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月姬一出场,便带着自己独的人间清醒,不愿意提及自己曾经去过光字片,也不愿意去看望自己的儿女亲家,更是嫌弃周秉义为了弟弟的事情找了他们。总而言之,是各种的不耐烦。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别人家里热热闹闹,而他家里则冷冷清清,如果不是女儿回来陪他们,他们与郝省长根本就是形影相吊,茕茕孑立了。他们羡慕不羡慕同个辽里的曲秀贞吗?他们羡慕,可他们学不来。因为他们的位置太高,害怕有些事情一旦开了头就收不了尾。“千里之堤,毁以蚁穴”,这是她提醒周秉义时说的守话,其实也是对自己多年革命工作的总结。
苏东坡曾说过:“琼楼玉宇,又恐高处不胜寒”。所以,苏东坡的生活虽然艰辛、困苦、一贬再贬, 直至被贬到海南,可是他的生活依然是不热闹。不是忙着与和尚谈禅,就是忙着和老农种树,有时候还会教稚子读书。他愣是将本该高高生活变成热闹的门市。他不仅研究诗歌,还研究吃喝,更是创造了两种名菜——东坡肘子和东坡肉。这样的苏轼谁不爱,谁不喜欢。难道苏东坡自己会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是的,就是这一句话“眼前见天天下无一不好”。可在金月姬与郝省长的眼里呢?则变成了,天下来找我的,都是来求我的、来托我办事的人。他们不是躲着不见,就是话难听,脸难看。这也难怪,大省长吗?在别人看起来是难以登天的事情,在他们眼里也只是动动手指、碰碰嘴皮的事情。但这样的事情,他们都害怕是一个无底洞,一旦开头就没有结尾。这一点他们做得没错,但有时候真的让人觉得不近人情。
刚开始的周秉义还是这样薄凉的人,还挺在乎家里的人感受。只要家里人开口,即使像蔡晓光上学的事情,按道理完全是和他不相干的事情。他也没想那么多就开口了。但事后,他后悔了。当他躺在床上告诉郝冬梅说:“蔡晓光的事,真不该你爸爸办”的时候,他就已经后悔。可他并没有马上发火,而是聪明地学会了如何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与其听他和郝冬梅分析得头头是道,也难以隐藏他最真实的目的:“人,不能因小失大”。周秉义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根本不会容忍自己在一个地方同时跌倒两次。从此,对于家里的事情,他选择了闭嘴。也就是说,周家无论有多大的事,发生了多大的困难,他永远都不会向岳父母家提及。他不再麻烦他们。在与金月姬生活久了之后,自然会被同化,会被教育成“人间清醒”。他果然变成了,人人口口的好市长。可是却成了与家长渐行渐远的周秉义。
周秉义无情什么程度?当周秉昆进监狱的时候,一个曾经编辑部的退休领导和员工都愿意出面保周秉昆,而人家只需要他一个态度,硬是生硬地拒绝了。在周秉昆坐牢期间,他只要愿意,就能为郑娟找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电视剧无论如何演,郑娟都能供周聪上大学。可是这件事情放在现实中,该有多难。有多少穷人家的孩子,在母亲夏卖冰棍、冬卖红薯的情况下能够心平静和考上大学的。这样的小生意做起来,是真的只能养家,而不可能轻松地供一个孩子上大学。既然周聪能够考上杭大,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周秉义和周蓉在生活上没少给郑娟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件事情解释得通。
周秉义有没有想通,咱不清楚。可是金月姬到最后她是想清楚。是她住院期间,我原以为他会向组织提出为他找丢失儿子。可是出乎意料,她竟然向组织提出来让周秉昆提前释放,让他好好回家过年。我想,她是给周秉义留一条后路,并没有将周秉义回家的路堵死。 周秉昆是一个何其倔强的人。当年就因为父亲说他没出息,他愣生生的好几年不与父亲和解。如果说他在监狱里不见郑娟是因为内疚,可是不见周蓉和周秉义气愤。如果这样的怨气不解除,周秉义就永远都失去了这个弟弟。金老太太终于想清楚了,在最后的时候,她用了自己的唯一的要求,替周秉义留了一条回家的路,同时也给女儿留下了婚姻幸福的路。
可事情真如她所愿吗?秉义能和秉昆的关系修复好吗?我看根本不可能。首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郝省长一家的表现早已经伤透了周秉昆的心。再次,周秉义的所作所为也伤痛了郑娟和周聪的心。周秉义说,等自己去世的时候,不需要整那么热闹,只需要几个至亲送别一下就可以了。其实我想说,也许这几个至亲也会有。人活到最后,正如郑娟说的那样,真正在乎的人也就是那几个,而不是天下人。可周秉义连这几个人都没有。这一点, 他还不如金月姬,至少金月姬会为会女儿和女婿妥协,会找组织,会托关系,会办事。而周秉昆只学会了金月姬的皮像,却没有学会她的骨像。若是你年轻的时候嫌弃穷亲戚是自己的累赘,那么年老了也别怪晚年凄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