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的传承价值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开展(1)

图为实践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近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以“周文化与中华农耕文明探源”为主题,采取经典研读、主题会讲、田野调查、交流探访等形式,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寻求对周文化和农耕文明的深度理解和创造性转化。

在“周文化与农耕文明”讲座中,清华大学丁四新教授、廖名春教授和同济大学柯小刚教授开展线上主题会讲,带领同学们细读《诗经》原典、《周易》卦爻辞,丰富大家对先周历史的理解。

农耕文化的传承价值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开展(2)

随后,同学们开展实地调研。大家参观先周文化的摇篮——郑家坡遗址,以及全国唯一一处古农业名胜古迹,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后稷教稼台,与历史遗迹进行最直观接触。在杨凌开发区渭河湿地公园,同学们探寻历史上河流与水源在中国农耕文明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彬州市龙高镇芦村,同学们实地了解乡村振兴成果。 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通过一件件文物,大家详细了解周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兴盛。 走进凤凰山南麓的周公庙, 大家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探寻中华农耕文明的源头,关注传统与现代农业之间的转化。

农耕文化的传承价值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开展(3)

同学们还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和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深入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史和人类繁衍生息的生物密码。张丁睿同学不禁感叹道:“这一趟农科城之旅中,让我跨越千年岁月——从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到创新农业、科技农业,探源农耕前世、拥抱农业今生。”活动尾声,同学们实地参观西凤酒厂,考察了西凤酒从制曲、制酒、存储到成品包装的整套生产流程,探讨在科技推动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实践活动收获颇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不断探寻周文化与中华文明的深刻关联,在探源中发掘中华农耕文明生生不息、薪火相承的思想基因。(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拓玲)

来源:西安新闻网

,