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学生,上课时睡觉,下课时打架闹事,作业不做,考试交白卷;老师批评,他态度还好,就是改不了;家长三天两头就被请到学校。对此,老师心烦——管一个这样的学生,比全班50多个学生者费心;家长苦恼——管不住教不好,欲罢不能,欲弃不忍;孩子抓狂——谁不想做学霸!

有关中学教师错误对待差生的案例(扶正幼苗排挤杂草)(1)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在《给教师36条建议——善待后进生》中写道: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与道德的萌芽,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中的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这段话使我深有所感,进一步体会“教育是唤醒”的真谛。

李老师说,关于后进生的转化是相对的,首先,不是所有的后进生都能够被转化。转化后进生需要包括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各种力量,还有他自己的上进心和毅力。教师只能尽到努力尽可能影响和调动其他方力量共同转化后进生。永远都不敢说任何后进生都可以被转化。

其次,对差知转化的程度也是相对的,有的可以转化得非常优秀,有的可能是成为合格的公民。我们要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化目标。当然,我们不应因为这种“相对”而放松我们对这些孩子的责任与努力。无论如何,做总比不做好。李老师从六大方面,介绍了他的思考。

有关中学教师错误对待差生的案例(扶正幼苗排挤杂草)(2)

第一,注重感情倾斜。教师对后进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后进生们几乎是从读小学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教师应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只要愿意,我们总能找到给后进生以爱的方式与途径的。

这种爱不应该仅仅来自老师,还应来自集体。也就是说,不要让某个后进生只感到是老师在爱他,而要让他感到是整个集体在爱他,班上所有的同学都没有抛弃他。甚至有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自己个人对后进生的爱隐蔽起来,不动声色地转化为集体对这个学生的爱。

有关中学教师错误对待差生的案例(扶正幼苗排挤杂草)(3)

第二,唤起向上的信心。后进生从来不乏自卑感,但缺乏自信,这是他们后进的原因之一。唤起对自己的信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切入口之一。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

当然,教师唤起后进生上进信心的前提,是对孩子无限的相信,相信每一个后进生都有着向上的愿望。唤起孩子向上的信心,应该从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开始。只有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优点,他才可能奋发向上。这是后进生信心的来源,和进步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并引导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好的萌芽”。

有关中学教师错误对待差生的案例(扶正幼苗排挤杂草)(4)

第三,引导集体舆论。“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这已经成为许多教育者的共识了。所谓“自我教育”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反思、审视、评价、表扬、激励……另一方面是学生集体中积极向上的气氛对部分消极学生或者某一个后进生的感染与影响。

教师要善于引导集体舆论,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这种风气,能够让同学们面对某些情况时,自动形成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是巨大的。

有关中学教师错误对待差生的案例(扶正幼苗排挤杂草)(5)

第四,允许不断反复。反复是后进生的特点,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区别是“优秀学生是偶尔犯错误,后进生是经常犯错误”。如,优秀生和后进生都可能有不交作业的时候,但前者是偶尔不交作业,而后者是经常不交作业——这自然就是后进生了。所以,反复应该是后进生的重要特点之一。

我们做教师的要理解甚至允许其反复,这不是纵容,而是宽容,更是一种期待。有了这份宽容和期待,我们便会多一份从容与平和,面对后进生我们的眼光会柔和许多,这柔和的眼光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与信任,进而在心里接受而不是排斥老师的帮助。

有关中学教师错误对待差生的案例(扶正幼苗排挤杂草)(6)

第五,表扬鼓励为主。对后进生,不缺批评,受到的表扬要少得多。要促过后进生的转化,就要主动帮助他们挖掘其优点,并给以表扬鼓励。其实,后进生的“进步点”是最大的优长,应大力表扬。

有关中学教师错误对待差生的案例(扶正幼苗排挤杂草)(7)

第六,暂时降低要求。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对后进生的要求不要太高。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而要适当降低要求,鼓励其逐步进步。应该给他们一个“过渡期”,实现逐渐朝好的方向进步。后进生学习差,习惯差都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他们的基础极其薄弱,习惯也非常糟糕,兴趣更是几乎荡然无存。

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求他们马上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甚至是一步到位,这是不现实的,不要说后进生还是个让孩子,就是成年人也是做不到的。过高的目标,就是没有目标,会断送他向好的念头。而先降低要求,再慢慢提高兴趣和信心,进而优化方法提升能力才有可能。

关于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涉及多个方面,常常都在变化之中,没有什么包治百病的固定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实际上也是一个科研过程。你若把转化后进生放在心上,天天都和后进生打交道,不断思考和总结,几年下来,你就是转化后进生的专家了——这也是一种教学相长吧。

有关中学教师错误对待差生的案例(扶正幼苗排挤杂草)(8)

我特别赞赏李老师在书中提到的——“全民公投”法,让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评选出本周进步最大的同学。凡是获得票数最多的前十名,我都要给这十位同学两个奖励:一是周末带着他们去公园或野外玩,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一是给家长发报喜单。所谓“报喜单”,是我开学就印好的,需要的时候直接填有关学生的姓名就可以了。

“报喜单”是这样写的——“某某某同学的家长:您好!您的孩子某某某,本周在校表现良好,进步突出,特此通知,请予以鼓励,并建议给孩子以适当的物质奖励。感谢您的配合教育,我们期待着孩子继续进步!——某某学校某某年级某班 班主任某某某”。

要求获得报喜单的孩子必须拿回家让家长签字,周一返校将家长签字后的报喜单交给我保存。到了期末,我再做统计——那时我将根据获得报喜单数量的多少,分别给有关同学按一二三等奖,还要发此奖品,不知不觉中,他们都积极起来,学习成绩也有大幅度提高。

别小看这张小小的报喜单,其威力是多方面的。孩子自已很开心自不必说——他们很乐意把报喜单给爸爸妈妈签字,并理直气壮地要爸爸妈妈给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家长也很开心感动。他们说,孩子打读小学起,就不断挨批评,经常带回不及格的试卷呀写的检讨呀让家长签字。

如果是班主任请家长“来学校一趟”,那他们更是胆战心惊,十分不愿意去学校但又不得不去。而现在,孩子拿回家需要签字的不再是检讨而是报喜单,他们被通知去学校不再是“配合教育”,而是光荣地和孩子一起享受表扬的荣誉。这对家长来说,也是莫大的鼓励。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有关中学教师错误对待差生的案例(扶正幼苗排挤杂草)(9)

反复读了李老的《善待后进生》,感觉凡事都有两面性,面地后进生,管理起来确实要多费心力,但若引导得当,转化及时,把一个家长怨,自已也抓狂的孩子转化积极向上,乐观主动,阳光可爱的孩子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天下还有事情比这个更有幸福感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