭闹,在家里实在受不了了,祥旭就选择离开家出去散心。

祥旭是到外地参加工作以后,才慢慢体会到妈妈的不易。离家在外,日子过得辛苦,祥旭想妈妈。视频两端,娘俩第一次说“贴心话儿”:“儿子,你是妈妈亲生的孩子,本该宠着爱着,可这些年我一直忽略你……”“妈,照顾那些孩子的同时,记得把自己的身体也照顾好了,儿子其实很惦记你……”

陈薇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多年来,娘俩第一次这么感性地对话,儿子比她哭得还伤心。

2016年元旦过后,陈薇的病情加重,祥旭特意请了长假回来陪母亲,娘俩才算真真正正朝夕相处了一段日子。意志清醒时,陈薇和儿子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没继续照顾院里的孩子总觉得挺遗憾的,希望你能回到家乡接替我的工作,代替我陪在这些孩子们身边,看着他们长大。”

最感动人心的母亲话语(泪催好妈妈)(9)

不求无憾,但求无悔。人生回首时的无悔,来得多么不易。无论命厚命薄,对得住自己的心灵足矣。

一个可以坦然对生命的昨天说无悔的人,他经历了多少苦难的练达,才成就了今日的一份坦然。

——摘自陈薇朋友圈最后一次留言

陈薇的人生应该是无悔的,至少面对她的工作,她疼爱的孩子们,陈薇做到了“遵从内心”。

如今,陈薇已经离我们而去,人们已经无法看到她在岗位上的身影,但是从婴幼部早期干预训练日志上,记者透过这些陈薇做的记录,仍然可以想象出她每天工作的忙碌,这些日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她身体一步一步消损的过程。

记者注意到,在2016年5月30日至6月6日的日志有一段空白,5月27日(星期五)的日志写到“上午9:00至10:49到医院打针,到单位时已临近中午,因为上午耽误了两个小时时间,下午我抓紧时间给孩子训练,领孩子活动”。

陈薇的主管领导告诉记者,日志空白的这段时间,陈薇做了阑尾炎手术,休息不到一周就来上班了。大家都劝她多休息一阵,把病养利索了再上班,但是她牵挂院里的孩子,仍然坚持在岗位上。

6月7日的日志:“今天是我病愈上班的头一天,孩子们见到我都很热情,和我打招呼,和我亲热,特别是张义萱、可儿还有张天佑……”日志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与孩子们“久别”后的喜悦。

2016年9月18日的日志上记录着这样的信息:“因胃不舒服在医院打针,上午10点到的单位。”而在此前,陈薇都是8点钟左右就到了岗位。在此之后,陈薇每天上午都要到医院打针,基本上都是10点左右到单位。直到9月23日,日志的最后一次记录,内容较以往相对简短:“下午孩子们到了吃饭时间,小双看见其他小朋友吃饭了,在一旁也着急地喊叫着,示意我她也想吃饭,一口一口吃的可香了,吃完的饭碗我随手放到了地上,张天佑想帮我拿起来,看我瞧他,他又放在了那里。”或许那个时候,病痛已经让她无力再写些什么,她也许有很多话还藏在心里。9月24日,陈薇因病不得不入院治疗,作为全市民政系统的党代表,她缺席了9月29日全市民政系统党代会。10月初,陈薇被确诊为癌症,已经进入晚期。

陈薇的同事回忆,早在2016年4月份左右,陈薇的身体状况就不太好,那时她总感觉肚子痛。但陈薇对自己一直是不太上心,如果她把对孩子关心的十分之一放在自己身上,也许病情也能得到控制。

斯人已逝,芳香仍在!请记住她,她是100多个孤残儿童的妈妈。在当好孤残儿童妈妈的路上,她已经走过了30年。

最感动人心的母亲话语(泪催好妈妈)(10)

大手牵小手,陈薇用实际行动诠释母爱的光辉。

人物背景

陈薇同志1986年来到牡丹江市儿童福利院,一直兢兢业业工作在孤残儿童教育护理第一线,30年来,近百名婴幼儿在她的照顾抚育下健康成长,赢得了孤残儿童们的爱戴,得到了同志们和社会各界的敬佩和一致赞誉。陈薇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省“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五四青年奖章”、市“十佳女职工”、“牡丹江好人”、“民政十杰”等十多项市级以上荣誉。

她在身患重病期间,仍然坚持工作在一线,为孤残儿童送去慈母般的关爱,用坚强的信念、崇高的道德、无悔的担当,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内涵。

2017年1月30日凌晨1时40分陈薇因病逝世。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眷恋、带着对工作的热爱、带着对孩子们的不舍,离开了她热爱的岗位和疼爱的孩子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陈薇最放不下的,仍然是福利院里的孤残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