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92届奥斯卡各项大奖一一揭晓,大热的韩国电影《寄生虫》拿下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电影四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也创造韩国电影乃至亚洲电影的历史。

为何偏偏是《寄生虫》?它到底好在哪里?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1)

第92届奥斯卡颁奖现场 图源 | 三联生活周刊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2)

《寄生虫》何以成为最大赢家?

不过是道出了阶层真相

《寄生虫》是奉俊昊将类型片、强情节和戏剧元素玩得炉火纯青的一部电影,除了荣获第92届奥斯卡四项大奖外,它还曾被戛纳主席墨西哥导演冈萨雷斯视作最没有争议的金棕榈作品。

那么,这部影片讲了个啥?

《寄生虫》以半喜剧的形式,讲述住在廉价的半地下室出租房里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无业游民,在长子基宇隐瞒真实学历,去一户住着豪宅的富有家庭担任家教后,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发生变化……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3)

《寄生虫》剧照 图源 | 新京报书评周刊

随着基宇得到豪宅女主人认可,一家四口便设计周密计划,纷纷隐瞒身份,陆续赶走豪宅原雇工,潜入这家豪宅做了英语家教、司机、保姆,以获得更多经济来源。

而故事的惊悚转折,在于被赶走的前保姆雨夜再次回来祈求开门,以看望深藏在豪宅隐秘地下室长达四年的逃债丈夫,两个贫苦家庭的“地盘竞争”从此戏剧性拉开。

而这场竞争到最后并没有真正赢家,豪宅男主人被领盒饭,地下室夫妇双亡,基宇妹妹抢救无效、爸爸困于地下室……三个家庭都付出了沉痛代价,追根究底不过是因为不同阶层的贫富矛盾和同一阶层的竞争矛盾被激化。

《寄生虫》电影在探讨韩国社会日益严重的阶层问题,是一部呈现韩国社会阶级差异症结的寓言片。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4)

《寄生虫》剧照 图源 | 新京报书评周刊

而透过影片的现实主义和戏剧性,我们足以窥见——

富裕家庭的孩子,和贫苦家庭的孩子,过的真的是不一样的人生。影片在每个细枝末节都做了鲜明对比,从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父母的地位和能力等方面揭露了这种巨大差距:

一边是阴暗潮湿、一场大雨足以淹没的地下室,这里房间窄小,物品随意丢放,蟑螂横行,醉酒汉随处撒尿;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5)

影片里基宇一家居住的地下室环境 图源 | 三联生活周刊

另一边则是宽敞明亮、出自大设计师之手的豪宅别墅,这里明媚阳光、鸟语花香,可以搭帐篷,可以邀宾客举办party。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6)

影片里豪宅环境 图源 | 三联生活周刊

而在这两种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他们接受的教育理念和所处的教育环境差别也巨大:

一边是,哥哥基宇升学连考4次失利,妹妹基婷学美术也是“半吊子”、早就辍学在家,一家人靠叠披萨盒子赚取微薄收入,食不果腹是常态,更不谈参加什么补习班了;

另一边则是,豪宅女主人愿意付昂贵价格给女儿多慧请英语私教,随时满足她在学习上的要求,给小儿子多颂请美术私教,小儿子可以在偌大的房间走廊里挂上自己的画作,可随处练习射箭。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7)

影片里豪宅小儿子多颂正在画画

地下室的孩子,虽已长大,却浑浑噩噩,前途茫茫,平凡的父母更帮不上什么忙;而豪宅里的孩子,含着金钥匙出生,享受优渥的教育资源,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这或许就是影片里最让人绝望的“差距”。

然而,影片的结尾才是点睛之笔。

基宇的父亲,因为长久以来忍受着豪宅男主人朴社长对低层人们的某种鄙视,所以在宴会当天,他举刀捅向朴社长,也因此,他被迫逃进豪宅地下室,不敢面世。

如何拯救身心皆被囚禁的父亲呢?导演在最后给基宇勾画了未来蓝图,为他迷茫的人生指引了方向:

重拾课本,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赚很多很多的钱,然后买下这座豪宅,如此父亲就能光明正大地从地下室里走出来了。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8)

对于基宇来说,这个蓝图可能太好高骛远了,但这却是他终其一生最有价值、最可行的办法!

因为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唯有读书,唯有通过有模有样的教育,才能改变自己,才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9)

真实的韩国:

越富有,越重视教育

真实的韩国,是越有钱越补习,越富有越重视教育。前段时间,韩国疯狂“补习班一条街”刷屏网络。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10)

在韩国,位于首尔江南区的大峙洞以“韩国最高端补习班一条街”著称,街区内各种名目的补习班多达1057家,占江南区所有补习班数量的近一半,每年创造约20万亿韩元的补习班市场经济。

这里一年四季都热火朝天,每天都有大量学生进出各大补习班。这里的家长和孩子有多拼?举几个例子:

而让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是,每天奔走在大峙洞补习班的,绝大多数是韩国的富裕家庭。

要知道,这些补习班收费不菲,请大峙洞补习班的明星老师一对一进行辅导的费用或高达数十亿韩元,足以买一处高档房产。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11)

图源 | 上海反邪教微博

是的,富人更重视教育,更想拼尽全力为孩子寻找更棒的学习资源,因为他们认为——

学历、学识很重要,只有名校毕业生才能找到好工作,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将直接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要拼命送子女上补习班、让子女考上名牌大学,以保障自己的财富与社会地位顺利延续至下一代。

这样的真实现象,早在2018年底热播的韩剧《天空之城》中就有深刻描述,该剧就讲述了韩国上流家庭是如何砸钱请私教、将子女送进名牌大学的。

然而实际上,全世界富裕且有远见的父母大抵如此。

正如《寄生虫》导演奉俊昊说:“《寄生虫》是一部十分韩国式的电影,但同时也有全世界所处同一境地的当今时代非常普遍的问题。”

而这个普遍问题,便是普通家庭与富裕家庭存在很大差距,而他们的下一代也会继续站在这一辈能提供的教育起跑线上,背道而行,越走越远。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12)

每个孩子的人生轨迹

会因为教育而大有不同

BBC推出过一部探究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差异的纪录片:

School Swap——The Class Divide

又译《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13)

在这部纪录片里,两组分别就读于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孩子,与对方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换,通过学生们的视角,来看看这两类学校之间到底孰优孰劣,有什么不同。

与其说“学校交换”,还不如说富人家的孩子与穷人家的孩子短暂地交换了人生。

在影片中,私校的孩子是这个画风——“时髦,拥有一栋府邸,50辆车”。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14)

图片截取自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而公立学校的同学,还在为温饱而担忧。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15)

图片截取自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通过孩子们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公立学校贝姆罗兹和私立学校沃明斯特,在培养方式、教育理念、教学设施、开设课程、校纪校规等方面有着天壤之别:

可以断言,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培养模式下,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会大有不同:

公立学校贝姆罗兹出来的学生,可能学无所获,前途更是渺茫;而私立学校沃明斯特出来的学生,便是学术学霸、行业精英,延续家族的荣耀,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在纪录片中有一个特别的细节:原本就读于公立学校的普通孩子布瑞特明确表示,自己觉得私立学校太棒了,他想永久地留在那里学习读书。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16)

图片截取自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可以试想,倘若把优渥的教育条件给到这个孩子,他的未来也一定有所改变,甚至会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

因为,教育可以塑造和成就任何一个孩子,富裕孩子如此,普通孩子更是如此。

教育小孩电影排行榜(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17)

唯有教育,

才能改变孩子一生。

这样看下来,《寄生虫》真正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揭露了韩国阶层差距和真实社会,更在于导演给了普通家庭孩子一个靠谱的答案:

只有通过踏踏实实的读书、学习知识,才能成就自我,改变自我,其它任何坑蒙拐骗的办法都是行不通的。

最后,艾老师认为,之所以富贵有根,是因为富裕家庭、精英家庭更深谙一个道理:竞争社会从来都是优胜劣汰、“成王败寇”的,唯有严于律己、唯有教育才能让孩子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他们拼尽全力把孩子托举至更高段位,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实力,为下一代开创一个更有保障的未来,这是作为每个父母、每个家族再正常合理不过的想法和行为。

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踌躇不前、怨天尤人皆不可取。正视阶层差距的存在,并且迎难而上,才是最美的竞争姿态。

同时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通过接受教育,通过读书、学习知识来争取更多的可能性。因为教育,是提升自己、缩小与别人差距的成本最低的途径,是通向更好层次最便捷的通道。

最后,用那句老掉牙的网络鸡汤结尾:“有钱人”都那么用功,你凭什么不努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